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昆嵛山是全真道的发祥地。为了弘扬全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全真文化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牟平著名的旅游度假村养马岛召开了"齐鲁文化与昆嵛山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设有齐鲁文化与道教起源、全真道与齐鲁文化、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等议题。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30多位知名的全真道研究专家,围绕以上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2.
全真道为王重阳所创立,这是历史的结论。但王重阳早期修道于终南山,并非孤身一人。王重阳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自焚茅庵,前往山东接收七真高徒,大定九年在返回关中途中仙逝于开封。马丹阳等四人赴终南,迅速站稳脚跟,营建起全真道的大本营,也不是完全在废墟上另起炉灶。从中起到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亘文登、牟平、乳山三县市,迤逦百里。其主峰泰礴顶海拨923米,是胶东半岛最高峰。昆嵛山不仅是一幅秀美的画卷,而且是一部古老的神话。相传,古时麻姑曾于此山修道成仙,故而有“仙山之祖”的美誉;它更是我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之地。在那延绵百里的昆嵛怀抱中,全真教派的遗迹遍布于青山绿水之中,为我们展现了金元时期全真道教鼎盛的历史画卷。烟霞洞位于昆嵛山西北隅烟霞山际,此洞为一突兀岩石自然造化而成。洞室呈椭圆形,洞壁上刻“烟霞洞”三个大字,字迹端方古朴,苍劲有力。石洞周围,壑谷幽邃,  相似文献   

4.
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全真道为表明该派道统源远流长,称太上老君传道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王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神话人物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后经元世祖、元武宗的诏封,王玄甫等遂为全真道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  相似文献   

5.
<正>全真道由王重阳祖师创立于金大定年间,后经全真七子的大力弘扬,至元初达到鼎盛。当时,大江南北,城镇乡村,宫观林立,道众云集,极一时之盛。然而,全真道兴起的金元之际是一个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军事、政治、宗教、民族等各种冲突交织在中国北方,全真道之所以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兴起,与其具有三教合一、持戒精严、以文助道、功行双全、苦己利人等多方面的优良品质分不开。对于这些优良品质,我们可以称之为全真精神,正是在全真精神的推动和鼓舞下,全真道才在历史上造就了一个中国道教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今天,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经批评一些道教人士:“道家有老庄,都不知看,尽为释氏窃而用之。”王重阳创建全真道,主张“全老庄之真”,其本意就是回到老庄思想上来。  相似文献   

7.
道教书名。一卷。作者不详;一说为王重阳撰,一说为弟子据其语录编纂而成。王重阳为全真道创始人。该书概述其创教的基本思想,共论十五题,分为三类;第一类论述全真道士日常修习之准则,包括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和打坐等;第二类论述全真道内丹修炼理论,包括降心、炼性、匹配五气和混性命等;第三类论述全真道修真成纳的理论,包括圣道、超三  相似文献   

8.
正"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此诗,是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开宗者王重阳,赠给丘处机的一首诗。王重阳有七位著名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即全真七子。他们是: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这七位王重阳嫡传弟子中,丘处机却是格外特殊的一位。19岁始拜王  相似文献   

9.
陇县药王洞     
在陕甘交界的陕西省陇县城北一里多的北坡村后,有一座青竹翠柏掩映着幢幢殿宇的道观,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陇县药王洞。陇县药王洞始建于唐代,原名谷神观。“谷神”是“道”的形容之称,“谷”象征空虚,“神”有变化莫测之意。《老子》中即有“谷神不死”之说。宋、金时,名医马钰(1123—1183)曾隐居于此。马钰擅长针灸,于金大定七年(1167)师事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后开创道教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赐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马丹阳,谷神观随之改为丹阳洞。大定二十年(1180),道教龙门派鼻祖丘处机云游到陕西,初在宝鸡磻溪隐居,后栖居陇县龙门洞,发展道教龙门派。为扩大教派,发展道徒,丘真人又在与古陇  相似文献   

10.
全真道是大金定间成阳人王喆(号重阳)所创立的一个道教派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甘水仙源录》云:金大定中,王重阳“聚徒宁海州,立三教平等会,以《孝经》、《心经》、《老子》教人讽诵,而自名其教曰‘全真’。”王喆的七位弟子:马钰(丹阳)、谭处端(长真)、刘处玄(长生)、邱处机(长春)、王处一(玉阳)、郝大通(广宁)、孙仙姑(马钰之妻,号清静散人)合称“七真人”,亦即“北七真”。元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汉族的统治,大力扶持全真道,邱处机又仿效佛教,建立了全真丛林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王重阳其人其作,在正史中所记甚少。本文选取了王重阳悟道前尚存争议的出生年、籍贯、应举问题进行考辨,得出结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1113年1月11日),卒于金大定十年庚寅正月初四日(1170年1月22日);是陕西咸阳大魏村人,曾于阜昌四年参加伪齐政权的科考,可惜功名脱落;皇统元年以后,凭借军功获得了甘河镇酒监的职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王重阳创立了将儒释道兼容并蓄的全真道,融合四海教风,在当时的乱世,为许多人提供了心灵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2.
若水 《中国道教》2006,(5):21-25
王重阳创全真道,以“屏除幻妄,独全其真”为宗,直指个人心性本原。王重阳立教虽以“三教归一”为标志,但根本教旨却源于道教内丹性命之学。而其崇尚心性了脱的精神旨趣实有受于唐代重玄学的趣韵,他把重玄趣味浓厚的《清静经》作为日常修持典要之一,即是例证。王重阳“心本是道,  相似文献   

