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相对主义既非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亦非某一时代的道德思潮,而是伦理思想史上长期出现的一种思想倾向。学者们围绕道德相对主义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在充满敌意、对立和冲突中推动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众多的道德理论。当代学者不再拘泥于知识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研究,而是转向发掘道德相对主义的多样性与情境性的特点,进而重视道德相对主义在不同实践领域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包兆会 《天风》2017,(11):54-55
他是举人,他的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旧学到新学,再到基督教,再到肯定中国传统文化、重估中国文化价值的过程。他也是基督徒,主编《青年进步》,著有《我的新耶稣观》(1929)、《青年国学的需要》(1933)等著作。他就是范子美(1866-1939)。范子美,又名范祎,号葩诲。1866年生于苏州,5岁随父迁居上海。13岁参加科考童试,即获得秀才资格。  相似文献   

3.
在希腊哲学的观照下精心辨析、正确把握犹太拉比与早期基督教各具特色的释经理念,不仅有助于从源头上厘清阐释学的基本性质,而且能对后世西方文化-文学理论的某些动向形成深层次认知.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表面的物质性文字是暂时的,其内在的精神性真理才是永恒的,要想还文本以其固有之义,须借助于由表及里的精神性阅读和阐释.犹太拉比则相信语言与存在同等重要,上帝之言或经文等同于上帝本身,由此其释经理念表现出对文本神力的推崇,及其对阐释之无限可能性的强调.从保罗以灵义废除字义的主张那里,能发现早期基督教释经学对犹太释经理论的背离,及其对希腊语言学的传承.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大胆挑战希腊-基督教阐释传统的犹太裔批评家已然崛起,显示出蒸蒸日上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日用类书自南宋末年诞生伊始就收录有医学文献,并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出风貌迥异的文献特征。通过历史性与共时性两个视角,梳理总结日用类书涉医文献的三个历史特点:内容类型两极化、医学知识实用化及资料来源时效化。日用类书涉医文献作为中医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出版文化史、通俗文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当今编纂入门医书和中医药科普书籍以及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类型也随之增多,其中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即不同主体基于自己对美术教育在现实意义、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认知,而产生的对美术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等)也在不断的变化,那么,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在时间的推移中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动和迁移,美术教育在当下的现状如何与发展情况又如何呢?本文将就此进行题为"试析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易学发展史上的汉代象数易学,就其理论形态、思维方式、思想特征而言,具有鲜明、典型的时代性与范导性.作为汉代经学核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汉代象数易学,对汉代哲学与文化、社会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与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汉代象数易学在易学与哲学史上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的认识,或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缺乏客观公允的评判.本文从"立足《周易》象数系统,确立天人之学新形态"、"深化儒家社会政治思想,强化政治指导功能"、"深化整体性和谐理念,凸显和谐价值理想终极诉求"等方面,深入地分析并揭示了汉代象数易学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上劳动本无所谓高低贵贱。从阶级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中国革命与建设时代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的道德价值赋义经历了一个从生存伦理缘生、实践伦理转生、人本伦理新生再到幸福伦理强生的过程。劳动道德价值赋义反映着社会的阶级状况,体现着社会的主流立场,呼应着社会的时代要求。其漫长的生发历史深刻反映出人民群众从受剥削压榨到顽强斗争、翻身做主再到追求幸福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仁"是早期儒家学说中的重要范畴.这一范畴既表明了儒家所理解并推崇的最高德性,又界定了儒家所主张的人们生活中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在儒家学者看来,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坚持"由仁义行",其结果则可为"行仁义".换言之,一个人若能够具备由"仁"这一范畴所表达的美好德性,实践由"仁"这一范畴所界定的伦理规范,其行为就会是道德的行为,亦即能获取自己圆满的人生价值.在儒家学说中,这种以"仁"范畴表达和论释的人的美德与行为规范及二者统一的伦理思想,值得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借鉴与思考.因为人的德性与人的德行统一,德性是德行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德性,可导引行为的道德;坚持德行,则可以完善和彰显人的美德,正是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倡导与追求的伦理意识.而这样的伦理意识早已蕴含在儒家以"仁"范畴为中心建构起来的仁学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9.
