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群 《法音》1999,(12)
今年10月份的台湾之行,除了参加两岸禅学研讨会,惠空法师又在我们参访各个道场时,安排了一箩筐的座谈题目。“戒律实施的未来展望”,是正党精舍座谈会的主题。当时应主持人之邀,我谈了几点意见。在这基础上,回来又做了些思考,现在把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端正对戒律的态度当前佛教界,对戒律缺乏一种正确的态度。有人认为戒律是佛制的,只有佛陀才有资格决定它的取舍,其它人只有遵守的份,是不可以做任何增减的;有人认为戒律早就过时,不适用了,学习它、弘扬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两种看法,都严重阻碍了戒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正谊叔叔: 您好!很冒昧的给您写了这封信,实在很抱歉。我的字写得不好,再加上昨天手指受了伤,所以写的字很难看,希望没有造成您阅读的不便。 既然给您写信,其实是希望您能帮我一个忙,给我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 我是一个将满16岁的女生。或许是由于好奇心很重吧,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阅读一些有关“神秘事件”的书。比如,我在小学时就读了有关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书,从1981年7月版的《科普文摘》上知  相似文献   

3.
我有一个梦想:写一本《佛教文化史》,至少是《中国佛教文化史》。“主旨要写什么呢”朋友问道。“就八个字:美的信仰,信仰的美”。这么回答朋友的话时,那一刻,我就觉得自己真地进入梦境,一腔神往。您可能要说了:写书就写呗,用得着书还没有写成,就先吹乎出来么?不,朋友啊,我想我没办法不一言及此,就悠悠神往。佛教文化是一条美的信仰的河流,《佛教文化》就是一艘长年镇日航行在河上的兰舟,我就是这条航船上的一个水手.一个导游,一个痴情的追求者啊!您注意到本期中心插页匕赵朴初居上的最新诗作吗?在发稿之前,我曾久久地…  相似文献   

4.
刘文英教授:写这封信是为了向您表示敬意!因为您解答了精神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我是从1991年第1期《哲学研究》牟钟鉴、胡孚琛介绍尊作《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的文章才知道这本书的。而胡孚琛同志我认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朋友寄我一份交印件(共两张四页),内容是1993年8月出版的某书的第四章《气功现象的探索》的第一节《太极图之谜》和第二节《于光远先生之谜》。见到本人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能与太极图并列被探索的谜,不禁哑然。现在我把《于光远先生之谜》这一节介绍给亲爱的读者,同时加上批语。不知道是否可以引起大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上帝的答复     
丁建兰 《天风》2007,(1):41
汤姆是一名孤儿,2003年圣诞节,他在美国加州的塞尔西孤儿院给上帝写了一封信。上帝您好:您知道我是个听话的孩子。可是,您昨天送给哈里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而您连一个姨妈都没有送给我。这太不公平了。汤姆这封写有“上帝亲启”的信,最后被转到神学博士摩罗·邦尼先生那儿,他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门负责替上帝回信的特约编辑。摩罗·邦尼博士接到汤姆的信,马上就明白了。哈里被人领养了,而汤姆没有。他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3日,《中国哲学史》编辑部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哲学所的部分青年学者,举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就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及大家各自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本刊主编蒙培元、副主编向世陵、编辑部主任张志强到会,会议由常务副主编陈静主持。下面将座谈讨论发言摘要如下。 参加座谈的青年学者各有专攻,研究领域分布甚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程钢专治中国天算学和易学,他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为语言的知识,一为数学的知识,中国知识传统…  相似文献   

8.
“老师,我能够评上‘区级突出进步生’,这里也应该有您一份功劳,因为,通过与您的这段时期的接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是萧萧同学在周记写的一段话,看着她写的周记,不禁让我想起了刚转学来的萧萧。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3)
今年元月十日,本刊主编净慧法师邀集在沪的部分《法音》作者及参加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的一些法师、居士、专家学者,在上海龙华迎宾馆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座谈会上,净慧法师介绍了《法音》近年来的情况,并向大家征求意见。与会者发言踊跃,反应热烈。大家对《法音》编辑部近年的工作作了积极评价,认为《法音》杂志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封面装帧、美术设计上,都有较大改观,在佛教刊物中应属上乘。同时,大家对《法音》的编辑发行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那张纸上写的是什么呢?有位梵学者和他的女儿进行了一场争吵:女儿;您是一个骗子,您根本不能预百未来.梵学者:我肯定能。女儿:您肯定不能,我现在就可以证明您不能。于是,女儿找来一支笔和两张白纸,在其中的一张纸上写了些什么,写完后把它夹进一本书里.将另一张送给父亲,说道:“我写了一件事,它在下午三点之前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请您预言它究竟发生还是不发生.若预言它发生,就在这张白纸上写个‘是’,否则就写个‘不’.要是预言错了,您必须同意我这个暑假与同学一起去外去旅游,行吗?”梵学者点了点头,爽快…  相似文献   

