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教》2008,(4):38-38
6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其中涉及到道教的项目有:黄初平(黄大仙)传说(浙江省金华市);八仙传说(山东省蓬莱市);洞经音乐(四川省梓潼县文昌洞经古乐,云南省通海县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道教音乐(河北省广宗县广宗太平道乐,山西省阳高县恒山道乐,  相似文献   

2.
林莉 《中国道教》2004,(1):37-39
云南洞经是指自明清以来,流传并活动于云南民间的宣唱经文活动。在云南省所属的地州市中,除了迪庆等少数几个地区外,昆明、楚雄、文山、红河、保山、大理、丽江、曲靖、玉溪、昭通等大多数地区都有洞经会。其谈演经籍、供奉神祀、斋醮科仪等宗教器物、宗教仪礼以道教为主,兼容糅合了佛教、儒家及部分少数民族信仰内容,体现了近代以来道教在云南民间吸收多教文化的发展趋势。一般而言,云南洞经音乐总的来说是以道教音乐为主,但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江南小调及种类繁多的曲牌,成为一种形式上易于谈诵,内容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云南洞经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将丽江洞经音乐作为一种宗教音乐文化现象 ,将其放在独特文化背景与信仰之中 ,并置于独特的时空位置之中 ,从地理的、历史的、宗教的、文化的、社会的诸多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曾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在探讨这种影响时,多将目光集中在中原汉族的传统文化上;然而,您是否知道,道教也曾对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下面,本文就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为例,从一个侧面来向大家介绍这种影响。 在云南的民间音乐中,有一种著名的“洞经音乐”,其旋律飘逸、轻慢、悠扬、舒缓,营造出的是一种超凡脱俗、高雅深幽、恬淡闲适、虚玄缥缈的艺术气氛。行家认为,其整个音乐语言“透着道家哲学思想道家风骨道家情调”。云南洞经音乐的曲目非常丰富,仅大理白族地区就流传有200余首洞经乐谱,如大理市下关文化馆曾于1990年编印了一部《大理洞经古乐》,内录《元皇赞》、《真武赞》、《洞仙赞》、《水仙子》、《何仙姑》、《迎仙来》、《上清宫》、《蓬莱阁》、《道人歌》、《道士歌》、《迎仙驾》、《祈神章》等洞经乐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云南洞经音乐的丰富内容。由这些洞经曲目的名称中,我们已足可感受到其内容之“道家情调”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多学科的视角,透视了中国洞经音乐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流变特征,并对洞经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肯定。这对推动与促进洞经音乐研究的深入发展,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洞经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渊源于宋元之际产生的一种以谈演道经《太上无极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内容的道教科仪音乐,通常在庆祝、超度、祈晴、祷雨等法事活动中演颂,并辅以音乐。作为道教音乐,在曲调的内涵上,洞经音乐到处都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同时,洞经音乐在其历史传播过程中与佛教音乐、儒家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它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洞经音乐主要用于颂赞神仙、祈福禳灾、超度亡灵的宗教法会活动中,通过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把道教科仪中的神秘气氛表现出来。降鬼驱魔时的威武果敢、…  相似文献   

7.
文昌洞经音乐与道释儒雅俗文化甘绍成文昌洞经音乐是我国宋元之际产生的一种以谈演诵唱《道藏》之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道教科仪音乐。据现存《道藏》中所收元人卫琪注《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一书卷二第十五“精思法式”所载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一南宋乾道四年(1168),四川道士刘安胜编撰《文昌大洞仙经》。元代道士卫琪在四川蓬溪注释《大洞仙经》。元代至大三年(1310),卫琪将《文昌大洞仙经注》进献给元武宗,声名大震。《文昌大洞仙经》由此流布全国。"洞经音乐"就是因为"谈演"(意为"讲演")道教经典《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洞经音乐起源于四川。最早是古代蜀人的祭祀音乐,在唐代的时候就已流行。南宋时期,四川梓潼七曲山开始用这种音乐形式  相似文献   

