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台湾地区以后,从北部的台北,到南部的高雄,随处可见规模不等、造形各异的寺庙或宫观。其数量之多,香火之盛,实属大陆内地罕见,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可以说,台湾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民众信仰笃诚的地区。在宗教信仰多元化的格局中,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生长的宗教,它在该地区的民众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一、道教对台湾民众生活的影响道教属于多神信仰,在其开发的和复杂的神真体系中,不仅包括为数众多的神灵与仙真,而且也包括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民俗神以及著名历史人物。台湾地区的道教神灵信仰主要来源于福建、广东等地的民间信仰,例如,…  相似文献   

2.
2000年6月,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推出叶明生先生校注的《海游记》一书。该书是我国神怪小说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福建道教小说之瑰宝,对了解一个文化生态背景中的许多文化现象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道教历史表明,古老的道教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业绩。道教文化根植于中国民众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海峡两岸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历史悠久.道教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形态,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传播、衍变的整体历史过程,大约迟至中古以后才经由南方的福建传入台湾.明代以后,随着两岸交流逐渐增多,移民人数的激增与规模的扩大,仅在两百多年的时间之内,道教的传播就迅速扩及台湾全岛.当今的台湾道教,信众广泛,庙堂林立,约有社会各阶层的信众数百万,宫观庙堂数千座,形成台湾规模最大的宗教形态,对台湾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思想、民间信仰、风俗习惯、道德伦理,乃至经济生活、政治取向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台湾道教在长期衍变发展的过程之中,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逐渐形成了移民性、宗族性、地域性、民族性、融合性的特征,而此诸多特征对于台湾道教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趋势皆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宗教是人类历史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至今仍统治着世界广大地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1800多年前,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哲学思想、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乃至政治经济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同时还传播到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其典籍更是远播欧美。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要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科学文化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全面总结和继承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道教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毗邻港澳,福建紧邻台湾。地缘相邻,血缘相亲,道缘相承,使得广东省会广州和福建省会福州成为举办"2016年内地、香港、澳门道教界迎春联谊会"和"2016年大陆、台湾道教界迎春联谊会"的首选之地。1月19日由中国道协主办、广东省道协协办、广州市道协承办的2016年内地、香港、澳门道教界迎春联谊会在羊城广州举办。1月22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福建省道教协会承办的2016年大陆、台湾道教  相似文献   

7.
道教斋醮源流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斋醮源流刍析张泽洪斋醮是中国道教独具特色的祭祀仪式,是道教发展历史的重要内容。斋醮作为一种祭祀文化现象,能够流传千载,演习至今,其蕴含的神学意义和宗教功能,是它存在的理由。在道教斋醮仪式研究领域中,道教斋醮源流,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此略作分...  相似文献   

8.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开发较早,被誉为“海滨邹鲁”,也是宗教荟萃之地,而道教在福州有着悠久历史,对当地生活、民俗、文化以及对台湾和东南亚等地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早在秦汉期间,福州就有方仙道、黄老道活动的踪迹。相传,在汉武帝时,江西临川何氏九兄弟,来到福州于山修炼,又至仙游九鲤湖炼丹,用丹饲养湖中鲤鱼,鲤化为龙,九人各乘一龙腾去,人称为“九仙君”。南朝萧齐时,道士王霸善黄老之术,据宋代淳熙年间梁克家所撰《三山志》载:“梁时有王霸仙人在怡山修  相似文献   

9.
由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台湾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武夷山道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1999年武夷山道文化研讨会于8月20日至25日在福建武夷山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日本、比利时等国的道教学者和道教界人士5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道教金丹派南宗思想文化研究。与会人员主要探讨了南宗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南宗内丹学的特点,深入辨析了南宗诸祖特别是白玉蟾的生平和思想,并对南宗与北宗、内丹学与现代西方分析心理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下面择要述之: 关于南宗的创立过…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起源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对土家族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土家族医药植根于土家族文化土壤,因而也受到道教的影响。“太上老君”即道教始祖,历史上道教在传道之始,即以治病吸引信众。道教徒以太上老君弟子身份行医传道应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药王信仰与道文化密切关联,是考察道教文化在民间社会传承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从土家族医史文献入手,探讨道教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认为土家族医史文献中关于“太上老君”的传说,实际是反映了道教“以医传教”“借医弘道”的史实,同时其中也融入了“药王”扁鹊的故事元素;其关于“药王菩萨”的传说,则是对神农氏、扁鹊、孙思邈等道医采药行医故事的改编。这都反映了道教对土家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一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应坚持发扬传统、适应时代,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一是努力把道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断从中华文化的土壤汲取养分,同时也在不断发挥自己的影响和作用,丰富中华文化。道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一方面,道  相似文献   

