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太公吕尚助周武王灭商之后,又与周公旦东征东夷族熊盈17国,灭掉了少昊氏之后的齐国。周朝为了镇定东方,防止商朝的同族东夷族的再次叛乱,便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以控制东夷族的中心;又封姜太公于齐的故墟,建国称齐,以镇抚东方前沿,和鲁国犄角而监视着整个山东半岛众多的东夷族的动向,无疑为巩固西周统治起着  相似文献   

2.
春秋齐国社会变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齐国的经济变革在“陈氏篡齐”之前齐国的陈氏家族,原是陈国的贵族。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完,因陈国发生内乱奔齐,齐桓公封他为工正(管理工业的官)。齐陈氏从陈釐子乞开始,就采取了争取民众的措施,即借给农民粮食用大斗,收则用小斗,为夺取齐国姜姓的政权作准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陈和之时(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为公元前404年),正式列为诸侯。  相似文献   

3.
试析齐国的经济发展与货币流通张继彬,仲采萍古齐是先秦东方文明大国。齐国都城临淄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公封齐,即推行"兴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商品经济政策。桓公执政后,任管仲为相,修太公之业,致力于经济改革,以货币为杠杆发展农、工、商业而致强国...  相似文献   

4.
《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齐国何以称“齐”?两千年来,学者作出种种解释,迄今未能揭开这一上古文化之谜。有周一代的封国,多袭其封国原称以为国号。齐国古称北齐,太公望封于齐,因以为国号。此说为不少学者所信奉。但如深究北齐、姜齐何以名齐,齐之初始义究竟作何解释,则迄今不甚了了。司马迁提出“齐所以为齐,以天齐”(《史记·  相似文献   

5.
齐国历史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齐国历史年表(起公元前1122年,迄公元前771年)公元前(以下简称前)1122年己卯周武王(姬发)十三年齐太公(姜尚亦日吕尚)元年武王封太公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北一里)。曰齐(侯爵),以夹辅周王室。(姜尚是齐国的始封君主)太公“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旧殷商诸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莱人,夷  相似文献   

6.
齐国乡里制度述论仝晰纲乡里作为地域性行政区划,始于西周。在西周封国中,齐、鲁、宋、陈、郑等诸国都有乡里设置的文献记载,其中以齐国最具特色,也最为完备。本文试对齐国的乡里制度略作论述,以就正于方家。一、乡里起源及嬗变齐国故地位于今山东东部沿海、黄河下游...  相似文献   

7.
莫文 《管子学刊》2004,(4):43-45
齐宣王、齐闵王所成就的霸业虽不及前几代君王,但在齐国历史上,他们巩固了齐国东方大国、强国的地位。本文论述了齐宣王、齐闵王通过广揽人才、合纵联盟等措施所成就的霸业。  相似文献   

8.
自姜尚封齐至秦国灭齐,从思想观念、政治生活领域至衣食住行、丧葬祭祀,齐国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礼仪思想,像一张无所不包的秩序大网,通过硬控制手段,使各等级各安其位,各行其是,起到了规范秩序、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齐国政治家与社会思想家们也在各个层面对礼仪进行了有时代特色的论述与实践,其主要落脚点是秉礼治国平天下,维持齐国社会秩序,导向则是王权专制.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代,以山东半岛为中心,产生的以因地制宜、务实、尚变、开放、兼容为特点的齐文化,一度使齐国成为东方大国,八百年而不衰,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齐国的稷下学宫也成为当时的学术中心。齐文化,曾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往日的齐国古部,今天已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城市,其陶瓷业足可与景慕镇相媲  相似文献   

10.
齐刀币新考     
吕茂东 《管子学刊》2014,(1):42-47,52
齐以刀形为币,是齐国徽识"齐刀"在货币上的演化与展示,是齐国国家意志的选择和齐文化的体现。齐刀币铭文""是"筥"和"即"的合文,""是"返"和"封"的合文。旧释的"節墨之去化"应释为"筥即墨夕之去化",旧释的"齐返邦长去化"应释为"齐返封邦长去化"。"去化"是"法化"。"筥即墨夕之去化"和"齐返封邦长去化"造于战国末年,是在齐被燕军攻占,齐国君臣避居在筥和即墨,后又大破燕军、收复失地的特殊历史时期铸造的货币,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管仲改革标志着齐国社会形态的转折张荣明春秋战国时期,地处东方的齐国发生了一场变革。伴随着这场变革,齐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由上古形态向中古形态的转折。然而,这场变革是怎样发生的?以什么为标志?学术界的解说不一。许多学者认为,战国中期齐威王的改革是齐国社会...  相似文献   

