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采用实验法,以288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不同类型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1)快乐情绪的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情绪,快乐情绪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情绪。(2)表达抑制策略下,词汇与图片的再认反应时无显著差异;认知重评策略下,词汇的再认反应时短于图片;对词汇和图片的再认反应时,认知重评组短于表达抑制组;认知重评组的再认正确率高于表达抑制组。(3)快乐材料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材料;快乐情绪下快乐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材料,悲伤情绪下悲伤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快乐材料。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实验法,以183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在情绪诱发和认知任务的两种情况下,系统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特点,结果表明:情绪诱发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分别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影响.正性情绪的情绪稳定性小于负性情绪,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认知任务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共同影响.负性情绪条件下表达抑制策略的效果减弱,正性情绪条件下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法探讨了巾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研究表明,悲伤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策略的生理反应要比表达抑制策略的生理反应小;快乐情绪状态下,两种策略的生理反应无显著差异;表达抑制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大于快乐情绪组的生理反应;认知重评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小于快乐情绪组;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女生比男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低学业水平学生比高学业水平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  相似文献   

4.
以397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流动儿童消极学业情绪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学业情绪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高于对基本能力感的预测作用,其中有恼火、羞愧、无助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认知重评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对恼火、沮丧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而表达抑制对无助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2)流动儿童学业情绪中除恼火外,焦虑、羞愧、厌倦、无助、沮丧和心烦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均显著。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均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与羞愧、厌倦、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表达抑制与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考察不同民族文化对负性情绪调节主观体验和事件相关电位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个体在两种策略下均呈现负性情绪感受显著降低,并且汉族表达抑制的情绪体验得分低于少数民族。此外,负性情绪图片相比中性图片诱发了更大的P2成分,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在额-中区诱发了更大的P3成分。更重要的是,900~1200ms时间窗内,汉族个体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后LPP波幅均降低,但少数民族文化个体仅在认知重评条件表现出LPP波幅的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负性情绪调节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情绪调节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建安  雷虹 《应用心理学》2010,16(2):160-166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为自变量,以工作记忆绩效和情绪自评差异为因变量,旨在探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使工作记忆绩效降低;通过情绪调节,可以改变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效果;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影响效果不同:认知重评缓解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表达抑制加剧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3(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无策略)×3(英语词汇性质:积极、中性、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在诱发负性情绪条件下,采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记忆不同性质英语词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自变量对英语词汇的再认和回忆主效应均显著,交互作用也显著,使用情绪调节策略被试的词汇再认和回忆成绩优于无策略组,但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策略的被试在再认和回忆成绩上无显著差异;认知重评和无策略组对中性词汇的回忆成绩均优于积极和消极词汇。结果说明情绪调节对大学生的英语词汇记忆成绩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通过测量由视觉诱发的脑电成分晚正波(LPP)来比较情绪调节策略在生理电特征上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1)从波幅的角度来比较:在400-600ms时间窗口内,认知重评条件下恐怖图片诱发的LPP波幅显著小于在自由观看条件下的波幅,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组所诱发的LPP波幅差异较小。(2)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来比较: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组的差异发生在400ms并持续到600ms,甚至以后;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之间的差异发生在450ms但是只持续到550ms。这表明认知重评相较于表达抑制,对负性情绪起调节作用开始较早,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为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策略提供了神经生理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使用两种推理题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负性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与否以及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组的成绩好于表达抑制组和无调节组,存在显著差异;表达抑制组与无调节组之间不存在差异.此外,在表达抑制组上,男生的图形推理成绩好于女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个体不同推理任务的成绩与是否使用调节策略、使用什么策略及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家庭嘈杂度对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采用家庭嘈杂度问卷、情绪调节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387名南京市某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嘈杂度与儿童主观幸福感、父母认知重评和儿童认知重评显著负相关,儿童主观幸福感与父母认知重评和儿童认知重评显著正相关,与儿童表达抑制显著负相关;(2)家庭嘈杂度对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显著;(3)父母和儿童的认知重评策略在家庭嘈杂度和儿童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儿童认知重评策略还有独立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家庭的嘈杂程度、增加父母和儿童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提高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算任务来探讨脑机制已成为国外研究大脑活动的重要领域。该文阐述了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领域有关计算的脑机制研究。神经心理学及脑损伤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脑两侧顶下小叶和左前额叶与计算加工有关。ERP、PET和fMRI脑成像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命名与比较、心算、精算和估算等不同计算任务,其所激活的脑部位有所差异,但是大脑两侧顶下小叶和左前额叶可能是计算加工的主要脑部位。由于研究材料、方法和程序的不同,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都有可能参与计算加工。  相似文献   