12.
访台见闻录     
早听说祖国宝岛台湾物产丰富,景色美丽,久想一睹为快。去年6月,应台湾道教总庙三清宫的邀请,我们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一行8人首次前往台湾进行道教文化交流,这也是江西省道教界第一次组团访问台湾,故意义非同寻常。我们现将所见所闻留在笔端,以飨读者。我们此次访台以道教文化交流为目的,自然该先说台湾道教。众所周知,海峡两岸,道教同根。台湾道教是宋朝时从福建传过来的。而福建的道教又是从江西龙虎山传过去的。当时,台湾是福建一府,大量移民带着土地神的祖先牌位到台湾谋生,因海峡相隔,交通不便,移民大多信奉道教寄托乡思…  相似文献   

13.
施道渊传略     
明未清初,苏州道教越来越趋于民间化和世俗化,特别是道教斋醮科仪格式更具地方风韵,形成了独具体系的吴地风格,在苏州及其毗邻四周至今仍影响颇深,且范围极广。道教宫观的营建、道教神像的增塑、道教斋醮科仪的整理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高道施道渊在苏州创立了穹窿山道派,并续添天师正一滴血派谱系后十字,使这两派成为清代苏州道教诸派之正宗,一直延续到近代嗣法者不绝,对苏州道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对施道渊生平行谊作一简单略述,以示他在苏州道教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施道渊(?——1678),字亮生(一作谅生)(见陈教友《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自号铁竹道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年画取材于道教文化,很多百姓又是从年画认识道教,从道教角度对年画内容、源流、思想内涵进行解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民间,而年画作为中国民俗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陕西凤翔地处关中,是周的发源地,南通蜀湘,西连宁夏,北接甘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  相似文献   

15.
一泉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之一,所属包括鲤城区(原泉州市)、石(犭西)市以及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县。历史上经济文化、海外交通事业发达,也是多种中外宗教荟萃之地。其中,道教在泉州的传播历史悠久,对于各方面的影响比较深远。泉州古属闽越,开拓时间迟晚,唐代以前的历史文献较为缺乏。根据《泉州府志》等史籍记载,秦汉之际就有隐者和方士的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晋人南渡入闽,进一步传播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道教信仰。东晋孙恩、卢循聚集五斗米道教徒起义,虽然被镇压,但一些起义群众流散在泉州沿海,称为“游艇子”(见《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道教在泉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2008,(3):61-61
6月15日,由台湾23个道教团体和300多家宫、庙共540多名代表组成的道教参访团,在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理事长张柽等的率领下,经金门乘船抵达厦门和平码头后,转赴东山岛,参加"第二届漳州旅游节、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暨闽台水产品博览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学术界较少涉猎的《庄林续道藏》为基本素材,通过对其所收道书的研读,钩沉出许多有价值的闽台道教交通史料,并对清代闽台道教文化的交流提出了新见解。指出,清代是道教经典大量传入台湾的主要时期,福建是清代大陆与台湾道教交流的主要门户。从《庄林续道藏》所收道书的经卷的内容、刻刊人或助印人身份以及斋醮文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清代大陆道教正一派三山符箓(龙虎宗、阁皂宗、茅山宗)及清微派、神霄派和净明、闾山派(三奶派)都相续移入台湾,而这些道派的许多经卷是直接从福建传播到台湾的。  相似文献   

18.
由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台湾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武夷山道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和武夷山桃源洞道观共同举办的 99’武夷山道文化研讨会于 8月 2 0日至 2 5日在福建武夷山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日本、欧洲等国的道教学者和道教界人士 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卿希泰教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当地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台湾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赖宗贤博士等出席了开幕式 ,并致辞祝贺研讨会的召开。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詹石窗教授主持。在开幕式上 ,台湾学者赖宗贤博士…  相似文献   

19.
<正>闽学是南宋时期传统儒学在福建的新发展,它以朱熹的思想为主要代表,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为儒学其他思想流派所难以企及。在两岸文化交流与发展过程中,闽学对台湾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福建作为向台移民的主要区域,那种通过移民社会从而在台湾得以接续下来的中原生活方式,也同时将闽学观念浸润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另一方  相似文献   

20.
宗教的文化功能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宗教的文化功能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广义上讲,宗教本身就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我国丰富多采的宗教文化不仅对教徒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它们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经典之集大成者《道藏》,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又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研修道教的经书宝典,也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