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睛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科技的全速进步和经济活动数字化、网络化的超常规发展,是商业伦理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推动力量。从宏观层面的制度缺位到中观层面的组织品质缺失、微观层面的商人理性缺损,都彰显了商业伦理问题的新趋向。商业伦理的价值追求应定位于社会责任、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及个人良心信念的统一。构建商业伦理规范体系要体现人本原则、公正原则、权利保障原则,符合伦理要求的公司应遵守契约规范、制度规范、营销规范和商业决策规范。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研究,学界多纠结于其"德治主义"抑或"德治道统"的演绎上,对其惰性因素及其负面效应却少有问津。诚然,传统政治伦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如专制道统、礼仪制度、宗法等级观念等,以其既有的社会传导功能阻滞着人之现代化实现。它消解着人们的法治意识,破坏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应然秩序和价值期待,并造就了当今政治道德生态的多种症候。在现代化的追梦中,必须摒弃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惰性"因素,实现政治伦理文化的现代置换,真正构建一种以人民利益至上,平等精神、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4.
儒家诚信道德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的信用伦理只能在现有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缺乏诚信资源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表明 ,以儒家为代表的诚信道德传统作为一种活着的有生命力的伦理传统依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 ,而且必将成为建构现代信用伦理的根本和主要资源。但是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经济关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儒家的诚信伦理在内涵和外延上都需要转化和扩充 ,将之直接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难免捉襟见肘 ,这也正是时下人们在“人无信不立”的古训面前呼唤诚信的原因所在。儒家的诚信伦理要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类的命运有赖于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合理化的与个人合德化的发展与实现。儒家与儒学既提供了一套经济伦理的价值,又提供了一套社会伦理的基石,不但有平衡经济与伦理的作用,也有促进经济导向人类社会与人类文化和谐发展的力量,更能带动人之为人的品质上的提升。儒家与儒学在经济伦理、社会伦理、文化伦理上的发展,正是21世纪的人类所急迫需要的。因此,儒家与儒学的使命,是防止人类经济全球化的逆向发展和促进其正向发展。作为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儒家文化的代表者,无论是第一义或第二义的儒商,都将在21世纪发挥巨大的经济推动、社会演进与文化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制度设计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生活的公共化和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里,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制度设计伦理凸显出来.制度设计伦理包括实质伦理和程序伦理,其中程序伦理包括制定制度中的程序伦理与实现制度中的程序伦理两个方面.它是范导社会生活的新道德体系,必定会对完善道德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诉求的过程中,经济伦理对美好生活的支持价值不应忽略。就两者关系而言,美好生活是经济伦理的价值理性,经济伦理是美好生活的工具理性。美好生活是物质富裕、自由公正、平等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美好价值的整全性、立体化呈现的生活。从经济运行基本过程角度看,经济伦理通过为经济生产确立创造财富的伦理目标、为经济交换确立自由公正的伦理要求、为经济分配确立平等和谐的伦理规范、为经济消费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理念来协调、保证经济有序运行,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并走向美好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张燕 《伦理学研究》2020,(2):102-107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由顺从压迫、不自觉反抗侵略到自觉为民族独立而奋起抗争的伦理觉醒过程。在此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土地改革奠定乡村社会伦理新秩序的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保障乡村社会伦理新秩序的运行,以文化制度建设推动乡村社会伦理新秩序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伦理秩序重建与转型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对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中,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合理与优秀成分得以保存,伦理的延续性使其在新的乡村生活中仍继续发挥着维系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试制度是考试活动应遵循的规章制度,是国家选拔和甄别人才的制度,是个人身份和地位晋升的通道。考试制度关乎人才选拔的公正合理,关乎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关乎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的正当性,考试制度应以伦理和道德精神为底蕴,指向社会共同体的善。我国现行考试制度面临着正当性、价值合理性、功利性和公平性的道德批判。通过对我国现行考试制度的道德审视和道德批评,可以看出,考试作为人们的一项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其在人们的伦理期待中应具有公平、正义、高效、科学等特征。