13.
<甘水仙源录>(以下简称<仙源录>,若无说明,本文所引皆出自此书)十卷,元代著名道教学者李道谦撰,前八卷录自王重阳以下全真教派约五十人之传记、碑文、祭文等.后二卷录全真道宫观碑记及七真传序赞.各篇大抵出自当时名流,如元好问、姚遂、王磐、王鹗、金源(王寿)、陈时可、秦志安等,故历来被史家所重,是研究全真道历史的重要典籍.本文拟从其对全真教发展史的记述、对全真教与士人关系的反映、对道观经济的记述等方面,进一步揭示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莉 《宗教学研究》2013,(1):268-271
丘处机是金元时期的著名道士,系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门徒"全真七子"之一,乃金蒙之际全真道的重要领袖.他不仅因远赴西域面劝成吉思汗"不嗜杀人"、拯救大批百姓生命而得名著《元史》,且因所传全真道"龙门派"影响巨大而在道教内部享有崇高地位.对于丘处机的研究,至迟自清末陈铭珪的《长春道教源流》业已开始,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外更涌现出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四川大学郭武教授新著《丘处机学案》(齐鲁书社2011年9月出版,共464页.系香港青松观资助出版的"全真学案"丛书),采用传统的"学案"编写体例,并结合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丘处机的生平事迹、著述思想、法嗣传承及社会影响等进行了深入阐释,其见解颇与前人不同.以下,笔者拟对该书的内容略作介绍,并对其新颖之处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15.
全真道以"新道教"的身份自元代以后即跻身于道教正统,而自清初传入岭南地区的全真道,随着教团自身的衍化并与岭南地方宗教信仰的融合涵化,形成了"新全真道"这一当代宗教形态。对岭南"新全真道"现象的深入辨析,折射出中国道教的历史衍变与当代境遇,亦是对中国道教思想传统进行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
冬日之沈阳,与北京相比,多了些宁静。作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和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辽宁省与沈阳市道教协会所在地的太清宫,安静地坐落于沈阳市沈河区西顺城街,钟灵毓秀,不见张扬。一道教全真派,又称全真教、全真道,金元之际,由王重阳及其弟子们  相似文献   

17.
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开派于昆嵛山地区的全真道,以其特有的教义和戒律而惊动了朝野,在当时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探讨这一时期的道教活动,对于研究和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曾几上昆嵛山,对该地区的道教遗址做过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踏莎行·别道友游白鹿观》一词的内容入手,与王重阳游访临潼骊山的相关诗作相互印证,得出:金大定七年(1167)五月十五日前后王重阳行经临潼之际游赏骊山并访道白鹿观,又与霍道长论道谈玄,言语契合。同时考证出北宋时期白鹿观中有书院一座,其规模相当可观,它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功能至今仍在延续。白鹿观作为朝廷加封的道观,自唐宋以来一直载负着满足不同层次信众精神信仰的重要作用。王重阳在临潼骊山的诗词传道活动,助推了白鹿观在中国道教史与教育史上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全真道的发源地在陕西,但她的兴盛和发展却是在山东。王重阳悟道后,从陕西刘蒋村来到山东半岛,收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丘长春、王玉阳、郝大通、孙不二为徒。王重阳带全真七子在山东半岛传道、修炼,先后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群众性修炼团体,这在道教内丹修炼史上是一次创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足迹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神话和道教的神仙信仰中有不少是女性:西王母、斗姥、天妃、龙女,还有许多元君也是人们信仰的女神。女子能出家修炼仙道,也能成为万人崇拜的对象。宋代有一首《紫泽观》的诗歌说:“修持尽是女黄冠,自小辞家学住山。”金元时期的王重阳创立了全真道派,并收了孙不二为徒弟,她可能是全真道第一个名传后世的道姑。从孙不二之后,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道姑,她们在全真道派的崛起乃至整个道教的发展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各地坤道院里的道姑们在晨钟暮鼓声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清静平和的心态实践着她们的信仰。上海是座现代化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