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卫生资源公平分配:权利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于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批评及分析,大多是工具性的进路和方法.根据这种分析,提高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就意味着从数量和规模上增加卫生资源的投入,注重资源在人群中的合理分配,并提倡政府在分配中的责任和主导作用.本文作者首先分析工具性进路和方法的缺陷,指出并分析公平分配的复杂性,最后提出,在中国卫生资源极为有限以及地域差异巨大的情况下,赋予被分配者--社会成员以权利,使他们能够参与分配过程的讨论和决策,是实现卫生资源公平性分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卫生服务公平性--政府职能与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卫生服务面临许多问题,包括区域规划不合理、资源严重不足但又存在浪费等,突出的是公平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依靠市场机制,必须发挥政府的职能与作用,通过立法、加强监督管理、增加投入、卫生规划等手段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实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SARS是由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所致的极为危险的传染病,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从政府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全力投身于这一次疫情抗击活动。疫情暴露了我们在卫生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战略与战术上的缺陷与失误,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政府必须正视公共卫生,必须建立一个拥有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疾病控制系统,为居民健康服务;尽管这次SARS危机挑战的是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但是对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峗怡 《道德与文明》2014,(2):112-118
政府对卫生领域的优先次序资助有助于将有限资源投向"靶点",并实现政策效能和社会卫生福利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明确的优先决策标准是福利社会公共财政资助的关键依据。为适应中国新医改资源的利用优化,通过梳理多国优先分配的伦理思想源泉及其决策价值观,进一步理清卫生资源配置伦理标准的优先分配规则的形成机制,除了涵盖较为经典的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分配正义等思想,也应融入东亚文化的社群主义和中国哲学观下的德性伦理。  相似文献   

5.
论影响卫生资源分配公平性的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平分配卫生资源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观念、体制与政策是影响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因素.重医疗、轻预防的观念使宏观卫生资源分配失去公平,而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优先的制度安排、按医疗项目付费方式的弊端、医疗保障体制的不公平等体制与政策因素则使微观卫生资源分配失去公平.从观念因素、体制与政策因素两个方面入手,改进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是我国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SARS突发病害与大学生信任感的变化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问卷法在SARS期间对北京大学生信任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SARS突发病害对大学生信任感的影响。结果表明:SARS爆发初期,大学生的信任感有所下降,尤其对政府、媒体和学校的信任感下降较明显;SARS冲击下大学生信任感呈现了动态平衡的特点;影响信任感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制度制定和信息传递是引发社会态度转变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采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全国17个城市的4231名市民进行了SARS疫情中风险认知特征和心理行为的研究。结果发现:(1)负性信息,包括患病信息和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信息,更易引起民众的高风险认知; 正性信息,包括治愈信息和政府防范措施的信息,能降低个体风险认知水平。(2)我国民众5月中旬风险认知因素空间位置分析结果表明, SARS病因处于不熟悉和难以控制一端,“愈后对身体的影响和有无传染性”处于不熟悉一端,这是引起民众风险意识的主要因素。(3)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SARS疫情信息是通过风险认知对个体的应对行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 并初步验证了风险评估、心理紧张度、应对行为和心理健康等指标对于危机事件中民众心理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防病治病、维护和增进人民的健康是医学的初心。然而,目前医联体偏离了初心,主要表现为:医联体没能增加基层卫生资源并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医联体没能促进社区首诊,甚至可能相反,没能促进双向转诊;在促进卫生资源的配置趋于合理和缓解结构性看病贵、看病难方面没有发挥明显作用。医联体发展偏离初心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驱动下各个主体的目标不协调、利益不协调和分工不明确;公立医院补偿不合理、不到位。因此,建议对公立医院分流并建立有差异的合理补偿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分类对医联体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的卫生财政政策及其理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描述和总结了我国现行的卫生财政政策,分析了其理念,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政府应当担负起社会合作的责任,建立起卫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公平地分配公共卫生服务物品和基本医疗服务物品。以药品差价收入补偿医疗机构的卫生财政政策理念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将罗尔斯的政治哲学研究引入卫生经济学领域,通过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正义分析,为卫生经济学注入新的研究视角。在方法论上实现政治哲学与卫生经济学的交叉,结合罗尔斯的正义理论,阐述基本卫生保健的正义性;进而阐释正义的两个原则在卫生经济学中的运用,并对"政府"与"市场"两种配置卫生资源方式进行政治哲学解析;最后探讨的是公平正义理念对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作用,寄希望于将程序、结果的公平正义引入当前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为改革寻找基于基本的健康权共识性的重叠意识。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first distinguishes governance (collective, autonomous self-regulatory processes) from government (externally-imposed mandatory regulation); it proposes that the second of these is essentially incompatible with a conception of the medical humanities that involves imagination and vision on the part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It next develops that conception of the medical humanities, as having three distinguishable aspects (all of them distinct from the separate phenomena popularly known as "arts-in-health"): first, an intellectual e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clinical medicine; second,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third, a resource for moral and aesthetic influences upon clinical practice, supporting "humane health care" as the moral inspirations behind organised medicine. Medical humanities sustains these three aspects through paying proper attention to the existential and subjective aspects of medicine. By encouraging authentic imagination among health care practitioners, medical humanities aligns well with both humane health care and governance in the sense of self-regulation. However, it can neither be achieved mechanistically nor well-measured through proxies such as patient satisfaction. Above all, it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supply, through inappropriate qualitative "targets," new forms of management tyranny.  相似文献   

