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方针,是把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以来,广东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创建精神文明城镇为龙头,以创建文明村户、文明单位为基础,以创建文明路段为纽带,以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为动力的  相似文献   

2.
赞文明村     
最近报载,全国各地到处纷纷建设文明村(镇)。例如河北省开展文明村活动的大队,到去年九月中旬,已达28,000多个,占农村大队总数的55.5%。现在文明村活动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部分地区还搞了文明乡(社)的试点。这些文明村,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像初开的花朵,鲜艳夺目,引人喜爱。这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的重视和赞美,特别是值得研究伦理学和精神文明的同志们注意和研究。 我们是一个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经  相似文献   

3.
面对农村第二步改革和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新形势,文明村建设的重心应放在哪里?关键何在?笔者认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文明村建设的关键。 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文明村的诞生和发展是我国农民向高度文明迈进的标志。各地在文明村建设中创造了很多新经验,好方法,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然而也确实存在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在现代科学发展和无神论教育普及的今天,拜神求子,请巫驱鬼、相面算卦的还大有人在。甚至有的靠政策靠科学致了富,仍去修庙宇、敬鬼神。当今文明时代之所以存在这些愚昧现象,科学的成果之所以长期未被全体农民所接受、所运用,未能更大限度地变为直接的生产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的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20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山西省五台山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为尽量减少室内装修带来的污染,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室内装修一定要走"绿色设计"之路.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围场县三义永乡三岔口村马连道村是天主教友聚居的地方(全村84户,其中有两户不信教)。十年动乱结束后,党的宗教政策逐渐落实,他们开始了正常的宗教活动。一九八三年以来,教友们响应政府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号召,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现已收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9)
<正>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建于1961年,面积3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万多人。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从1978年起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有109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到华西访问、旅游。2009年,华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经济理性问题在本质上是农民精神的现代化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经济动机、经济美德以及经济认知三个层面的转化问题。在生产经营结构的市场化变迁、"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务工和"离土又离乡"的外出打工等新兴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理性转向现代经济理性的发展转型期,突出血缘亲情伦理的传统经济理性正在淡化,注意市场科技伦理的现代经济理性正在形成,以血缘地缘弥补现代化缺陷的农民经济理性正在孕育。我国农民一方面要努力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积极倡导尊重契约规则的市场经济理性和追求量化计算的现代科技理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规避现代化的陷阱,大力弘扬有助于缓解"见物不见人"问题的血缘亲情理性和遏制过度掠夺自然倾向的地缘生态理性。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对于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发展动力所在再次成了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苏北W村为个案,从农民集中居住引发的乡村社会变迁的角度,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的内源发展动力问题.W村农民集中居住的案例,展现了苏北一个从有名的贫困村到"省级文明村"的社会变迁过程,诠释了欠发达地区农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自我解构和建构的能力,揭示了农民集中居住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发展的内源动力引发作用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广大农民群众能否拥有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话语权直接影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是执政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话语权体系应是政府话语与农民群众民主话语衡平型话语体系,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几乎没有话语权,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拥有强势话语,或曰"话语霸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1.
文明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形式。为了促进文明村建设的发展,对文明村的建设内容,文明村建设内容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把这些内容化为实践活动和丰硕成果,我们应该进行专门的研究。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文明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在苏州通过的“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座谈会纪要”,对文明村建设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指出:根据已有的经验,在近期内,文明村建设活动的基本内容是:①抓环境卫生,治脏变净。②抓社会秩序,治乱变安。③抓文化科学,治愚变智。④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⑤抓生产发展,治穷变富。简称五抓五治五变。 从河北省各地的实践看,文明村建设内容贯穿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22,(1)
20世纪以来中国古史和考古学界对上古文明起源及其演进格局的认识,经历了从"一元多体"到"多元一体"的演进过程。其间新说迭出,既有民国时期的西来说、东西二元说和三元说,又有1949年以后的中原中心说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满天星斗说、重瓣花朵说、新夷夏东西说、新疑古说和新中原中心说。而在上古文明的诠释架构不断更新的背后,不仅有非学术性因素在起牵引和制约作用,还有各种学术性因素在支配人们的认知和解读过程。各个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一直是驱动学术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但如何把握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的关系,始终是最令人困惑而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指的是引领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它是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体系的内核和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基础的构建,从理论上说就是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什么"这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它的构建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对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幸福和环境正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行为选择是否遵循理性原则,是国内外长期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四个典型村庄的田野调查,认为乡村改革进程带来了农民致富冲动的强化和经济理性意识的成长,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生成和强化的"土地情结"依然存在。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为乡村社会转型中农民理性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逻辑前提,也为"理性新农民"的生成提供了条件。而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则是塑造具备文明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新农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举国上下的"书法热"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书法艺术的繁荣,然而,它也给当代书坛带来某些困惑和危机.要摆脱这些困惑和危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从加强书家自身修养入手,认真解决"三个缺失"问题,即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文化修养的缺失,传统人文精神的缺失;二、从提高创作的内在质量入手,重点解决"两个不适应"问题,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不适应;三、从研究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入手,进一步处理好"两个关系",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主流书风与非主流书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谢军 《道德与文明》2008,4(3):46-49
"公共文明"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特指公共生活领域的非野蛮秩序状态,属于秩序文明范畴。这个概念的出现反映了中国人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敏锐把握与道德建设的自觉。从伦理类型角度看,公共文明属于行为论伦理范畴而非品德论伦理范畴。它的价值原则是正义,形式原则是法治,本质则是对他人的、自己的尊严与权利的平等尊重与维护。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谁为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以德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还论述了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以及要实现"以德治国"就必须加强以人民为主体的权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卫生改革带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是客观的,并通过反驳<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四对矛盾,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最后分析了所谓"卫生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地处赛罕坝下的河北省围场县三义永乡马连道村,共有四个村民组,一百零六户,四百六十口人,都是天主教友。自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的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生活提高很快,绝大多数户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少户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广大教友造爱国林、交爱国粮、实行计划生育、建设文明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为了巩固已有的成绩,进一步提高教友们爱国守法的自觉性,激发广大教友爱国爱教的热情,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贡献力量,李景星神父多次到县政协要求法律宣传部门派人去马连道宣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和佛山市委的有关指示精神,近年来,南海市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实行由点到面、分批铺开的做法,抓好“镇、村、户、路”四个层次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实践,逐步探索了“以城镇为龙头,以村、户为基础,以道路为纽带,城乡一体,共建文明”的这样一条工作路子,从农村到城镇,初步形成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活动. 1992年,省委先后两次在南海市召开了农村和城镇的文明建设会议,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