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哲学遗产。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就是这种哲学遗产中最光辉的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孙中山的知行观,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对孙中山知行观的性质和特征的看法并不一致。多数同志认为,孙中山的知行观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基本上属于二元论。在我看来,孙中山的知行观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其基本特征是形而上学,同时包含着比较丰富的辩证法因素。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以下简称毕派),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我国哲学史界的传统看法认为,毕派是西欧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唯心主义派别。近几年,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展开了讨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毕派是唯物主义派别。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尽管在毕派的哲学思想中,具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和唯心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流,主流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主要根据是:  相似文献   

3.
如何评价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这个问题早在1957年就开展过争论,最近,哲学史工作者,在一些学术讨论会和报刊上,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现将讨论情况简介于后。哲学党性原则在唯心主义评价上的适用性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党性原则与哲学史上每一个具体的哲学体系的关系,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按照哲学党性原则的要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主要是对立斗争、水火不容的关系,但哲学史的实际却是,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是斑驳杂陈的体系,没有清一色的唯心主义,也没有清一色的唯物主义。仅就唯心主义而言,就有几种情况。一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同时结合在同一哲学体系中。二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前后否定,但共存于同一哲学家的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三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学界许多学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术语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其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已指明"现代唯物主义"从本质上是辩证的,因此他就是该术语的原创者。从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所指涉的对象来看,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它同其他哲学的区别来看,它是一种既有别于辩证唯心主义、更有别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包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两个部分。他并未像斯大林那样机械地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然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而是认为一般的唯物主义认识原则和一般的辩证法则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普遍有效。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虽然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有一定的异质性,但也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因此不宜过分夸大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5.
从主体性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几年,思想理论界对主体性原则发生了一点争论。有的同志说,这个原则非常重要,没有它便没有新的唯物主义;有的同志说,要小心,夸大了主体性原则就有滑向唯心主义的危险。按上述结论看,双方的观点,分歧是很大的。但实际上又没有争论起来。因为,前者说他捍卫的是唯物主义,后者说他反对的是唯心主义。一来一往,说了一些题外话,双方又觉得没有多少分歧了。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著名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着复杂的矛盾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调和矛盾的性质。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也包含着一些宝贵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在辩证法思想方面,他提出了关于事物矛盾和发展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出于为费尔巴哈辩护的目的,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唯心主义的定性。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施达克的辩护方式提出批评,认为施达克没有看到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又找错了地方。施达克对费尔巴哈哲学形象产生错误判断的原因在于,他沿袭了庸人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定性,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划分标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于施达克关于费尔巴哈哲学形象错误的批判,在今天对我们的研究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昭示我们要对讨论主题做更深层前提分析,要对哲学家展开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1021—1086)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他的变法和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将其中的哲学部分综述于后。一王安石的自然观侯外庐、邱汉生、陈正夫、任继愈、赵宗诚、田光烈和杨鑫辉等认为王安石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冯憬远则认为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与黑格尔对辩证法理解的差异并不仅限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不同,还表现在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念和哲学思想的不同认识上:恩格斯认为亚里士多德哲学属于辩证法,黑格尔却认为亚里士多德哲学属于形而上学。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云同志专门的哲学著述不多,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存在于他的领导工作实践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之中.现将近年来理论界对他的哲学思想研究情况,概述如下.一、“只唯实” 的唯物论思想1.对“唯实”原则的理解 有的论者认为,“唯实”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的又一具体表述形式,它鲜明地反映了我党一直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立场.陈云以他在思想路线方面的主张和实践,丰富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宝库,为广大干部努力掌握正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张岱年西方哲字史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以外,还存在着二元论、不可知论、多元论。我们可以把此观象称为两极与多边。以此来看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也呈现出多种学派林立的现象。我们先来看老子的哲学。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开创者,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本体论学说。道是天地的来源,是天地万物的本体。老子的“道”既非原始物质,也非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他宣扬“道法自然“的观念,为以后的唯物主义开拓了道路,而他强调“道”的无形无象,也为以后的唯心论提供了启迪。