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6,(1)
正老挝,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地处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与中国的环抱之中,地形狭长,自古以来就深受周边国家,尤其是泰国和柬埔寨这些同属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的影响。老挝的主体民族老龙族,与傣、壮和泰(泰国)、掸(缅甸)等族有很近的族源关系。佛教传入老挝以前,老挝人民信奉原始宗教和婆罗门教。14世纪中叶,老挝历史上著名的昭法昂王统一老挝,建立了澜沧王国,从此把佛教定为国教。老挝历史上曾存在琅勃拉邦王  相似文献   

2.
正老挝佛教属南传上座部佛教,与我国云南南传佛教一脉相传,不论金光闪闪、造型优美的佛塔,还是僧人的红色袈裟,都与我国傣族地区的南传佛教非常相似。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历史上也称寮国,位于中南半岛,与我国云南省接壤,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680万。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澜沧江流出中国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全面普查吐鲁番文献,对十六国时期至唐西州时期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文章通过粟特人的人名切入,深入考察了粟特人的祆教信仰、佛教信仰、道教信仰。粟特人来到以吐鲁番为代表的丝绸之路西域段后,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大量粟特人信奉佛教,这种佛教是汉传佛教,也就是儒家化的佛教,它是佛教中国化后又向丝绸之路回传的结果;粟特人还信奉道教,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总之,丝绸之路西域段的粟特人在信奉汉传佛教和道教的过程中,迅速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史,就是研究粟特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北魏的佛教艺术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褒衣博带”式的秀骨清像、“以线造型”的壁画艺术,以及中国传统风格的佛教建筑,是古印度、西域艺术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生动展现了这一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北魏(386-534)是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诸帝很多都信奉佛教,采取“崇佛”政策,以之作为“敷导民俗”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的傣族几乎全民信奉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碰撞形成傣族佛教,形成傣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基本要素。苏玛是傣族民众在礼佛活动中所进行的传统道德教育仪式,具有明显的神圣性与现实生活性。傣族苏玛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一直是傣族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唐代文人因诵读佛典、与高僧交往、游览佛寺,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仕途上的挫折,加深了一部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认知与信奉,但不同的文人所信仰的佛教宗派并不相同;另一部分文人认为佛教威胁朝廷的统治,因而强烈反对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唐代文人思想中,儒家思想仍然是其主导思想,佛教思想是和儒家、道家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唐代文人对佛教...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现代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些宗教在我国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为部分群众所信仰。有的宗教,如伊斯兰教和佛教中的喇嘛教、小乘佛教,过去曾经为一些兄弟民族全民族所信奉,因此,宗教问题又常常与民族问题相  相似文献   

8.
居住在我国云南省西南边沿地区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等少数民族所信奉的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属斯里兰卡的大寺派(楞伽宗)。其教义主张“三世实有”,应是历史上部派佛教的上座部中之一切有部。自佛陀涅槃后一百多年,在印度毗舍离城的结集会上,弟子们由于对戒律的解释不同而发生分裂。大乘佛教兴起之后,对部派佛教统称为“小  相似文献   

9.
温静 《法音》2009,(1):51-54
中国的辽金时期佛教兴盛,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有很多遗构保留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也为辽金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中地位的判定提供了依据。对于辽代统治者来说,信奉佛教是其吸收汉地文化,借以统治汉人的工具。因此,辽代皇帝研究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佛教在辽统治  相似文献   

10.
黄春和 《法音》2009,(6):54-57
辽代是由契丹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辽代帝王从太宗开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圣宗、兴宗和道宗。这三位帝王不仅扶持佛教.大兴佛教文化事业.而且还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极大兴趣和较高修养。辽代《契丹藏》的刊刻、房山石经的续刻等佛教文化事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展和完成的。在辽帝王崇佛带动下.辽代社会奉佛之风也十分盛行.各地都出现了的奉佛组织——千人邑会.即以民间组成的集体力量来共同履行一项项佛教事业。正是在辽代整个社会崇佛风气的影响下.辽代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王孺童 《佛教文化》2013,(5):98-107
老挝,全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其领土北接中国云南,西接缅甸、泰国,南接柬埔寨,东接越南,是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家。老挝佛教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初,但因缺乏史料记载,故无法详细得知当时的传播情况。直到公元十四世纪,在国王法昂(Fa Ngum,1316—1393)统治时期,上座部佛教开始从柬埔寨传人,后被奉为国教。从此以后,上座部佛教就在老挝广泛传播,大量修建寺塔佛像,并设立巴利文佛教学院培养高级佛教僧才,还编订出版了老挝语巴利三藏。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3)
正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以恪守戒律、强调四念住等三十七道品著称,是南亚、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所崇信的主要宗教,19世纪以来广泛传播到欧美各国,影响日益增强。我国是唯一具有三大语系佛教传承的国家,其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边境地区,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一些佤族、彝族民众所信奉。这些民族大都在边境地区生活居住,与缅甸等国的同族同根同源,在信仰文化上,与南亚、东南亚佛教国家法乳一脉,族缘、法缘乃至亲缘深厚。由于  相似文献   