9.
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地区颇具特色的白族道教科仪,至今盛行于剑川城乡。由于该仪式的进行同其他道教科仪的进行一样,音乐贯穿始终,仪式和音乐唇齿相依,是一有机整体。因此作为第一篇专门记述该仪式的文章,本文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从仪式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展示了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的实际应用与进行方式,以及其音乐的构成形式和使用特点,对了解剑川白族道教仪式及音乐不无帮助,并为认识道教音乐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惊奇地发现,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中的洞经古 乐,原来是中原地区早已失传的道教音乐。洞经古乐的词牌 和配曲,不少是唐代沿传下来的道场和教坊演奏的道曲。以 往人们只能从记载或古代诗人作品中得知曲的名称和艺术成 就,纳西洞经古乐的发现,无疑是国宝“出土”,轰动了我国 音乐界和宗教界。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吕骥先生把纳西洞经古 乐称为“活的音乐化石”;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认为,这是一 种“响遏行云,旷世绝响”的音乐;著名乐论家何昌林教授 说:“唐、宋音乐在纳西兄弟中得到如此的保存,是我国音乐 史上最大的事件之一,中国音乐史将被…  相似文献   

11.
音乐张力是指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由听众的期待引起的放松或紧张感。音乐张力具有激发情绪的功能。音乐张力包括内在张力和演凑张力两种。影响音乐张力的因素有音乐期待、音乐结构、唤醒和激活等。音乐张力的理论主要有申克式分析理论、调性音乐生成理论、旋律期待模型和信息理论。最后探讨了音乐张力的发展特点、音乐张力的生理反映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课一直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体到课堂教学来说,音乐欣赏课更加体现着音乐教育的深层。而新课改之后,音乐欣赏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小学音乐教育里面的音乐欣赏课,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岿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对美的音乐学生也不尽能感受,音乐本身也就会黯然失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们的重要,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欣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研究发现,在经历挫折后,相比于不听音乐,听积极音乐能提升人们的希望感。然而,研究者并不清楚积极音乐和消极音乐在提升希望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也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由于两种音乐在诱发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差异造成的。文章通过三个实验来考察这些问题。实验一发现,在无挫折的情况下,积极音乐相比消极音乐诱发了更强的希望感。实验二发现,这种效应同样存在于人们回忆挫折之后,并且是积极情绪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实验三则通过设置控制组进一步发现,这种效应是由积极音乐对希望感的提升作用和消极音乐对希望感的降低作用共同引起的。文末讨论了该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甚至要把实践摆放在第一位。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音乐是灵魂、思想的艺术,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工具,并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的一种情感艺术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音乐实践的意义。同样表演一首完整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只是掌握它的音乐理论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它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音乐背景,这样才能对一首作品的音乐内涵、音乐意境以及音乐形象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所以正确把握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关系,会提高我们的音乐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近十年来音乐表象研究中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实际表演和想象表演两种条件下业余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不同的激活地图,结果表明:(1)音乐表象和实际的音乐表演的相似本质;(2)音乐表象的多通道性;(3)音乐表象可能包含某些语言加工和情绪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了近十年来音乐表象研究中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实际表演和想象表演两种条件下业余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不同的激活地图,结果表明:(1)音乐表象和实际的音乐表演的相似本质;(2)音乐表象的多通道性;(3)音乐表象可能包含某些语言加工和情绪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大师,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音乐思想系统地集中于《乐论》,他继承了儒学重视礼乐的观点,思想体系完整,是我国第一部音乐论著。文章从音乐的本质及特征、荀子的音乐心理学理论及音乐的功能等三个方面对其音乐思想做剖析及总结,旨在对其音乐学的贡献及地位总结梳理,以期对其有一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音乐的声音材料并非自然界的自然音响,而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乐音.然而音乐发展到20世纪,许多传统的音乐观念被颠覆,音乐不一定是以音响作为它的感性材料,音乐的材料也不一定是乐音.作为一种观念的表现,音乐甚至可以没有音响.  相似文献   

19.
别人的教训     
一位雕塑家得到一块质地非常好的大理石。他觉得大理石非常适合雕刻一个人像,于是,他拿起凿子。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用力过猛,只那么一凿,他就敲下了一大块碎屑。雕塑家立即停下来,经过三天思索,他决定放弃构思好的雕  相似文献   

20.
景文 《美与时代》2014,(2):114-115
《Rango》是著名音乐制作人汉斯&#183;季默的经典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其电影配乐的主要框架结构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的主题音乐以及点描音乐对电影剧情与效果表达的重要作用,使创作者与观影者切实体会到音乐是电影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