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年的3月15日号称“全国打假日“。这前后,商品打假是传媒的主题。但自1999年以来,另一个领域的打假也成了热点话题,这就是——科学打假科学打假,就是一场以科学反对伪科学、反对打着  相似文献   

2.
生死问题与存在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常识而言 ,“死”是人的无可奈何的宿命 ,所以人们平时总是倾向于对“死”保持沉默。但是 ,对“死”的沉默并不能使人们在面临死亡时安之若素 ,亦不能制止和减少真正的死亡悲剧 (如自杀 )的发生 ;因而更为严重的后果也许在于 ,对“死”的思考的欠缺使我们对“生”的思考也很难深入 ,因为“生”与“死”是人生问题的两个相互规定相互转化着的方面。“死”和“生”一样 ,决不只是一种生理现象 ,它同时还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现象 ,涉及人生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我们只有将人的生死问题置于经验和超验、形下和形上双重视域的辩证关系之中 ,…  相似文献   

3.
共生的理念与现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前言最近十几年来 ,“共生”这个词语经常被人谈起 ,引发人们的讨论。围绕地球环境遭到破坏这个问题 ,其实从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讨论“人与自然的共生” ,而冷战结束后深刻的民族纠纷则使“异民族的共生”成为一个切实的问题。也就是说 ,由“人与自然的共生”开始 ,“异民族的共生”、“异文化的共生”、“男女的共生”、“与残疾人的共生”等种种提法引起了人们的讨论。但是在欧美 ,人们并没有像日本人这么热心地关注“共生”。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有必要思考“共生”与现代日本固有的问题之间的关联。“共生”是与现代社会的时代变革相…  相似文献   

4.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当我们中华民族胜利地迈进在 2 1世纪的前进道路上 ,接连在各条战线上夺取伟大成就之时 ,一个名叫“非典”的病魔自天而降。由于这是一种人们从未遇到的对手 ,而且杀伤力极强 ,一时间竟使我们茫然失措 ,群医束手 ,它接连吞噬掉百多人的生命 ,破坏了许多个美好家庭 ,威胁着众多人的生命 ,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中国的大地上 ,正在展开了一场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突发的自然灾难 ,一场场生死搏斗 ,却使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突然地拉近了。人们发觉 ,原来我们之间的关系竟是如此之…  相似文献   

5.
战场上的“佯死”是一种“心理战术”,巧妙运用能奇迹般地使自己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我们现代人要学会运用这种“战术”,假如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它或许就能救你一命。 “佯死”说俗了就是战场上遇到紧急情况时,为了生存或其他目的而故意装死。在人们的头脑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占据着几近神化的地位。人们视“玉”为瑞宝,认为它可以趋吉避凶,带来吉祥福祉。人们为了朝礼神明祖先,敬畏诸神,用玉献祭,把它作为沟通人世间生灵与神灵的法物。《礼记·月令》:“仲春三月,祀用圭璧。”《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玉”祭神、通神,发展到以“玉”喻神、称神特别是天神),从而使玉与神仙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从一些称谓天帝诸神的词语上就可窥见一斑,如人们称至高无上的天之主宰为“玉帝”和“玉皇”;称玉帝的居处为“玉虚”;称天神的居所为“玉台…  相似文献   

7.
近来,任平副教授的新作《广义认识论原理》一书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孜孜以求十余年所得成果之精华.该书独辟蹊径,自立一说,视界开阔,颇有特色.(一)该书力图更新认识论观念,提出“主——客——主”的构架.作者认为,传统的“主——客”模式的认识论有导向知识论的倾向,使人们“想占有智慧,而不太关心追求智慧的努力”(第1页),使人们“将目光投射在作为认知结果的知识形态,将生动的认识论归结为知识论”(第1—2页),如当代科学哲学学派所做的那样.所以,我们应从知识论还原到认识论.不过,这种还原不应是简单地回归到我们所熟知的“主——客”两极模式.因为,狭义的“主体——客体”认识论框架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忘却了多极主体性的存在以及他  相似文献   

8.
安静等候     
陈企瑞 《天风》2011,(4):51-51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科技社会,手机、电脑、“城际高铁”等现代化科技工具为我们节省了许多时间,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人们已经习惯高速度、高效率的生活节奏,凡事分秒必争,越快越好。但同时,高科技也夺走了人们的耐心,无形中,人心变得焦躁,人们已经不再甘于安静等候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稳步推进,社会富裕人群不断扩增,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欲和消费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以合法手段获取财富,并使之趋于“洁净”,也是我们穆斯林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一、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物质条  相似文献   

