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华山位于宁夏海原西部 ,与甘肃境内的屈吴山对峙。山之东麓 ,人烟辐辏 ,阡陌纵横 ,古西安州城池危耸 ,宛然如故。山之主峰天都山 ,其形峻峭有插天之势。古时树木蓊郁、云清气爽 ,西夏王元昊构夏宫于此 ,亭台楼阁 ,隐现云巅 ,如仙境一般。这大概是山名之由来。元昊的仙山琼阁后来湮没于成吉思汗的战火之中 ,再后来当地善信怀爱道之心 ,于瓦砾中建起道观一座 ,与山同名 ,叫天都山道观。从此数起数落 ,在“文革”期间又受到冲击 ,道士被迫还俗 ,天都山又归寂静。天都山道观的最近复兴 ,与一位仙长的辛勤努力断不可分 ,这就是为人敬仰的道观住…  相似文献   

2.
小蓬壶道观乃为陕西省宝鸡县外八景之一。素有“蓬壶仙观”之美誉。小蓬壶位居八百里秦川之西部,山环水绕,景色秀丽,是神农氏炎帝部落繁衍生息的地方。坐落周原之麓,背倚凤原,面视秦岭,东有显圣庙观,西有古镇号虢县,南有姜公钓台,北有老君仙坡。道观面积八亩,坐北向南,上进式四节院落,殿堂渐进有序,建筑严谨对称。有玉皇殿五间,三官殿二间,武三师殿三间,娘娘殿三间,五祖师殿三间,山门三间,牌坊一座,山门两侧有演戏楼两座。山门以内有通明阁一座,原木质两层建筑,俗称福星楼。高度五丈有余,四周沿边有走廊,外有蛟龙明…  相似文献   

3.
杨晨昕  李雅君 《法音》2023,(5):57-60
相较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的闻名于世,被盗凿严重的天龙山石窟长期以来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但2021年初天龙山第8窟“佛首”的回归,使它再度引起了世人和学界的关注。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丞相高欢“霸府”晋阳城时期(534-550),高欢在此建避暑宫并依山开凿石窟,就此展开天龙山延续一千多年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4.
傅丽  黄杰 《中国宗教》2018,(4):56-57
龙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处,是古晋阳城的核心地区,龙山石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群落。《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龙山在西北,晋水所出,东入汾。”太原龙山南脊在唐代就建有昊天观,也叫静居观,并开凿两间石窟。石窟选址为道教堪舆学中负阴抱阳之地,也是我国道教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  相似文献   

5.
四川蒲江县长秋山系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中的主簿山治,以太清观为中心的道教圣地至今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并且仍旧吸引着来自蒲江、眉山等地的香客。古老的主簿山治在清代成为了蒲江“八景”之一:“长秋仙迹”。从此,长秋山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当地文人为长秋山和太清观写了不少诗词。然而,对这些文人而言,长秋山上的庙宇不但是游玩、吟诗的景点,同时也是他们朝圣的宗教归宿之地。由当地文人修建于1857年的凌虚阁(三圣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山上保存的碑文,凌虚阁的修建是儒家学者兼戏曲大师彭体元(1769—1857)的遗愿。这座庙宇是道教宫观、风水地标及读书空间的完美结合。本文将以凌虚阁为例,探讨清代文人与道教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赤松山被司马承祯列为三十六洞天的“金华洞元之天”,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安期生、黄初平大仙的出现,证验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崇仙古语。本文试图就黄大仙生平,对后人的影响,以及赤松山、赤松宫作一些略述。 一、黄初平生平与其道术  相似文献   

7.
正《诸真宗派谱系》载有全真吕祖蓬莱一派,但对该派的创建地语焉不详。对于吕祖蓬莱派的祖庭、创建者及创派时间等问题,迄今学界尚不清楚。本文运用隐仙观现场的碑石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隐仙观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礤石峪,峪内群峰兀立,松柏苍翠,清道光八年(1828)《泰安县志》称其为"徂徕第一奥区"。隐仙观面  相似文献   

