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14岁儿童注意广度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对于注意广度的研究,从1760年博内的探讨开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871年W·S·Jerens 对注意的范围进行的实验研究,他把一个白色盘子放在一个较大的黑色盘子中间,掷下一把黑豆粒,使有些豆粒落到白盘里,豆粒刚一落下,便立即报所看到的白盘中的豆粒数目。他照这样做了一千多次,结果表明:(1)在  相似文献   

2.
张梅玲 《心理学报》1980,13(1):39-47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逻辑关系。儿童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知标志着逻辑思维的发展。 类和数的包含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的区别在于总类与其子类之间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其所包含的元素是依据共同属性结合起来的;数的各元素可以说都处于同等地位,总数比它的部分含有更多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林嘉绥 《心理学报》1981,14(2):45-53
目的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的部分与整体问题,它与儿童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J.皮亚杰曾从数的加法组成研究了数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出了与类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相应的三个发展阶段,按他的指标认为儿童在7—8岁以前不能完全掌握数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苏联梅钦斯卡娅对数的组成也做过阐述,主要说明数的组成如何成为算术运算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对3—7岁儿童数的组成、分解也进行过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旨在探索 5 -1 1岁儿童元认知发展的规律 ,2 80名昆明市及路南县汉、撒尼族儿童参与了三项知觉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1儿童随年龄的增长 ,有关知觉组织策略的知识及自我监察的能力也逐渐发展 ,表现为系统观察、选取有效策略及计划性的增强。 2儿童对信息的加工不断深入 ,从表浅的加工过渡到详尽的加工 ,不仅要求补充必要的信息 ,而且主动搜索隐蔽的线索以促进识辨。3儿童自我评价从笼统、含糊逐渐向客观、全面发展。4路南儿童元知觉的发展晚于昆明儿童两年 ,但在路南的汉族儿童和撒尼族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文化教育对儿童元知觉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近研究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提出,情绪诱发的生理唤醒会加长主观时距,而注意唤醒会缩短主观时距,且各自有不同的发生特点。本研究选取3、5、8岁被试,系统探讨了800~3200ms范围内,儿童在高兴和生气两种面孔表情刺激下的时距知觉特点,并以中性面孔表情作为参照。研究发现:(1)3~8岁儿童都已具备明显的时距知觉,但时间敏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2)3~8岁儿童时距判断均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刺激下的主观时距长于中性刺激下的主观时距;(3)3~8岁儿童生气表情下的主观时距长于高兴表情下的主观时距,生理唤醒效应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早在1861年,H、Aubert 便发现在暗室中当观察者的头部或身体向一侧倾斜时,判断垂直线会出现一定误差,垂直线向头部同方向移位(A——效应)。G、E、Müller(1916)发现如果头部倾斜的角度小时,垂直线则会向相反方向倾斜(E——效应)。后来一些研究者也证实了A——效应与E——效应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一般来说,在身体和头部正直情况下,人们对视觉垂直和水平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差误在1°—1.5°)后来研究者们进一步探讨了在垂直知觉中视野因素与重力因素的作用,一些研究者如M、  相似文献   

