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研究会、西方逻辑史研究会和湖北大学联合召开的全国笫五次形式逻辑讨论会和第六次西方逻辑史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6日至21日在武汉市湖北大学召开。共收到论文、资料70件。在开幕式上,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周礼全先生致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逻辑学会于1984年1月25日召开了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会议由会长方华主持。会议作出了三项决议:一、同意1983年学会工作总结;二,同意1984年学会学术活动计划;三、通过新会员名单。1983年召开了首届年会,以归纳问题为中心开展了讨论;编辑了首届年会论文集和全国第二次形式逻辑讨论会论文集。1984年计划:一、学术报告会有①国外关于归纳问题讨论的情况(报告人王雨田),②美国逻辑研究的情况(报告人周礼  相似文献   

3.
中国逻辑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和第六次全国形式逻辑讨论会、第五次全国辩证逻辑讨论会于8月17日至21日在天津市塘沽区委党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20余人。现将会议情况简介如下:一、第四次代表大会概况:会议总结了前段工作的经验,并提出了逻辑学研究的方向:标准逻辑要研究,非标准逻辑也要研究,重点在非标准逻辑的研究;理论要研究,应用也要研究,二者相比,更应该重视应用的研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逻辑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还有要在逻辑与自然科学、计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四次形式逻辑讨论会和全国第五次西方逻辑史讨论会,于8月7日至12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形式逻辑方面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逻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4日至8日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政法院校的专家、学者、在职教师以及司法部门的同志共百余人参加了讨论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问题有的专家认为,法律逻辑没有什么特定的研究对象。法律逻辑就是形式逻辑原理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所以,可以把形式逻  相似文献   

6.
中国逻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全国形式逻辑第四次讨论会、全国西方逻辑史第五次讨论会,于1987年8月7日至12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173位代表和逻辑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同就形式逻辑、西方逻辑史的发展、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论文、资料共99篇。中国逻辑学会理事长周礼全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自1978年全国第一次逻辑讨论会以来,我国的逻辑学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形式逻辑教材的改革已经吸取许多现代逻辑的新成果。还有不少同志在逻辑与自然语言的结合方面作了可贵的努力。十年  相似文献   

7.
1962年5月14日至19日在基辅举行了关于科学研究选辑的科学会议和逻辑学家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的逻辑学家。会议讨论了关于科学研究的逻辑的问题:科学研究的逻辑及其任务;辩证逻辑和科学研究的逻辑;在现代形式逻辑基础上分析科学为逻辑的问题;现代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论问题等。这里翻译的科普宁的文章是作者在这次会议上的报告,以头条位置刊登在苏联《哲学问题》1962年第10期上。会上的重要报告逻有:《科学认识的逻辑的若干问题》(П.В.塔瓦涅莰),《卡·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商品分析的逻辑形式》(В.И.申卡卢克),《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范畴体系中的实验概念》(П.Е.西沃柯尼亚),《分析和综合在科学研究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В.Т.巴甫洛夫),《思惟的发生学研究》(Г.П.舍德罗维茨基)、《物理学理论和基本粒子物理学发展的相互联系》(И.В.库兹涅佐夫)等报告。逻辑学家讨论会的目的是讨论现代形式逻辑的迫切的理论问题。在这个讨论会上作了下列报告:《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Е.К.沃什维耳洛)、《论现代形式逻辑的若干哲学问题》(G.A.雅诺夫斯卡娅)、《论物理学中的数学假说》(И.В.库兹涅佐夫)、《定义在科学中的意义》(Д.П.高尔斯基)和Г.И.鲁柴文关于概率逻辑研究的报告,В.Н.萨道夫斯基关于国外现代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发展的特点的报告。从这次科学讨论会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苏联逻辑学界的这样一个情况,即重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和重视现代形式逻辑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是今年三年成立的。它的绝大部分会员都参加了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在会议期间,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他们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逻辑与语言研究和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开展逻辑与语言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形式逻辑与语言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逻辑学会、湖南省社联、湖南师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逻辑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8日至15日在长沙举行。与会者包括我国逻辑学界著名专家、教授共230余人。提交学术论文150余篇。讨论会分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西方逻辑史三个小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上,形式逻辑组的逻辑工作者就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是在去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逻辑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当时有的同志根据我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和国内逻辑学的现状,提出了逻辑学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逻辑学自身也要现代化。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逻辑界的极大反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参加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辩证逻辑组的同志集中讨论了辩证逻辑的对象问题。这个讨论是五十——六十年代逻辑讨论的继续。这次在讨论辩证逻辑的对象时,着重讨论了辩证逻辑和辩证法、形式逻辑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我国逻辑界对科研和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逻辑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兹将中国形式逻辑研究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和部分省、市和地区有关逻辑学术活动简介如下。九月,在安徽屯溪召开了全国形式逻辑讨论会。在讨论如何改造传统形式逻辑体系时,出现五种意见:一是把普通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纳入一个体系的统一论;二是当代的数理逻辑就是形式逻辑的取代论;三是对普通逻辑和数理逻辑进行合取的合取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和中国逻辑史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0月11日—15日在桂林举行。中国逻辑学会、桂林市社科联、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了此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现将讨论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国科学逻辑讨论会于1983年3月15日至3月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审阅《科学逻辑》一书初稿,对科学逻辑的对象、性质、作用以及内容方面的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如:  相似文献   