8.
漫话严仙观     
漫话严仙观谭明全严仙观,位于绵竹县武都镇上场,是川西北道教活动的中心,省内外慕名者的朝拜圣地。观门上“严仙观”斗大三字和左阙草书“君平庄”、右阙草书“武都山”,“静”、“定”二字分写的楷书,皆是书圣、晋右将军王羲之留下的墨宝,使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严仙...  相似文献   

9.
甘肃南部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平凉的崆峒山相传为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天水玉泉观为元代邱处机之徒裔梁志通修真处,西和岷郡山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登仙处,而仇池山则同战国至汉初神仙家所说的著名仙人仇生有关。乾隆本《西和县志》“仙释”部分列有二人,一为仇维,一为萨真人。萨真人,原被误为“唐时人”,我已考定为北宋末年著名道士萨守坚,新编《西和县志》已采用之。今对仇维作一考索。乾隆本《西和县志》云:仇维,周时人,居仇池。池为三十六洞天之一。后仙去。山又名仇维。康熙朝编《西和县志》(省图书馆有胶卷)中没有关于仇维的记载。宋代编…  相似文献   

10.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号称天下第五名山,亦称“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它位于四川省灌县西南三十华里处,背靠岷山,面临川西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天师洞为枢轴,周百二十余公里。全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处胜景。这里峰峦叠嶂,诸峰环绕,远望状如城廓,故名“青城”,又称“清城都”。青城山林木蓊郁,四季清幽,奇花异草,美不胜收。清张之洞在这里吟出了赞美诗句:“岩壑回互三十里,青苍不落无春秋。层峦簇簇散花竹,长坂往往开田畴。随处涧泉堪濯足,登攀不为芒鞋愁。……”故青城山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称。相传黄帝曾访道青城山中,拜仙人宁封子  相似文献   

11.
韦绪智 《中国道教》2004,(4):17-18,42
中 国 道 教 协 会 会 长 闵 智 亭 道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可 谓 博 大 精 深 。 无 月 ,清 天 如 水 ,长 诵 一 句 ,凝 目长 因 病 于 2004年 1月 3日 16时 在 古 代 天 文 学 的 发 展 上 中 国 道 教 一 星 , 不 三 数 夜 一 天 星 斗 尽 在 胸50分 在 北 京 羽 化 仙 逝 。在 他 去 世 也 曾 为 之 作 出 过 巨 大 贡 献 。 道 教 中 矣 ”玉 溪 道 人 也 曾 有 诗 句 记 叙两 个 月 前 , 曾 嘱…  相似文献   

12.
夏日 ,武夷山的青山绿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迷人。乘“1999年武夷山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此召开之际 ,我在饱览了武夷山丹霞地貌的自然风光中 ,又一次领略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勃勃生机。武夷山是道教的第十六洞天。相传在秦始皇时期 ,就有神仙降临于此 ,自称“武夷君”。武夷君道术高超 ,因而能够统领群仙 ,山也就以他而命名。据《武夷山志》介绍 ,唐天宝年间 (742年 -756年 ) ,武夷山上始建道教宫观天宝殿。南唐皇帝李煜为他的弟弟入观修道而重修宫殿 ,天宝殿改名为会仙馆。会仙馆在宋代时被扩建为拥有屋宇三百多间…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水经注·沔水条》曰:“沔水又东南径武当县故城东,又东曾水注之,水导源于县南武当山,一曰太和山,亦曰参上山,山形特秀,又曰仙室。”明时尊为太岳,复称元岳。武当山发源秦岭,为大巴山北脉,周环八百余里,长江南绕,汉水北回,层峰叠嶂,标奇孕秀,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称武当山为“气吞泰华银河近,势  相似文献   

