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色列因着天主的拣选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神圣的民族。在《旧约》里面,神圣一词的意思就是被献给天主,并且只属于雅威上主。就如以色列人所意识到的,天主拣选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呼求并宣扬他的名;只有他们认识到了唯一真天主的存在,而且最终要担负起在普世万民前为他作见证的神圣使命。由此,他们便得出一个相当符合逻辑的结论:以纯洁事奉雅威上主的以色列持续的物质生存,从根本上合乎雅威上主的意图。这就是以色列如此深信他们的民族或国家永存不败的根据;这就是以色列的诗词《圣咏集》念念不忘天主一定会为了他自己的名的…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民族是一个特别蒙天主拣选的民族,因此,他们也是一个善于歌颂与赞美天主恩典的民族。在《圣经》中所记载的众多优美的诗篇里,有四位以色列女诗人的诗歌,她们是米黎盎、德波辣、亚纳、玛利亚的诗。  相似文献   

3.
爱的盟约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也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源泉与力量。它记载了天主透过以色列民族,向全人类传递爱与救恩计划,最后在独子耶稣身上完成的启示。如果将圣经按时期大体分类的话,那么天主与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约,称为"旧约";耶稣基督以自己的圣血和圣死为全人类所立的约,称为"新约"。  相似文献   

4.
第八章以色列和犹太诸先知在上一章里面,我们通过旧约列王的荣辱盛衰注意到他们的命运。同时看出以色列人最初对于国王的观念,我们也看到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尝试。现在,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存在于以色列之中的另一种不同的制度,它也属于天主的计划,那就是先知预言。以色列人并未主动要求有先知也未指派先知。先知们是天主从以色列人中间召叫出来的,而且他们是一群在以色列和犹大王国摇摇欲坠之时大放光芒的伟大人物。但是,先共。们的出现实为天主的计约]与安排的结果,绝非以色列人的愿望所致。其他国家和民族把他们的国…  相似文献   

5.
先知是天主的代言人,他们一生的使命是向以色列民传达天主的旨意,他们对天主的命令无不遵从。然而约纳先知却恰恰相反,他与其他的以色列人一样,都是彻头彻尾的国家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认为只有以色列人才是天主的选民,也只有他们才堪当获得天主的救恩,其他的民族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资格与他们相比,一同分享天主的慈爱。因此,约纳背命并逃避天主,甚至再三向天主无理的发怒和求死。“约纳”在西伯来文中的意思被解作“鸽子”,他是爱,温良以及和平的象征。可见约纳是一位没有责任感的,缺乏怜爱与和平而且易迁怒于他人的…  相似文献   

6.
一、溯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天主的启示常走在人类认识的前方,一如以色列民族出离埃及时,天主在白昼以云柱、在黑夜以火柱的形象来引领他们前进。藉此,旧约时代的犹太民族不断地亲身经验天主(更好说是天主不断地自我启示与自我给予),慢  相似文献   

7.
“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在“梵二”会议之后一时曾传遍普世。这一概念的提出,使许多国家天主教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会一改过去古老的面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实际上,“子民”在旧约圣经中用得很多,以色列民族曾以“天主的子民”自傲。在新约中,关于教会的论述有一百多个,其中相当普遍与重要的一个便是“天主的子民”。  相似文献   

8.
各位主内弟兄姐妹,今天是2月2日献耶稣于圣殿瞻礼,也称献主节。献耶稣于圣殿是一古老的瞻礼,它渊源于旧约《圣经》中的《出谷纪》。当时以色列民族生活在埃及人的统治之下,做他们的奴隶,受尽了各种压迫和剥削,苦不堪言。这时以色列人民呼求上主拯救他们,使他们离开为奴之地。上主俯听了他们的祈求,准备带领他们出离埃及,正当此时,埃及人千方百计地阻止天主这一计划的实施,所以天主用各种灾难惩罚了他们,最严厉的处罚就是天主派遣天使在一夜之间杀戮了全部埃及人的长子和头胎生畜。以色列人民为了纪念天主用强有力的手臂领他们出离埃及,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主教》2009,(1):5-6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谁能相似上主我们的天主?他坐在苍天之上的最高处。他必会垂目下视,观看天上和下地”。以色列在他圣咏中的一篇这样唱着(咏113,5),既赞颂天主的伟大,也赞美他慈爱地接近人。天主住在高天。却向下垂顾…天主是无比地伟大,他远远超乎我之上。这就是人的第一个经验。距离似乎无穷。宇宙的创造者,引导一切的他,离我们非常地远:起初似乎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全燔之祭——给献身天主的兄弟姐妹姚景星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向主奉献行各种祭献,如献果实,献牛羊。全燔之祭就是把牺牲,即牛羊等祭品宰杀后,全部焚毁,表示代替自己完全献给天主。现在我们使用全燔之祭这名字,表示我们把灵魂肉身的一切完全奉献给天主。“来,跟随我...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一章 以色列人的颂祷(下)个人感恩圣咏 在《圣咏集》中,有一组圣咏诗歌与上述的赞美诗很相似,我们且称之为个人感恩圣咏或个人感恩歌。不过,与赞美诗相比,这些诗歌赞颂天主的动机更为具体更为详细——吟诵者因近期在他的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天主对他施以仁慈的一些特殊实例而赞颂天主。 从这些个人感恩圣咏的内容来看,好象是人们在圣殿里举行正式的感恩祭献礼时咏唱的诗歌。其中的一些诗句明显地用于配合某个礼仪动作。这种表达感恩的礼仪行为一般包含三个部分:1.进堂咏;2.叙述或追忆天主所施与的恩惠;3.奉献祭品。对此,我…  相似文献   