13.
张开勤 《法音》2002,(5):48-49
应越南佛教会中央、柬埔寨佛教高僧委员会、老挝佛教僧伽会的邀请,以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明生法师为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琳为副团长兼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42人.于4月16日至4月28日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与三国佛教界领袖和政府宗教主管部门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接触和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新闻特载     
《法音》2002,(5)
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越南、柬埔寨、老挝本刊讯应越南佛教会中央、柬埔寨佛教高僧委员会、老挝佛教僧伽会的邀请,以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明生法师为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琳为副团长兼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42人,于4月16日至4月28日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与三国佛教界领袖和政府宗教主管部门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接触和友好交流。在越南访问期间,代表团于4月17日上午拜访了越南佛教会中央委员会河内第一办公室、河内使馆寺和河内佛学院,受到越南佛教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清赐法师、副会长清饶法师以及…  相似文献   

15.
一、基督教的历史基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之统称,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已有2000年的历史。它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的  相似文献   

16.
正妈祖文化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和包容是一定历史时期宗教信仰自我调整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吸纳佛教中积极因子弘扬妈祖文化,仍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妈祖文化与佛教长期共存、相互包容、关系甚密。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佛教对妈祖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妈祖因"佛助"而诞。佛教关于妈祖降诞的传说多与观音相助有关。由于观音在中国民间几乎家喻户晓,观音帮助妈祖降诞的传说的普及面也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1,(8)
我国傣族地区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邓殿臣先生的《现代傣族地区佛教》,对傣族地区佛教的僧团结构、寺庙、制度、节日以及经典作了系统翔实的介绍,有助于我们对我国三大语系佛教作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5,(1)
<正>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内地,进入东汉逐渐向各地传播。至东汉后期,来自古印度和西域的高僧在接近佛教或已经信奉佛教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协助下,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一些城镇译出很多佛经。信奉佛教的除社会上层人士之外,已有很多普通民众,标志佛教已经在中国立足扎根。从史书现存资料来看,东汉后期徐州及下邳地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1月26日,纪念本焕长老诞辰111周年暨2017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在深圳举行,来自泰国、柬埔寨、老挝、尼泊尔、蒙古、缅甸、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佛教界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构建命运共同体,迈向南海新时代",探讨如何为维护新时代南海地区和平贡献民间力量;签署了《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备忘录》,就成立"南海文化研究院"、建立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常设机构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圆桌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发表了题为"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开创南海佛教新时代"的主旨演讲,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系的佛教代表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发挥佛教特有的作用,解决当代世界的问题和人们的困惑等展开热烈讨论,柬埔寨大宗派狄旺僧王、老挝佛教协会副主席本玛·辛玛蓬长老等先后发言。与会各方还签署了《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备忘录》:一是尊重并保护佛教文化多样性,鼓励跨国合作研究,共建"南海佛学大数据";二是设立"南海丝路基金",专项资助佛教学术研究、培养高端人才、增进民间交流;三是在中国南海成立"南海文化研究院",依托地缘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建构南海文化的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四是每年召开"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成立圆桌会常设机构,负责处理圆桌会会务、基金管理及研究院工作。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成熟的东南亚南传佛教派别先后传入中国云南,有润派、多列派、摆庄派、左抵派四个派,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部分佤族、彝族所信奉,逐渐发展兴盛。近代以来,中国南传佛教四个教派的传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衍化。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地方志、民族志及口述史资料的考辨,以历史发展为脉络,探析中国南传佛教各派别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