7.
张丽华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6,29(2):327-331
依据对儿童自尊结构的研究,发现儿童自尊是由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和外表感三个因素构成。本研究采用表情实验方法,通过个别施测,考察了150名4~8岁儿童在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三种不同结构情境下自尊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4~8岁儿童自尊总体发展存在非常显著的年龄差异;4岁儿童自尊发展水平最高,5岁儿童水平最低。(2)儿童自尊发展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8.
4—9岁儿童空间图形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儿童辨认空间图形、将空间图形转译成立体结构的能力的发展,探讨儿童对形体转换关系认知的发展过程。研究对象是4-9岁儿童。实验材料是4张空间结构不同的三维体图形。要求被试计数出空间图形实际所含的小立方体数,并将构成空间图形的小立方体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结果表明儿童对立体空间图形的认知是从二维图形认知通过一定过渡形式转化来的。从年龄阶段看,空间图形认知发展进程,要经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水平方能达到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 关于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问题,我们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1]、[2]、[3]、[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概括出十二项指标~[5],标志着儿童在数及数学上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发展。数和形是小学数学的两个基本方面。本研究将通过对5至11岁儿童的图形认知活动的剖析,进一步考察十二项指标在儿童形概念发展方面的思惟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个别交谈和口语分析技术,对100名4─8岁儿童解决合并题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儿童解决合并题的认知加工过程可以划分出三个水平,其认知加工图式有两种:合并图式和部总关系推理图式;两种图式对问题的加工方式不同,反映出儿童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丁祖蔭 《心理学报》1964,9(2):51-59
目的儿童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认識客观事物,影响周围世界,同时发展了自己的认識能力和个性品貭。而认識能力的发展、又为深入认識事物及进一步掌握知識創造了条件。心理学家曾从各种途径研究儿童认識能力的发展規律。其中有一些研究是从分析儿童对图画的感知理解入手,从而概括出儿童认識能力的发展特点和規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身体正直及倾斜不同角度(0°—90°)的定位。结果表明:(1)在暗室排除视觉的条件下,身体正直姿势的定位平均误差值在1.2°—1.61°范围;在亮室有视觉参与条件下,平均误差值为0.88°、不超过1°。(2)在暗室排除视觉条件下,“语言一身体”条件的各个角度定位的准确性最差,其次是“视觉—身体”条件,“身体—身体”条件的结果最好。这种情况表明,身体角度定位明显受信息的传入方式及信息转换和输出的难易程度的影响,相同感觉道在信息传入、处理和输出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汉字形码和音码的整体性对部件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实验从分析汉字整体知觉的具体表现形式入手,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字的整体知觉对部件知觉的影响。实验一以分解方式为变量,考查字形整体知觉对部件识别的影响,发现识别不同结构的字的部件之活动受知觉分解路线(如顺读或逆读)的影响。作者认为这种分解方式效应很可能跟部位有关。实验二证实了这一分析,并进而认为部位效应又跟部位与字形整体知觉的紧密程度有关。实验三以语音码为变量,发现成字部件的字音与整体字语音一致者(形声字),其分解知觉成绩比不一致者(非形声字)有明显的优势。这意味着,整体字音知觉的单一性对部件知觉的作用。最后,本研究还考查了部件识别法的有效性,并认为在研究知觉的整体与部分关系问题时,该法不失为一种新的实验范型。  相似文献   

14.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88,21(1):33-39
本文报告的实验以反应时作指标研究词对音位知觉的影响的性质,检验Ganong提出的两种模型——相互作用模型和范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词的作用随反应时的增加而减小。结果倾向于支持相互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一、六岁入学問題的意义 解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党的領导下发展迅速,不論在学校数量上或教学貭量上都有显著的增长和提高。学校制度也在不断地改进。1952年會在小学推行过五年一貫制的学校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只实行了几年,没有继續。1958年全国工农业出現了新的大跃进形势,教育事业也有了改革的迫切要求。党明确地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針。为貫彻党的教育方針,教育部門提出了改革教育的种  相似文献   

16.
周林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86,19(4):49-56
本研究根据鉴别超常儿童要采取多指标、多途径、多种方法以及与常态儿童进行动态比较的原则探讨了对超常儿童实验班的筛选方法。先由教师和家长推荐,再用八项测查指标综合考察。并设立了同龄对比班。为今后大范围筛选超常儿童作了有效的尝试。同时.对超常儿童认知能力特点、学业成绩、教师评价、家庭背景等方面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是分析学前儿童认知过程中三种不同的条件(实物、照片、语言指示)对儿童计数、操作和比较活动的影响,探讨认知的各直接成分和各间接成分的关系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了解3—6岁儿童在三种认知活动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83,16(4):52-61
本研究是密切结合学校第一线教学工作进行的。它通过横断方法与纵向方法相结合,教育与心理发展相促进,使整个研究处于“动态”,即从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围绕着小学儿童运算过程中思惟灵活性品质发展与培养,展开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5—11岁儿童两种空间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馥  刘范 《心理学报》1982,15(2):50-59
本实验是研究5—11岁儿童对面积和垂直这两种空间关系认知的发展。判断相等面积是探讨儿童掌握“等量减等量所余相等”原理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课题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儿童认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儿童判断相等面积的认知过程主要可分为直觉判断和推理判断,似乎存在一种由前者发展到后者的过渡形态。儿童处理垂直关系时,除了垂直于斜面和垂直于水平面的形式之外,还有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形式存在,这是从垂直于斜面向垂直于水平面逐渐变化的发展过程。两个实验结果都表现随年龄而发展的趋势,其中有两个突出的阶段性特点,即六至七岁发展最快,各项指标差别显著,七至九岁组成绩上未显露增长,在这一阶段中儿童认知易受课题条件变化的影响,各个指标较其它年龄组变化大,这可能是发展中的过渡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距离、观察姿势对大小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問題 大小知觉是視知觉心理学中重要問題之一,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經常接触的問題。前人研究表明,大小知觉总是与知觉对象的距离成一定的关系,并提出所謂大小-距离不变假設(Size-Distance Invariace Hypothesis)来說明这种現象。在一般情况下,对象离开观察者愈远,网膜视象随距离按比例縮小,而观察者所知觉的大小却仍接近对象的原来实际大小(物理大小),也就是說大小知觉保持着一定的恆常性。这是大小知觉与距离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