好的考试制度应凸显公平和效率,符合科学和人文的价值理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标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精准医学计划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基因导向个体化医疗是精准医学发展的基础,这种医疗模式的创新极大的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促进了人们的健康,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疾病观、风险与受益评估、医疗资源的分配公正、知情同意与自主性、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出了挑战,个体化医疗中的伦理问题的研究将助力精准医学在我国科学并合乎伦理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制度伦理建设的需要,必须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制度伦理的视角而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主要包括从农业文明到商业文明,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从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应当把社会伦理关系的变革和主体道德人格的完善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的价值目标 ,不仅要切实理顺经济伦理关系 ,而且必须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正的政治伦理关系和文化伦理关系。小康社会的道德要求包括经济交往中的效率与公平、政治生活中的正义与民主、文化领域中的服务与奉献。小康社会的人格理想将以追求人性的自我完善和人格的自主、自觉、自由为基本特点。小康社会也将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宪政伦理研究:路径、问题与线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宪政伦理研究从伦理的维度探讨宪政的正当性及其伦理意蕴,宪政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它能保障人有尊严地生活.而宪政的伦理意蕴则体现在建立优良的伦理秩序,具体表现为公民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种关系和谐有序.宪政伦理的这种研究是对宪政研究的有益拓展,但国内学者涉猎这一研究者尚不多见,系统地整理这方面的资源对推动宪政伦理研究走向纵深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靳继东 《伦理学研究》2007,(4):82-86,96
任何完整的政治理论都有其特定的价值结构,为其现实政治主张、制度结构、政策机制的提供伦理支持,并随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发展而变换其内涵。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分为启蒙时期、功利主义、现代自由主义等重要阶段,自然权利、功利原则和社会公正分别是其不同时代的核心价值要求。阐释和分析自由主义的伦理内涵变换及其理论和现实困境,为了解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价值变换及政策走向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我国素有伦理本位的文化传统,人们思想中的很多困惑与痛苦都可以从这种传统中找到相关根源。中国伦理传统有两大部分,一是从社会整体秩序的"应然"理想出发,注重"仁义"、"忠恕"的精英伦理,二是从个人本位需要的"实然"现实出发,讲究生存致用的世俗伦理。仁人志士大多将目光聚焦于精英伦理,注重于社会精英的德性培育,不屑于立足世情、民俗的世俗伦理的生存论价值。其实,世俗伦理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解惑资源,闪耀着道德实践的智慧光芒。  相似文献   

16.
李妍 《伦理学研究》2020,(3):135-140
社会转型需要价值的引领、道德的支撑。面对社会全面转型,我们唯有构建与之相适的伦理秩序,才能满足社会各领域的多元道德需求,消解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价值矛盾与张力,确保社会在转型中协调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经济价值的强势导致道德价值的式微,经济理性的膨胀导致道德理性的缺失,经济文化的蔓延导致道德精神的弱化。新时代社会转型需要整体性伦理秩序的支撑。整体性伦理秩序具有复合型的价值目标、开放的道德姿态,建立在公共理性基础之上。公正与和谐是社会全面转型中伦理秩序的基本维度。伦理秩序以权利平等为价值坐标,以多维正义为基本原则,以互惠共享为交往机理。  相似文献   

17.
当代医药文化是科技、经济与人文一体的复杂系统,其伦理精神应当集焦点于人,以实现医药科技为人的基本价值和目的;伦理精神是医药文化内在制度的核心,医药行业的良好秩序依赖于伦理精神及基于它的合理制度。在“现代性”的背景下,面临被“解构”的医药文化伦理精神建构更应侧重伦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度与德性共行,共同促进我国当代医药文化伦理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国际世界,生命伦理学已经发展成一种国际性的"社会运动",成为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领域。在欧美国家健全和完善现代医疗保健制度过程中,"生命伦理委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促使人们从伦理学角度探索"我/我们应当如何决定和行为"的问题,也推动社会从制度建构和文化塑造层面回答"政府应当如何行为"、"如何增进公民的生命伦理意识"等问题,并从哲学领域深入探索如何应对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复杂问题与困境,论证相关伦理选择及其实践的合理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生命伦理学在机构建设、咨询服务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中国生命伦理学学科发展及生命伦理委员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因专利保护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因专利与普通专利不同,需要兼顾资源提供者的利益.当前,基因专利保护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背离了尊重、公正、有利的普遍伦理原则.基因专利需要接受伦理的考量,道德规范是消解基因专利冲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伦理秩序与社会公正作为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与追求的目标,是贯穿于行政伦理体系的重要范畴,但二者又存在着矛盾的关系,行政主体重视秩序,行政客体关注公正,而一个社会良好秩序的实现,总需要社会公正作为它的基础与支撑,这意味着政府只依靠强制性的法律秩序供给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提供具有正义的道德秩序供给,如果自身行为不正义又不能制止社会不正义,就会形成正义的脆弱性局面,从而导致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