谷康 《学海》2022,(5):210-216
民众生活方式成为近年来各领域的讨论热点。民众生活方式的变迁为园林价值属性的丰富完善提供了客观条件,并回应了现实要求。本文从民众日常生活出发,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现代园林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厘清民众生活需求和园林建设的相互促进关系,总结园林在民众不同生活领域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特征,分析园林功能拓展与价值生成的规律特征,并对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睛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视阈中,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的历史嬗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时期对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的探索,现代时期对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的探寻,马克思主义对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绘画与医学的关系源远流长,绘画的医学功能与价值是一种历史赋予和医学文化的积淀,医学发展史是一部医学与绘画的关系史,从认知模式演变的角度看,图像与医学的关系大有覆盖绘画与医学关系的演化趋势。从柏拉图到笛卡尔,身心二元论从思想萌发到“我思故我在”第一哲学原则的确立,构成近现代医学中人的身心分离的形而上学根源。现象学、诠释学等重新定义了“我们与抽象的科学”之间的关系,力求建立一个新的超越身心二元论的理论框架。医学叙事是借助现象学对具身性主体的哲学解释及由此形成的主体间性理论,有效延展医学叙事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在研究民间道教文化的过程中,开始接触有关张天师的历史文献和口头传说的。在《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一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中有专节论及,1993年又撰写了《艺术与宗教的融合——论张天师传说》一文,其间还和唐明邦先生一道,应邀作为八集电视连续剧《张天师传奇》的学术顾问,参与剧本的策划构思。那时所见的张天师传说只有40余篇,经不断搜求,又积累至近百篇,成了一个大的系列。现就这些传说的分布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试作概括性评述。  相似文献   

15.
2014年8月5日至6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纪念会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60年前的1954年8月,伴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代脚步,同样站起来了的中国基督教界,告别过去,意气风发,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世纪80年代,"共融"(communion)一词逐渐取代"天主子民"(People of God)成为天主教神学家解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论的核心概念,随之而来的是"共融教会论"(communion ecclesiology)在天主教教会论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首先将诠释新约以及神学史中的"共融"概念;其次将考察"共融教会论"的定义和特征,并从东正教及天主教传统出发梳理共融教会论在近代出现以及在天主教会内部确立的历史;最后将阐明此教会论的代表——天主教神学家卢巴克(Henri de Lubac)的共融教会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既然历史事实中内含历史学家(历史叙述者)的"我信"、历史言说中有见证者的"我信"、历史事件中的经历者的"我信",既然历史学的对象是历史言说中的历史事件(口传史)与历史叙述中的历史事件(文献史),那么,历史学最终要面对信仰问题。科林.布朗的《历史与信仰:个人的探询》的写作,就是这方面探讨的尝试。该书遵循在历史中理解信仰(包括启示、神迹、圣道、上帝)的原则。对于汉语思想中的历史学界而言,他大量引述神学家的历史文献,无疑使我们意识到信仰在历史书写中、乃至在历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使我们自觉到基督教在理解西方历史传统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情""义"之境:儒家价值判断力的生成及其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哲学并非保守僵硬的教条,而是语境性的、人本的、具有创造力的思想体系.在具体的语境中个体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条件作出"合宜"(合情合理)的价值判断,而作出判断的基础则在于个体的价值判断力.但这一价值判断力必须在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形成,因为唯有通过真实的情感才能求得人之本心,价值判断力才能实现历史传统、当前语境和个体自身的完美和谐.个体的主体意识通过价值判断力的形成而建立,并最终达至审美境界,从自在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9.
以《成唯识论》为代表的唯识学在成佛的可能性问题上有"种子本有与种子始起"的争论,虽然这个争论的理论结果在纯理论逻辑的探讨上尚有可商榷之处,但此争论本身若从价值与实践的角度观察,则不但对此理论本身的探讨有所助益,也可使佛学及其唯识学立足宗教实践的重现实意蕴得以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并从观念史书写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了肇学研究中存在的"范式化"或"体系化"倾向,以及此种倾向的历史成因;同时,通过对《肇论》文本及僧肇思想的还原性分析,指出了目前肇学研究中的方法论缺陷。本文认为,肇学研究中的这种缺陷,是目前观念史书写中常犯的错误的投影,其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回归"社科性"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人文性"研究也应在此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