12.
程祺  严进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3):355-362
从进化的观点解释了不同生物体应对应激的不同行为策略及其生理基础,和由此引起的对不同应激性疾病易感性的差异。行为策略和生理基础的差异使得一定环境条件下引发的应激反应对不同个体产生了不同的非稳态获益和代价(非稳态负荷)。非稳态的获益和代价影响了健康和疾病间的平衡:攻击性个体由于非稳态调质失调,更可能出现冲动控制障碍、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疲劳状态等;反之,非攻击性个体由于非稳调质过度释放,更易发生焦虑障碍、抑郁症、代谢综合症等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间限制下小学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希平  方格 《心理学报》2006,38(3):365-374
采用3×3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利用计算机呈现刺激并记录被试的反应,以语意联系密切程度不同的词对作为难易不同的材料,借助线索回忆作为提取方式,利用四项研究分别探查小学儿童在短时限、中等时限和无时限三种时间限制下,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得到如下结论:(1)小学各阶段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了学习时间分配的决策。(2)儿童学习时间分配的决策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不同的时间限制难度不同,儿童在不同的难度任务下选择了不同的掌握标准,进行了不同的时间分配,支持了“标准影响分配假说”。(4)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提取正确率有增加的趋势,时限越长,提取正确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阳泽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04,27(2):410-412
概念结构表征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团体及表征理论为基础,通过设计不同的团体认知条什来研究认知交互作用对概念结构表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团体认知表现出了不同的认知交互,对概念结构表征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对Yi-Fu Tuan归纳的17对空间词进行了相似性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和分层聚类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着4个主题:⑴三维方位;⑵边界;⑶空间饱和程度;⑷视觉距离。汉族大学生空间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⑴方位/状态;⑵以观察者为参照/以物为参照。纳西族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着5个主题:⑴垂直方位;⑵水平方位;⑶边界;⑷空间饱和度;⑸视觉距离。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词的概念结构也有两个维度:⑴水平/垂直;⑵状态/方位。汉族大学生和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认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垂直”维度上,这与汉族和纳西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相一致。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主题和空间概念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Sixty Ss individually sorted eight decks of 50 cards each. A deck contained 25 cards each of two stimulus patterns. The patterns were drawn from different sets of five-dot patterns judged to be equivalent. The eight decks represented pairs of patterns drawn (a) from the same equivalence set, (b) from different equivalence sets of the same size, and (c) from different equivalence sets of different sizes. Sorting times were shown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ize of equivalence set, and were shown to be greater for patterns drawn from within the same equivalence set than for patterns drawn from different equivalence sets. Ratings of pattern goodness were found to be useful predictors of sorting time only in their capacity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equivalence sets of different sizes. Th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as supporting the importance of equivalence set membership in a discrimination task where the S logically does not have to consider stimuli other than the given criterion stimuli.  相似文献   

17.
赵国军  张国礼 《心理科学》2003,26(5):808-811
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人们对行为的不同预测倾向。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来考察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性情归因和情景归因对他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预测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归因方式都导致被试对积极行为的预测多于对消极行为的预测,而情景归因下的被试对积极行为的预测又显著多于性情归因下的被试。在此基础上,在引人价值判断的因素后,发现不同的归因方式启动了不同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到对行为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f problem solving ski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ower of Hanoi problem is used to show that, even in simple problem environments, numerous distinct solution strategies are available, and different subjects may learn different strategies. Four major classes of solution strategies are described for the problem. Different strategie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transferability, place different burdens on short-term memory and on perception, and require different learning processes for their acquisition. The analysis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subject-by-subject analysis of “what is learned” in 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 in problem-solving situations, and provides a technique for describing subjects' task performance programs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9.
公民的两种身份及其道德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伦理学研究》2007,(3):98-102
“公民道德”意义上的公民具有两种身份,一是法律身份,一是社会身份。不同的身份决定了对个体不同的道德要求。一般来说,这两种身份统一于一个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个体之中,不同的身份只能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或者承载不同的社会关系,场合不同、社会关系不同,对他的道德要求就不一样,二者不能混淆,即身份是不能僭越也不能放弃。但是,两种身份的道德要求在底线上是一致,这就是说,两种身份的责任和道德要求在特定的场合和社会关系之中可以融通。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variables that predict employee turnover vary considerably across situations. This lack of consistency may reflect limitations imposed by viewing turnover only as a decision to leave a current job. The variables that predict turnover may depend on the type of job change that an employee makes after leaving. This study explored which variables predicted leaving a job and moving to three alternative types of job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variables predicted employee moves to a new type of job in the same organization, the same job in a different organization, and a different job in a different organization. This supports the concept that turnover may be better modelled as a decision not only to leave a job, but also to move to a different work sit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