10.
只有将孔子的孝义放在其仁学思想的背景中进行考察,我们才可以得出符合孔子本意的结论:“孝”是“仁”情之端,是行“礼”之始,而“仁”是“孝”行之果。用今天的话说,“孝”既是人们道德情感的本源,又贯穿了人们道德情感发展的全过程,因而影响着人们所有的道德行为。这种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结合时代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传统孝文化灌注新意,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再富不能富孩子”,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的情况下,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全家人对独生子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少孩子还沾染了讲究吃穿、互相攀富的习气。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孩子的家长反其令而行之,他们为了不致于使孩子“冒富”,便煞费苦心地装起穷来。他们在生活上省吃俭用,  相似文献   

12.
宣真,你离开我们已半年多了,但你的形象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如同你还在活着一样,使我们怀念,使我们敬仰。你还记得,前年在石冰如贞女猝死之后,一次,你同我说:“老石姑的猝死还有人诧异说‘为什么竞得到这样的死?请想,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猝死,人们要如何议论?”最后你遗憾地说:“这是对基督道理的误解,把猝死误认为是天主的惩罚。”宣真,万没有想到,两年之后,老石姑的猝死恰好临到  相似文献   

13.
“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孔子“克己复礼,的目的是让人们通过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回复到周礼所倡导的礼之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感上,最终使人与人之间拥有理性的仁爱、使社会走向有序的和谐。“克己复礼为仁”的因果必然性在于周礼的精神实质与“仁”的要素组成都是敬、诚、忠、信、义等道德元素,因此孔子认为人们通过“克己复礼”可...  相似文献   

14.
J.罗尔斯主张,他关于“公正即公平”的观念是一种“特立独行的”观念:它被假定为一种“完全在政治领域内部运动”、“使哲学维持现状”的观念:这种回避策略所具有的目标和可行性,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政治的”这个术语。罗尔斯首先用它来具体说明研究一个(现代)社会的制度性框架和基本结构的政治理论所具有的对象领域。存在于人们对基本概念的选择之中的惯例性成份,向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但是,一旦一种理论具体证明了它自己所具有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传说有一次人们问爱因斯坦:“您为什么能创立使我们对物理现实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的理论?”他是这样回答的:“只不过因为我和我的同龄人不同,他们早在上学的时候就很好地把握了什么是时间和空间,而我到了成年以后还不了解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年前,人们就开始注意细胞凋亡现象,但由于当时人们细胞信号传导及真核基因调控所知甚少,因此只能孤立地看待“细胞凋亡”,20年后,人们重新认识“细胞凋亡”发现它是一种生理性死亡,是通过一种细胞固有的DNA编码的自杀程序,系统思维方法,使人们将凋亡与当今疾病的治疗联系起来,科学家们一方面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达到治疗肿瘤目的,另一方面又通过阻止这种细胞凋亡来治疗艾滋病,我们从中看到事物的辨证统一,充分体  相似文献   

17.
何谓伊斯兰世界希文在当今的大众传媒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伊斯兰世界”一词,何谓伊斯兰世界?弄清它的含义,不仅可以使我们增添一些国际常识,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加深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当今的世界是个多元世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界定,故有:三...  相似文献   

18.
人不胜天     
恩惠 《天风》2009,(8):64-64
成语“人定胜天”的原意是指——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够战胜自然灾害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常用这句话来勉励人们,特别是在面对自然界的困境时,鼓励他们只要奋发向上,善用人类的智慧,就能排除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不能否认鼓励对奋斗中的人们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得承认,人是没法胜过“天”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研究思维科学,除了发现其自身规律外,我们追求的则是普遍的功利目标──聪明。从“聪明”的词意来说,“聪是听得清,“明”是看得见。“听”和“见”是人们同信息打交道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因此,聪明的实质是信息处理正确。聪明问题既然是与信息的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使人聪明的速往有两个:一是多方获取信息,在足够的信息量的条件下,人们不难做出聪明的决断.二是对知之不多的信息正确加工。我们知道,每个正常人的行动.都是基于对已有信息的把握作出的。都是对已有信息的处理产生某一趋向认识并采取趋向行为的,对相关信息的全面…  相似文献   

20.
这个冬季,注定是大不一样,潮湿、阴暗的环境里都长出蘑菇了,犹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人们的不良情绪:恐惧、忧虑、焦虑、悲伤、愤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无人能够避免。我们看到了“第一级人群”的绝望、恐惧、焦虑、创伤;我们感受到了“第二级人群”的紧张、担忧、孤独;我们听说了“第三级人群”的困惑、疲惫、愤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