14.
“我闻天台山,山中有琪树。欲言永攀上,莫晓石桥路”。这是唐中期著名的隐逸诗人寒山子描述天台山的一首诗。诗中出现的所谓“琪树”,是神仙道教之神话传说要素之一。“琪”,《广韵》释为“玉也”。《尔雅·释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圩琪焉”。注曰:“玉属”。因而顾名恩义,“琪树”也就是玉树。古人认为天台山为仙山,上有“琪树”,故多以诗歌咏之,天台山在浙东沿海,其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陶弘景《真诰》)。人谓之“顶对三辰”或“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十道志》),以为“众岳之最秀者也”(顾野王《舆地志》)。天台山中多名道,多高僧,多洞天福地与寺院兰若。起于东汉魏晋时期的许多仙佛传说遍布全山,脍灸人口,而诸  相似文献   

15.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成仙。如何才能长生?神仙居于何处?其仙寿如何?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才能长生,有赖于修炼方术的探究和实践;神仙之仙寿及所居之境界,有赖于道教学者的解说。前者属道教方术研究的范围,后者属“仙境”研究的范围。自战国神仙家兴起以后,人们逐渐形成一种观念,即:神仙是能轻身飞举的超人,他们居处于天界,常“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天”是神仙居处  相似文献   

16.
吴鹏程 《法音》2023,(6):52-55
<正>山西天龙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天龙寺始建于北齐。但其山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由大明钦节册封晋府靖安王胤龙所撰《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蜿蜒如龙跃之势,因之曰天龙山。”又据道光六年(1826)员佩兰总裁、杨国泰纂修《太原县志》载:“方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今呼为天龙山,盖因北齐所建天龙寺,而因以名之也。”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宗教的发展史曲折复杂。最初应是民间儒家祭祀,然后仙道略先,佛教随来,天主教最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佛、道二教,峨眉山被佛教称为“大光明山”,被道教称为“第七洞天”,故又享有“仙都佛国”之誉。由于受历代帝王“抑道扬佛”、“灭佛崇道”以及儒家的影响,加上自身的变迁,佛道二教在峨眉山兴衰时有变化,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浮山县龙角山庆唐观(也叫天圣宫)是唐王朝之祖祠,道教圣地。相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老君在羊角山显圣五次,托吉善行传言符命归唐。“吾而唐帝之祖也,告吾子孙长有天下。”高祖为了政治的需要,认老君为祖宗,建老子祠祀之,并改羊角山为龙角山,浮山县曰神山县,封吉善行为朝散大夫。道教因此发展为皇族道教、皇家道教而达到鼎盛。太宗扩建为“兴唐观”。玄宗为庆唐之中兴,改兹为庆唐观,派内臣高力士将其扩建为“天下式”老唐庙。誉其为“发祥之地”,“受命之场”,“龙角仙都”。唐帝从这里向全国推行尊老为祖、崇道抑佛,…  相似文献   

19.
龙山禅缘     
据说,乘飞机在广东新兴县上空盘旋,可以看到脚下的山峦像一条巨龙,蜷卧在新兴大地,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于是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龙山。“龙”是中国富贵的象征,更是权力的代表,古人常称一国之君为“真龙天子”,但是龙山的天子却不是中国古代的帝王,而是来自平民的佛门代表,他就是被后世佛教徒奉为禅宗六祖、中国禅宗实际创始人的慧能大师。慧能出生在新兴,晚年回到家乡,圆寂于斯。慧能从龙山走出,然后又回到龙山,龙山山青水绿,土地肥沃,树木成林,气候宜人。慧能与母亲相依为命,是龙山为他们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封面说明     
本期封面选用的是《碧霞元君图》,明代道教神仙画,现存于法国巴黎。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东岳大帝之女。道教认为元君乃应九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道教认为碧霞元君神通广大,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北方地区信仰很盛行。图中元君形像端庄大方,衣饰线条流畅,纹饰细致,色彩艳丽,不失为道教神仙画中佳品。封面说明@逸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