12.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 ,后人有称姜齐者。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殷 ,功高盖世 ,在分封诸侯时被列为首封。因其为东夷人 ,所以把他封到东夷人居住的齐。也有人说齐本是旧名 ,姜太公袭其旧而建齐国。建国之初 ,姜太公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举贤尚功”、“通工商之业 ,便鱼盐之利”的方针 ,不仅促进了齐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由此奠定了齐文化的基本框架。《诗经 .齐风》是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齐地风俗的集中表现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剖析《齐风》中的诗篇内容和形式 ,探讨齐地的风俗习惯 ,从而了解齐文化的某些特色。《齐风》 11首 ,反映…  相似文献   

13.
试析齐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齐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性特点宣兆琦一从西周初期姜太公封齐,至春秋前中期桓管改革,可视作齐国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如同一个画家在绘制一幅图画前调定底色.一个音乐家在谱写一首歌曲前确立基调一样,齐国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营丘地望推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武王克殷,封建诸侯,师尚父封于营丘,这一史实,古今学者没有异议。但营丘之地理位置问题,看法却始终不得统一。“临淄名营丘”之说,始于汉代的班固(《汉书·地理志·齐地》);此后,晋人臣瓒、北魏郦道元力主此说。此说很难令人信服,这只要看一看齐国早期的建国历史,便可一目了然。《史记、周本记》记载周初封建曰:“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中国古代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齐地是一个变化的、不断扩展的概念。西周至春秋早期,齐国的地域范围尚不大。齐襄公五年(前693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春秋·庄公元年》)和齐襄公八年(前690年)逼迫"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后,纪国的北部沿海地区成为齐国领土。据《国语·齐语》,齐桓公时齐"地南至于陶(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灭莱后,整个  相似文献   

16.
说"齐"与"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缊 《管子学刊》2001,(4):25-29
周初姜太公领封建立的齐国,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东方泱泱大国,但由于文献不足,对于其早期建国前后的状况形成今人状况的难题,本文对齐国建立前殷商的古齐史料以及今人的考索进行分析,阐述了齐地得名与古济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天齐渊     
天齐渊,俗称温泉,与临淄八景之一的牛山同被誉为临淄的一处游览观光胜地。天齐渊,在临淄齐国故城南8公里,今齐陵镇刘家终村西,淄河之东山坡下。关于天齐渊与齐国名称的关系,史书多有记述,说法不尽相同。《史记·封禅书》载:天齐是东方八神之一的天主神,“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  相似文献   

18.
安平故城     
安平城,春秋早期以前纪国(中心区域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属邑,名曰“酅城”。纪国曾与齐国对峙为敌,《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时在周夷王三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势渐强,逐步蚕食纪域。《春秋左传·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於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季是纪侯之弟,酅是其封  相似文献   

19.
研究齐文化,首先必须研究姜太公。因为太公以齐开国之君,行举贤尚功之法(《汉书·地理志》),修因俗简礼之政;“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诸多建构,“成为齐国历代统治者的一贯文化政策”(《文史知识》,1989年第3期,第31页),实为齐国文化的开山。而齐国文化则是“齐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齐文化研究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20.
刘瑛 《管子学刊》2010,(3):32-37
该文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姜尚封齐,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八百余年间先秦齐国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进行研究,发现休闲娱乐文体活动作为人的灵魂的驿站,其发生、发展与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先秦齐国以工商业为基础而高度发达的经济结构,为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的繁荣提供了保证;具有"三代之遗声"的齐《韶》乐历经姜尚、管仲、晏婴等明君贤相的大力推广成为先秦齐国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有钱有闲为先秦齐国蹴鞠活动的普及提供了保证。齐人歌舞、鼓瑟、吹竽、弹琴、"齐人隆技击"、"临淄重蹴鞠"等,先秦齐国丰富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为现代人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