12.
循证医学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医生面临着从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卫生政策和诊疗指南的制定需要以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如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特别是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结论。循证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严格的科研设计来回答这些问题,同时强调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最新研究证据以指导其临床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也鼓励发展循证医疗,因为它可通过研究有效的诊疗手段来提高卫生保健的效率。此外还有迹象表明法律决策过程中要参考是否遵循了研究证据和临床指南。知情的服务对象也促使临床工作者寻求研究证据作为依据,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并且充分把握特殊专业领域的现状,临床工作者也需要不断了解新的依据信息。在众多的研究信息中,我们应对每项证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观察的终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该结论是否真实并适合我们的实际,从而制定有据可查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转化医学——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间的桥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当前医学发展进程中,医学基础研究进展迅速,而临床医学则相对滞后。究其原因,大量基础研究成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用于临床,使二者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转化医学搭建了沟通二者的桥梁,为促进医学基础研究向临床的应用,同时为针对临床需要提出基础研究方向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医学职业精神重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的第一要务是营造良好的医学伦理生态,而要达到上述近远期目标,则必须从颠覆医学职业潜规则起步。颠覆是破,营造是立,二者相辅相成,而且都需要从认识的困惑与误区中走出来,都需要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官员、医院院长和一线医务人员的同心协力。其中,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官员合乎医学职业精神的积极作为是最为关键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着眼于实现为人人提供保健服务目标的医疗改革,要求卫生服务与医药购销制度的改革必须适应广覆盖、低成本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与合作医疗在整个保健服务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建立合作、互补、互制的关系;坚定地对大医院实行调整和管理;构建医药分开的管理与流通体制;政府主导作用到位,投入方向合理,以顺利推进新一轮医疗改革。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发布》的报告和相关研究表明,全世界约有1亿人患有抑郁症,且数量有增无减,抑郁症将成为本世纪一种相当流行的病症.由于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具有高自杀风险的精神疾病,更需要我们采取措施积极预防.目前采用的主要预防方法有: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处理好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支持、心理调适和体育锻炼等.  相似文献   

17.
医学并不简单地就是自然科学。医学的方法是综合的,利用其他任何科学的成就。中医是经验医学,而且主要是临床医学。在广义的科学概念下,可以说中医是科学。中医基本理论没有根本改变其自然哲学形态,评价中医药学应主要着眼于其实践活动,也不可忽视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关注中医药学可以启发我们,知识的发展可能以多元、曲折的方式进行,重估中医药学价值既可以对医疗实践也可以对科学发展做出某种贡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ethical dynamics of research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The author turns to both science fiction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for clue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body and medical practice, suggesting that regenerative medicine uses the body as its own resource for the purposes of preserving life, and that by attempting to remove the body from the limitations of both mortality and contingency, regenerative medicine fundamentally alters the meaning of “human.”  相似文献   

19.
精准医疗模式本着患者的最大获益和社会医疗投入的高效配置为宗旨,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临床诊断学和治疗学、分子医学、医学信息学技术以及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使传统的医疗模式走向整合化,为每一个人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最小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健康保障,从而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and tensions between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immigrant practitioners residing in British Columbia. The study also examines (a) how immigration affects TCM practice in BC, (b) the role of legislation in standardizing TCM practice, (c) official barriers crected by government and the medical establishment, and (d) the role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negotiating TCM services in BC. The findings identify barriers in TCM practice, integration, and research, and suggest that professionalization could create a common ground for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