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00,(11)
在宗教问题上,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最基本的两条宪法原则,一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办教。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真诚的尊重,基于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目前有1亿多信教群众。只有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  相似文献   

2.
在宗教问题上,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最基本的两条宪法原则,一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办教。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真诚的尊重,基于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目前有1亿多信教群众。只有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同样,坚持独立自主办教,也是基于对全中国人民意愿的真诚的尊重,基于中国曾经长期受过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在宗教问题上,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最基本的两条宪法原则,一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办教。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真诚的尊重,基于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目前有1亿多信教群众。只有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同样,坚持独立自主办教,也是基于对全中国人民意愿的真诚的尊重,基于中国曾经长期受过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历…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5,(1):9-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法音》2005,(1):4-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是赋予了还是否定了公民宣传无神论的自由,这是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必须回答的前提性问题。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公民从事研究或创作,宣传自己无神论的主张,也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和国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的规定是统一的,符合全体人民包括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地方有的共产党员热衷于参加宗教活动,个别共产党员甚至认为,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民主权利,公民信教还是不信教,公民有选择的自由,共产党员也是公民,也应该有信教的自由。诸如种种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各级党组织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或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伊斯兰教可否有相适应的空间?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回答是肯定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同的“宗教信仰自由”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这个宗教和那个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条纳入国家母法之列的规定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宗教问题的观点和立场;也表明了国家对公民人权的充分尊重。《古兰经》第二章第二百五十六节说:“宗教信仰没有强逼,正…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宪法有关宗教问题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一是第二十四条,国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拨乱反正,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引导宗教走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但在另一方面,信教人数持续膨胀、宗教和有神论的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加剧、有神论渗入党员队伍思想等问题不断发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2,(1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宗教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实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10年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权利得到有力保障,信教公民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各地恢复或新建了一大批宗教活动场所,目前全国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总数已达到14万处,满足了广大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徐世昌 《天风》2005,(3):20-20
2004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他标志着我国宗教事务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是我国宗教界和宗教工作的一件大事。 我国有一亿多信教公民,宗教的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尊重和保护人民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宗教事务管理法制化、制度化的不断完善,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的尊重;同时也为宗教的自身生存和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例》以“规范”为措施,要达到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的目的。这一举措是教内的渴望和时代的需要。它将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条例》的第一章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这些精炼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12,(12):1
经过长期酝酿、数次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近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确立了尊重、包容、团结、合作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一概括,符合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明确规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对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揭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精神实质,凝炼宗教工作实践的主要经验,立足于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有利于增进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团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现有一亿多信教公民,其中包括2000多万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国务院于2004年11月30日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宗教界和宗教工作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我国伊斯兰教界和各族穆斯林群众对此欢欣鼓舞,热烈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各族各界信教群众急切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的百年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积累50年之实践,回顾100年之历程,展望新世纪之发展,要讲中国的宗教政策,最基本的就是两条: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坚持独立自主办教──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真诚的尊重,基于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独立自主办教,也是基于对全中国人民意愿的真诚的尊重,基于中国曾经长期受过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3,(5):30-33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是对客观存在的尊重,是对客观过程的尊重,是对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尊重。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是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实现民族振兴,共建美好世界。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扎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中国历史上在信教与不信教者之间,在信仰不同宗教者之间,很少因为宗教信仰而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有宪法和法律作保障。 ——面对宗教信仰自由被歪曲和践踏,我们主张:通过各国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更加卓有成效地实现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面对打着宗教旗号的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猖撅与威胁,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共同反对破坏人类和平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面对有些国家利用宗教干涉别国内政和强权政治利用宗教问题对别国的欺压与干预,我们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践,以对话代替对抗。 ——面对冷战结束后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与危机,我们主张:信教与不信教者之间,各宗教、各教派之间相互尊重和宽容。 ——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与融合,我们主张:求同存异,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而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累50年之实践,回顾100年之历程,展望新世纪之发展,要讲中国的宗教政策,最基本的就是两条: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坚持独立自主办教。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真诚的尊重,基于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独立自主办教,也是基于对全中国人民意愿的真诚的尊重,基于中国曾经长期受过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历史事实。 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基本选择不能改变,客观规律和历史事实不能改变。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坚持独立自主办教,是深思熟虑而不是草率决定的,是深刻透彻而不是肤浅简单的,是…  相似文献   

20.
《福建宗教》2002,(2):9-9
2001年12月12B,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同志在向五大宗教全国性团体主要负责人通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时,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提出五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一样,要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都要自觉接受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