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语文基础知识》(第一册)(以下简称《语基》一册)中有两个自相矛盾的判断: ①汉字是表示语素的。(见《语基》一册第202页) ②琵、葫、嘀、匍等,也都是单音节,但不表示明确的意义,都不是语素。(见《语基》一册第239页)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出版的许多版本的逻辑教科书,在谈到什么是“定义”时,都认为: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例如: “定义是通过一个概念明确另一个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页)。“定义就是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诸葛殷同等《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页)。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语文第一册《词的构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下简称课本)说:“有的合成词是由一个单音节语素重叠起来构成的,这种构词方式简称重叠式。例如:星星、宝宝、娃娃、哥哥、爷爷、暗暗、往往、纷纷、茫茫、草草。”而《中学语文教学通讯》88年第9期冯彦山、徐同著《中学新教学语法系统实用教学指南》(下  相似文献   

4.
选例要恰当     
辅导青少年学习语文知识的参考书,最近几年出了不少,但涉及逻辑知识的却不多;钱奇、韩昌森同志的《语文知识讲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这对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美中不足的是,在讲述演绎推理的时候,该书一连举了两个错例。 1、“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这个词具有两个词素,所以这个词是复合词。”(147页)  相似文献   

5.
黄炎培(1878—1965)是公认的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创始人、爱国主义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同黄炎培先生是分不开的。”(胡厥文:《黄炎培教育文选序》,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黄炎培也是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别解@曹海东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杜1984年版,第160页  相似文献   

7.
“道”、“有”和“无”是老子哲学中几个最根本的范畴,这是古今学者公认的说法。《庄子·天下》篇谓老聃“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其中“太一”即指道而言;冯友兰先生说:“《老子》的宇宙观当中,有三个主要的范畴:道,有,无。”(《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页)然而,在道、有和无的关系问题上,古今的学者们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就现代学者而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1)《朱子语类》卷3《鬼神》,[宋]黎靖德編,王兴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册第53-54页。(2)《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3《清源妙道真君》,佚名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长沙:中国古书刊印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影印本,第31页。(3)(5)(6)李启明主編:《二王庙道观概述》,都江堰:都江堰市青城山道教协会(内部宣传),1992年,第8、12、13页。(4)范勇:《蚕丛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S2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向容宪同志《逻辑方程式的妙用》一文(见本刊1984年第6期第12页),我确实得益不浅;同时也深为贵刊有这样的文章叫好。但在阅读时,我发现关于“我校初三(1)班安排半期考试的日程”一题的答案,有不准确的地方。作者断言,各因式全部展开后“只剩一项”,即:E_1A_2C_3  相似文献   

10.
<正>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当页脚注体例。注释序号用①,②,③……1.注释内容为—个完整句子时,脚注序号放在标点符号之后;2.注释内容为词或词组、分句等不完整的句子时,放在标点符号之前。二、注释的标注格式示例卓新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探究》,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43页。[英]鲍伊著,金泽、何其敏译:《宗教人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张总:《古今佛教护国经典事迹略谈》,魏道儒主编:《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相似文献   

11.
弗雷格是现代德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作为数学家、逻辑学家,弗雷格被当代西方公认为“十九世纪现代逻辑的最大天才”(肖尔兹:《简明逻辑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55页),“他的各种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性质”(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0页)。1879年他发表的《概念语词》,制定了命题演算的第一个公理系统,他提出的蕴涵、否定、量词和同一概念是他留给现代逻辑  相似文献   

12.
先秦史籍所载国、鄙组织,以《国语·齐语》最为全面系统,然对其可靠性则多有怀疑者。有的学者认为《齐语》所记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事为战国时人所追叙(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页),其意为《齐语》不尽可信;有的学者则认为《齐语》关于“鄙”的记载“虽不可尽信,总有若干史影存乎其间”(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7页)。本人考辨的结果是:《齐语》所记春秋时期齐国国中的民事、军事组织是可靠的;鄙中的民事组织则有可靠的和不完全可靠之别。兹述如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说过,陈云同志曾建议党中央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谈到:“陈云同志说,他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受益很大。”(《邓小平文选》,第267页)学习《陈云文选》,使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陈云同志不愧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他强调学习理论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恩想方法“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书本上的东西消化成为自己的”,指导实际工作(见《陈云文选》,  相似文献   

14.
佛教的本质是什么呢?恩格斯在1859年《新美国百科全书》中发表的《缅甸》一文,称佛教为泛神论,熟悉地提到缅甸的僧人“比较遵守‘清贫’(无私产)和‘独身’的戒行”(见1975年国际出版社《马、恩全集》第18册,页285)。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佛教同基督教、回教一样,都是一神论(《哲学杂志》1981年文章《儒教质  相似文献   

15.
新编高级中学《语文》第三册中,收入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的一篇文章,名叫《左忠毅公逸事》。什么叫“逸事”?教材编者在《自读提示》中这样解释道: 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见课本第404页) 看了这个注释,真有点“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感觉。既然“散失没有流传”,那么方苞又何以能得知明代左光斗的事迹呢?细读课文,作者明明已作了  相似文献   

16.
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自由个体还是关系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见朱熹集注本《孟子·万章章句上》。 ①《圣经·马太福音》10:35-37。 ②《圣经·马太福音》22:37-40 ①《论语·子路》,朱熹《论语集注》卷七 ②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0年修订本,第一册,第132页 ③有学者认为,“如果从深度伦理学上来看,……孔子的直德亦有其根据。”也就是说,有一种深度伦理学,从这种深度伦理学出发,不管父子干什么罪恶勾当,他们互隐都是合理的。(参见《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自由个体还是关系角色?@黄裕生$中国社…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9,(5)
《丛林盛事》,二卷。南宋庆元三年(1197),丹丘沙门道融撰。收入《续藏经》第一四八册。道融,临济宗黄龙派第六代法孙,涂毒智策禅师的弟子[案:此据古本《丛林盛事》在宗演《跋》之后加的“融见涂毒策(智策),策见游典牛(应为“典牛游”,即天游),是为黄龙六世孙也”一语]。《丛林盛事》书首有道融于庆元二年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即是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而马克思则认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四有”新人与人的“全面  相似文献   

19.
读了马宁同志《“没有六十”和“没有六十了”》一文(载《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年第3期25页),觉得该文夸大了“了”在区分“没有”一词词性时作用。“没有”一词确有动词、副词两个词性。语法上管它叫兼类词。但靠“了”这个虚词,是不能分开特定语言环境下“没有”的词性的。再说例中“A:有六十了吧?B:没有六十了,我都六十四了。”其中的“没有六十了”本来是是句不通顺、不规范的语句,怎能拿出作例证来区分“没有”的词性呢? 请看下面例句: A:今天下午植树,领导要求你班出六十个人。B:今天星期天,同志们都回家  相似文献   

20.
张莉 《法音》2004,(7):49-49
人民日报讯(记者张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隆版《大藏经》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经律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重印出版。《大藏经》收佛典1675部,共7240册,若一册一册地摞起来可达40层大厦之高,堪称佛教百科全书。作为宫廷版佛典,乾隆版《大藏经》又称《龙藏》或《清藏》,其雕版工作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三年(1738年)刻完。刻板完成次年即印制了100部,但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完整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的译著之大成,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著作和佛学研究著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