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国彬 《心理学报》1989,22(1):26-30
实验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彩色图象显示器的屏幕来呈现视觉目标彩色光栅,以对人的颜色视觉进行对比感受性的测定。被试可以通过终端键盘改变光栅的各种变量并进行反应,计算机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处理。实验Ⅰ是对比感受性作为红-绿光栅和绿色单色光栅的空间频率的函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有空间频率上,被试对绿色光栅的对比感受性都比对红-绿光栅要高。但随着空间频率的升高,对两种光栅的对比感受性也相应升高,并都在中间空间频率带达到高峰值。实验Ⅱ是对颜色视觉对比感受性作为红-绿亮度比率的函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空间频率和红色在光栅中的比率对对比感受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眼对彩色正弦光栅的对比敏感性及其适应后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文钊 《心理学报》1981,14(3):81-86
实验中采用电视显示法以测定人眼对彩色正弦光栅的对比敏感性,并通过彩色正弦光栅选择性适应后效的试验来阐明空间频率通道和色通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人眼在2°视角间视状态下对不同彩色正弦光栅的对比敏感性有差别,绿色光栅的对比敏感性比蓝、红色高。对彩色正弦光栅的对比敏感性在低频处有衰减。2.人眼在2°视角时对彩色正弦光栅的空间适应范围和最低空间频率通道的位置均在0.8周/度处。彩色光栅(0.8周/度至3.5周/度)适应后效的带宽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3.彩色光栅的适应后效主要决定于亮度的空间频率通道,但色通道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首先考察上下文预期是否能够影响快速场景识别,进而通过比较不同空间频率的场景信息来探究上下文预期在快速场景识别不同阶段的作用。共包括3个实验:实验1采用双眼竞争范式,考察对快速呈现场景刺激的主观选择是否受到上下文预期的影响;实验2采用词汇分类与快速场景识别的双任务范式,比较预期与非预期条件下快速场景识别绩效的差异;实验3分别以低频信息(实验3a)和高频信息(实验3b)作为实验材料,探讨预期效应的作用阶段。结果发现:上下文预期可以影响快速场景识别过程中的主观选择与反应绩效;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场景信息,场景刺激与预期相一致时均可以提高辨别力,但预期对反应偏好的影响只发生在对高空间频率场景信息的加工阶段。因此,上下文预期在快速场景识别不同加工阶段的作用不同,快速场景识别需要结合不同空间频率信息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人类视觉系统获取颜色恒常性的认知操作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光度测量为基础,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探讨人类视觉系统获取颜色常性的认知特性。共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探讨颜色对比对获取颜色常性的认知操作过程的作用。结果发现,视觉系统可根据已适应了的对比参照作用,而校正(或补偿)由于外界照明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色度变化。实验二,探讨视觉经验对人类视觉系统获取颜色常性的作用。结果发现,颜色常性不仅是一种视觉低层次、自动完成的补偿,而且涉及高层次的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5.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 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 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 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 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改变目标与非目标的颜色特征, 进一步探讨视觉系统对分心物(包括非目标和新异刺激)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 视觉系统对干扰目标追踪(并计数)任务的分心物均产生抑制作用, 并且不同颜色特征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不同, 与目标颜色特征相同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低; 与目标颜色特征区分明显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知觉加工中存在颜色类别知觉效应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颜色的辨别具有类别知觉效应:类间两种颜色的辨别能力比同等颜色空间距离的类内两种颜色的辨别能力更高。对于类别知觉效应的产生机制存在两种观点:知觉特性假设、语言标签假设。以往的研究范式由于实验任务涉及到工作记忆成分,被试在完成任务时会自动地对颜色命名以利于记忆,因此所得证据大多支持语言标签假设,而对知觉特性假设的支持证据则很少。本文利用目标觉察范式最大限度去掉了工作记忆成分,通过测量被试辨别两种颜色的反应时,得到了类别知觉效应。并通过语言干扰任务进一步证实在该实验范式下类别知觉效应与语言的无关性。从而,为知觉特性假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视知觉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兰哲  陈霖 《心理科学》1997,20(5):446-449
关于视觉信息处理的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十分复杂,处理不同类型的视觉信息时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是不同的。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这方面的主要实验研究,分别评述了在处理刺激的整体性质和局部性质、刺激的低空间频率成分和高空间频率成分、刺激的范畴表征和坐标表征时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金贵昌  郑竺英 《心理学报》1987,20(1):102-106
本实验利用条纹发生器产生正弦调制的条纹作视觉刺激,用NICOLETCA—1000平均仪,从枕骨隆起上方沿中线5cm处记录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实验用四种不同反差,十种空间频率,四名被试。结果表明瞬态视觉诱发电位(C_1—C_2)的峰值随反差的增加而变化,其在空间频率上有一定的分布,最敏感处落在3—5C/deg。在阈上刺激时,被试个体有差异,但分布趋势相似,最敏感处也为3—5C/deg,这和心理物理实验获得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很吻合。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C_1—C_2)值对反差变化是敏感的,它反映了人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上的反差敏感性,可以把它与MTF相类比。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眼对非彩色系表色色差辨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中国人眼对表色色差辨别的实验研究中非彩色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并与国外有关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非彩色的明度特性变化,对人眼色差辨别无显著影响,色差值仅随目视评价的感觉等级不同而异。此结果与国外有关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实验结果为中国颜色体系的非彩色系颜色样品提出了色差宽容度:△E<1.5。此色差宽容度已被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定为GSBA26003—94《中国颜色体系》国家标准中颜色样品色差宽容度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以往有关视觉完形加工的研究主要探索同一深度平面内的相似纹理表面或相关轮廓特性等对完形加工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汉字碎块,考察了双眼视差、颜色以及遮挡等线索在视觉完形中的作用。发现结果如下:视差与颜色等线索阻碍了视觉完形加工;遮挡线索加速了整体的视觉完形形成;在高级认知加工参与下,遮挡线索有效抑制了视差、颜色等线索的分离作用。通过对知觉填补机制及其理论的讨论,可以认为,该研究结果为不同深度平面间的视知觉完形加工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