11.
向您合十     
在1998年第二期《佛教文化》上,承编者们慷慨仗义,刊出了我写的《我祈望……》一文。其中讲到为创办传统文化学校,我和同仁们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面临的困难。文章发表后,读者的回响令人感动不已。来自祖国各地的善款,表达了数百位读者关注传统文化、诚心支持办学的深情厚意。代收助学善款的北京幽州书院(北京8101信箱),已将每一份汇款均作为助学善款记录在案。还报给读者的《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正在紧张地包装邮寄,每天都在发出。我感谢每一位热诚助学的人,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后代,满怀崇高的敬意,向您合十。我合十,…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研究《易经》,对于"六"这个数字觉得特别亲切。翻开任何一本介绍《易经》的书,都可以看到六十四个卦象,每一个卦象都是由六条横线(六爻)所组成的。横线有两种:中间没断开的是阳爻,中间断开的是阴爻。这样的阴阳二爻,组成了六十四卦,描绘了天地万物的变化,也写尽了人生处境的百态。以大家最为熟悉的"乾卦"为例,六爻皆阳,但是由下往上的六个位置却各有特色。我们依序念到的六句爻辞,可以简化为:"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发起,于10月12日上午召开小型座谈会。座谈会在诚挚、融洽和热烈的气氛中,就哲学和经济学如何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会议由《哲学研究》主编邢贲思同志主持。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董辅礽同志倡议并亲自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前作了组织工  相似文献   

14.
由《经济新论》编辑部、《哲学研究》编辑部、三门峡市体改委、河南大学联合发起,邀请部分经济学、哲学工作者,于今年5月25—29日在三门峡市召开了“体制改革与社会生活的变革机制”小型座谈会。在座谈中,  相似文献   

15.
沟口教授是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哲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东方学会”评议员,编辑委员等职。著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挫折和展开》、《李卓吾》、《儒教史》、《作为方法的中国》等。最近,我有幸就中国哲学有关问题拜访了他。他对许多问题作了回答。下面将主要内容笔录如下。 笔者:沟口教授,您专事中国哲学研究30余年,出版了不少重要著作。我想请您谈谈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 沟口:关于“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今年6月(1990年)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作《日本人为何研究中国》。此文发表在《新史学》第1卷第2期上。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报》1991,23(4):3-20
<正> 1991年6月24日25日,本刊编委会邀请在京的部分心理学家座谈心理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并请京外的部分同志作了书面发言。会议由主编徐联仓同志主持,表示召开这次座谈会的目的是促进我国心理学为社会主义做贡献,为大家提供一个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7.
2004年9月12日,中国无神论学会、《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举办了关于《道德经浅释》一书座谈会,与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家体育总局研究所、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国际部和《科学时报》的记者编辑等20人。座谈会上大家对于《道德经浅释》所产生的“熊良山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以下刊载他们的部分发言:李申:今天我们召集这样一个座谈会,起因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浅释》,作者是熊良山。这本书被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的…  相似文献   

18.
《列昂·托洛茨基介绍马克思的活思想》一书最初发表于1939年,书的内容主要是托洛茨基所编选的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些片断,前面有托洛茨基的长篇序言。1963年由美国福赛特出版公司把它重新印行,作为《活思想丛书》中的一种。在这重印版上,由胡克写了这篇前言。在这篇前言中,胡克除了重弹他那一套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宣扬超阶级的国家论、美化资产阶级专政而丑化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滥调之外,还竭力给叛徒托洛茨基擦脂抹粉,不仅把他说成是一个超过列宁的“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当中特别出类拔萃”的人物,而且还说托洛茨基的那篇序言的“精神比马克思本人的著作还更加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无神论学会几位从事宗教理论政策研究的理事建议,2010年1月22日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长期从事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和统战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举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座谈是由《中国宗教》杂志2008年第11期的文章《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直接引发的这篇文章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方针政策究竟是什么,它的理论依据和在中国实践的根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前30年与后30年是否有原则性的变化等问题,这些老同志作了正本清源的发言,并介绍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历与总结。有实践依据,有理论高度,对我们是一种震撼和启迪。会议由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主持。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略加整理,按发言次序发表如后,供感兴趣的同好者参考。其实,评论执政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及其理论和实践,在公开的媒体和学术报刊上早就有了存在各种不同认识和观点,以致引起辩论,应该是正常的,有益的。但自《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在2001年12月16日首发以来,相关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迹象,至这篇《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将这种倾向推到了一个新的坡度,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是当然的。不仅如此,《中国宗教》的主管单位是国家宗教事务局。《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一文的发表,使人容易把作者的言论误作官方的意向,具有了舆论的甚至政策的导向性假象。因此,辨清其中的是非不仅有学术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我们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就有关问题持续地进行讨论,欢迎大家参与。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世界佛教青年会是一个不拘形式的佛学座谈会。1982年7月15日,由何国梁及加州吴季汉二位居士发起,假世界佛教居士林场座成立。同年10月,因世界佛教居士林场地费用昂贵,无法支持,遂由赵守仁居士接办,迁往纽约皇后区森林小丘赵居士住宅。五年来,由大觉寺沈家桢居士及美国佛教会行愿基金组多方赞助,尤以佛学书籍流通供应,使教材源源不断。这个佛学讲座的特色是以问题讨论方式进行的。已讨论研究经典计有:龙树《中观论颂》、《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除每周四座谈外,还恭请仁俊法师、净空法师等宣讲开示。周四座谈时间为下午7时到8时半,会后静坐共修约3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