再来看来明哲学。我认为,宋明哲学中有三个学派,即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的气本论;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本论;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本论。其中气本论是唯物主义,理本论是理性主义,心本论是唯心主义。在西方,理性主义与唯心主义合流了,于是形成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两大陈营。在中国宋明时代,朱陆始终没有会合起来。我们也不能只承认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的对立和斗争,而不承认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传统。第三,在中哲史上,唯物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前后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老子提出“自然”观念,实是唯物主义的滥觞,接着,从《庄子·外篇》的“通天下为一气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是一位杰出的、进步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他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却众说纷纭。其中牵涉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他与王守仁心学的关系。所以本文也就从分析黄氏哲学与王学的关系入手,以判断其哲学的性质。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黄氏哲学虽以王学为“根底”,但已与王学决裂,形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许多哲学爱好者来说,海德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似乎已成定论,但我们认为,海德格尔哲学的理论前提、哲学工作的出发点是一般唯物主义论题。为了说明这一看法的依据,本文首先介绍海德格尔早期(1912年)对外部世界现实性的辩护文章的内容;然后介绍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构思写作期间对他的哲学前提的表述;最后指明,他的具有唯物主义哲学前提的思想为什么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唯心主义。在这一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扼要申明一下,这里所讲的“一般唯物主义”是在什么意义上说的。在我国哲学语汇中唯物主义是依据列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一位思想家和精神领袖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 ,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以及空前深重的民族灾难、腐朽的政治状况和救亡运动的高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及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发展 ,给孙中山伦理思想以直接的影响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 ,二元论社会历史观以及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是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孙中山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其次才是一个思想家。在对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及有关道德方面的论述和讲话中 ,我们提炼和总结出他关于道德…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以来,曾发表不少文章,从哲学上评论谭嗣同的仁学,有的认为是唯物主义,有的认为是唯心主义,有的认为有唯物也有唯心。本文则试图从谭嗣同仁学本义上,探讨一下它在近代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与意义。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6.
继葛力同志《注意区分两种唯心主义》(1982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一文(简称葛文)之后,韩震同志又发表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应作本体论和认识论之区分》(《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1期)一文(简称韩文),读后很受启发。但是,葛文提出:“就哲学的分支而言,唯心主义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论方面的唯心主义,一种是认识论方面的唯心主义。”韩文又进一步强调:“实际上,不仅唯心主义有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区分,而且唯物主义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是本体论方面的标准,一个是认识论方面的标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7.
准确理解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关键在于把握其"新"在何处。为此需要探讨三个问题:"何谓唯物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性问题"、"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二元论还是一个有机整体"。参与对话会的学者就此展开了充分讨论,并从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理论问题和观点。从原初语境来看,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并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灵主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并没有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严格地对立起来,而是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客观诠释两者的优劣,以此来彰显"新唯物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革命意义。当恩格斯将这一文献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时,唯物主义则是在与唯心主义的严格对立的意义上理解的。厘清这种语境上的变化,为我们准确诠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我们重新理解实践与历史性的关系、物质生产与历史性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马克思哲学与二元论的关系,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念认为,在印度哲学发展史上,只有唯心主义哲学,而无唯物主义哲学,或者说唯心主义哲学支配着印度哲学发展史的全过程,而唯物主义哲学,只是作为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对象而存在。近、现代的一些印度学者提出要纠正这种偏见,要恢复唯物主义哲学在印度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对此,作者表示完全赞同。文章着重从印度古籍《奥义书》中摭拾唯物主义的思想,证明印度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资料十分丰富;指出《奥义书》不仅是唯心主义哲学的权威典籍,而且也是印度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术界对苏东坡的研究,过去一般多着重在文学方面,至于哲学思想则长期以来并不为人所重视。这些年来虽有论著曾经涉及,但大多语焉不详,或在论断上带有片面性。最近出版的王国炎著《东坡新论》在这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作者对苏轼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苏轼哲学基本上是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哲学。但由于反对理学家空谈性命、不切实用的斗争需要,受“多切人事”、罕言性命的总体思想的影响,苏轼哲学的抽象思辨水平不是很  相似文献   

20.
三 辩证唯物主义已经提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已成学术界的定论 ,而且苏联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它的基本原理已经有全面准确的阐述 ,哲学家的任务只是对它们加以论证、宣传和运用而已。奥伊则尔曼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令人信服地指出 ,唯物主义应当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要用辩证法改造以往的唯物主义 ,用唯物主义改造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并对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进行辩证的和唯物主义的思考与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任务完成得如何 ?我认为 ,任务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