12.
“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在“梵二”会议之后一时曾传遍普世。这一概念的提出,使许多国家天主教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会一改过去古老的面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实际上,“子民”在旧约圣经中用得很多,以色列民族曾以“天主的子民”自傲。在新约中,关于教会的论述有一百多个,其中相当普遍与重要的一个便是“天主的子民”。因为基督通过死亡与复活,在圣神降临之后建立了新约教会,所以当时的基督徒们便以“新天主子民”自居,并赋予它新的意义。“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显示了教会是在基督圣爱中的一个共融体,在这个共融体中体现了所有基督信徒各自应有的圣召和使命。  相似文献   

13.
天主教信仰的是全能、全知、全善、至公、唯一的真天主。唯一的真天主却有三位,即圣父、圣子、圣神。但天主三位并不分割同一的天主性,而每位都是整个的天主:父享有与子一样的天主性,子享有与父一样的天主性,圣神享有与父和子一样的天主性,即本性是同一的天主。(新要理253)同样,同一的天主性并不影响彼此之间位格的区别:父不是子,子不是父,圣神不是父或子,而每一位都是一个“自立体”。下面谈谈在救恩史中的天主圣神:  相似文献   

14.
奉献的美德     
教友们自愿奉献的行为是教会的古老传统,也是教友们表达爱心的美德。这种奉献的善行从旧约时期天主的选民——以色列民族就已开始,他们将自己的各项收入奉献十分之一。他们奉献的目的有三:第一是奉献给圣殿以维持圣殿所需的费用。圣  相似文献   

15.
教会法典大于国法这种说法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也没有理论基础。二者不宜进行比较,也没有谁大谁小的说法。为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应认清法律的几个层面。第一是神律,神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团体、个人没有删除或取消它的权力和自由,只有遵守的责任和义务。神律自有人类以来它就已存在,它和人与生俱来,是神刻在人心中的法律,人们习惯称之为良心。神律以文字的形式被宣布并要求人遵守是在旧约梅瑟时代,在古代以色列民族被天主召叫做天主的子民,梅瑟代表以色列子民接受了天主向以民颁布的律法——十诫,即所谓神律。到新约耶稣时代,耶稣…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章以色列人的公颂祷(上)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知道天主的选民以 色列在战争与和平时期,以及在祭祀和实际 工作方面的情况。此时,该是我们聆听他们祈 祷的时候了。我们懂得,一个人的宗教信仰生 活可以用祈祷来加以衡量,这也同样适用于 一个民族或国家。借助对以色列入的祈祷生 活的讨论,我们能够更多地领会在以色列这 个民族中所燃起的信德的火焰,尽管时而明 亮耀眼,时而膝陇暗淡,但从未彻底熄灭过。 以色列入常常祈祷,而且是自然而然地、公开 地。率直地祈祷;可以说,祈祷是他们生活中 的一项平常而又简单的事务。《旧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主教》2008,(2):1-1
路过的人都摇头辱骂他说:“你这拆毁圣殿而三日内重建起来的,救你自己吧!如果你是天主子,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司祭长和经师与长老们也同样戏弄说:“他救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他既是以色列君王,如今从十字架上下来吧,我们就信他。他信赖天主,天主若喜欢他,如今就该救他,因为他说过:我是天主子。”同他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强盗,也这样讥笑他。从第六时辰起,直到第九时辰,遍地都黑暗了。  相似文献   

18.
三 启示 基督宗教称自己是一种启示的宗教。那就是说,基 督宗教不是人为的宗教。基督宗教是藉着天主的启示 而存在的宗教。 天主启示早在基督纪元前就已经开始了。在旧约 时代,天主首先通过以色列人的历史事件而启示了自 己。新约时代,天主的启示仍未中断,只不过启示的方  相似文献   

19.
奇妙的约柜     
旧约中,结约之柜是天主临在于以色列中的标志。按照圣经《撒慕尔纪上篇》记载,但是不幸一次与外族培肋舍特人战争的时候,培肋舍特人就开始进攻,以色列人中阵亡的步兵有三万……(撒4:10)。而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论学记》中关于“天主”观念的文化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明末清初意大利来华耶稣会士艾儒略的汉语著作《三山论学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艾儒略与明末名相叶向高以及另外一位官吏曹学之间关于基督教中的核心概念──“天主”的探讨过程。艾儒略针对两位中国儒士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阐述了天主的涵义,其中包括形而上和伦理两方面。天主形而上的特性有若干层:天主是万物的本原;天主是造物者;天主是主宰者;天主是载行者;天主是人格神。天主在伦理学意味上的含义有:天主至善、至爱、至公、至明。本文的观点是:在这次对话中,虽然有因双方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误读,但由于双方都本着虚涵对方的态度来进行对话,因而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