15.
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和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等八个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老子学术思想讨论会,于1985年11月10日至15日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40余名专家、学者、中青年思想史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83年成都《山海经》讨论会、1984年武汉《易经》讨论会之后,又一次讨论“三经”的盛会。会议重点讨论了老子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1976年《哲学家的争论》丛书上,首次发表了福格林(Fogelin)的《维特根斯坦》。第二版(1987年,共255页)很明显有两处较大的改动。福格林重新精工细作了有关维特根斯坦的一些关键性论证的形式和要义,值得注意的是,他对《逻辑哲学论》中逻辑部分,以及有关“私人专用语言的论证”和“遵循一种规则”这两章进行了批评。根据《前言》所说,福格林做这些修改是“为了简明”,为了答复批评,特别是为了答复那些来自维护《逻辑哲学论》的逻辑学家们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研究会于1985年8月22日至28日,在西安主办了全国第三次形式逻辑讨论会。这次学术讨论会得到了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社联,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委党校及其它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与会的同志有160位,提交论文、资料100余篇。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高等学校文科形式逻辑教学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逻辑学会于4月28日召开了一次辩证逻辑问题讨论会,与会的逻辑工作者30人。讨论会以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写的《辩证逻辑(初稿)》修改大纲为基础,讨论了下述问题:1、到底有没有辩证逻辑? 2、辩证逻辑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3、辩证逻辑是哲学还是逻辑,或者既是哲学又是逻辑? 4、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关系是怎样的? 5、辩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建会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和符号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于1989年10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市怀柔县召开。来自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及专业工作者110人聚集一堂,庆贺我会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共同探索新的科研途径。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自1979年3月成立以来,会员人数由25人增加到520人;科研队伍在不断壮大。十年来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五次,研究方向越来越集中到对语言逻辑的对象、性质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上。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我会会员出版了256部著作,译著40部,发表论文3496篇,译文281篇,编辑出版了《逻辑与语言研究》3辑,《逻辑与语言论集》2本,《逻辑与语言选集》1本,《译文集》1本,《逻辑语言写作论丛》3辑,  相似文献   

20.
在1980年的中国逻辑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曾就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讨论。当时大家除对辩证逻辑的性质持有不同意见外,一致承认中国古代有相当丰富的属于(传统)形式逻辑范围的思想和理论,中国逻辑史应当主要是中国形式逻辑思想发展史。因此,大家一致同意以形式逻辑为范围选编一部《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五卷本),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写一部《中国逻辑史》(五卷本)。现在这两大部著作都早已完稿,著作已经出版,资料亦将出齐。这两年来,由于国外有关“非形式逻辑”、“内涵逻辑”、“语义学”新概念、新观点的进一步引入,一些同志在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等解和论点,从而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逻辑史是否应当是中国形式逻辑思想发展史的争论,理其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非形式逻辑史”;(2)“语义学史”或“古汉语语义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