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由马承源先生等整理、命名,发表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  相似文献   

2.
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一 )》的出版 ,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件大事。其中的《孔子诗论》一篇 ,对重新认识早期儒学思想更具有重大意义。一、简文考释上博《诗论》简的第 7号和第 2号 ,皆属于简头简尾都留空的所谓“留空简”。马承源将第 2号简属之于“诗序”  相似文献   

3.
已故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楚竹书》)一至五册自2001年至2005年陆续面世以来,围绕这一批新出土资料的讨论已成为海内外汉学、文字学、简牍学、历史学、哲学等领域的热点。学科交叉推动了先秦思想的研究。本文即在学者们讨论的基础上,谈一谈《楚竹书》中所见孔子的仁学与德政思想,以就教于各位方家。这批资料用楚文字抄写,流传于战国末期的楚国。资料所记录的“孔子曰”或“闻之曰”,为流传过程中的传播者所信实;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孔子之言,也被由鲁齐而荆楚(空间)、由春秋末期而战国末期(时间)的诸受众(口…  相似文献   

4.
《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4年上海博物馆入藏的战国楚简,久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2000年8月,在北京“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马承源先生演讲,重点论述了楚简中的《孔子诗论》①,更引起学者热烈讨论。最近,包括《诗论》在内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已经出版②,充分体现了上博各位先生在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卓异成果,值得我们深切感谢。 《诗》与《诗》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内容,佚书《诗论》的发现,关系于学术史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意义至为重大,今后一定会有许多学者投入精力,论析阐发。本文只想在上博各先生工作的基础上,就简的编联复原略作试探,敬请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5.
甲申猴年新春将至之际,备受中外学者注目的上海战国楚简《周易》,作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三辑的第一篇,在上海正式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6.
●出土易学文献研究●沪简《周易》选释(修订)………………………………………………………………………………………何琳仪,等(1·3)战国楚竹书《周易·争》卦“争”字考……………………………………………………………………………胡志勇(1·7)楚竹书《周易·颐》卦新释………………………………………………………………………………………曹建国(1·10)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易经》释卦二则……………………………………………………………………萧汉明(2·3)谈《周易》爻题形成的时间及相关诸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周易》为底本,参考《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阜阳汉简周易研究》、《十三经注疏》所附校勘记互校,撰写20条札记。从校勘、文字、声韵、训诂多角度探讨各本文字,试图沟通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具有多重文化学术意义.它的发表,立刻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一年来,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文本解读、楚竹书<周易>特殊符号以及卦序问题上.其中又以文字考释和特殊符号问题的讨论最多.  相似文献   

9.
出土简帛易学文献,为今人探索卦爻辞之本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即以马王堆帛书《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与今本《周易》相对比,选取坤、蒙、比、履等十五卦中的诸本差异较大的辞句予以训释疏证,辨析其异同,间亦涉及帛本流传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恒先》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一篇,出土地不明,1994年入藏上海博物馆,2003年正式公布了图版和李零先生厘定的文本。自《恒先》公布以来,至今已经12年了。这12年来,研究《恒先》的热情持续不断:关于《恒先》13简的重新编连,不断有新的方案;关于《恒先》的文义及思想,不断有新的解释;对于《恒先》的英文翻译,也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各种见解和争执倾向于强调彼此的差异,其实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字》卦卦名与爻辞中之“字”字的考释,证明传世本(周易·需)卦卦名与爻辞中之“需”字的原始意义,同《易传·序卦》所言“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较为接近,其要义为怀柔养善;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之《襦》卦的“襦”字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佚文《易之义》的《襦》卦之“嬬”字,均为“需”的通假字,而“需”字的形与义不是卦画之象所为。  相似文献   

12.
沪简《周易》选释(修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与今本文字多有异同。本文就竹简本中十条异文予以考证,或揭示其释字依据,或分析其通假关系,也间或涉及其讹变关系,提出若干与旧注不同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论上海楚简《民之父母》的“五至”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所载《民之父母》一篇,文字与《礼记·孔子闲居》、《孔子家语·论礼》等传世文献互有异同。以简文与传世文献相互对勘,可知其中所述“五至”说涉及的问题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简文“五至”的相关内容,载于《民之父母》的第三简至第五简,连读为:  相似文献   

14.
郭沂 《管子学刊》2014,(4):98-113
本竹书并见于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分别被命名为《性自命出》和《性情论》,是一部失传两千余年的重要先秦文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郭店、上博二本,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文义并参之以上博本的墨节,将全篇分为上篇十一章、下篇七章,进而对全文进行了认真的校订、注释与译述,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竹书并见于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分别被命名为《性自命出》和《性情论》,是一部失传两千余年的重要先秦文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郭店、上博二本,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文义并参之以上博本的墨节,将全篇分为上篇十一章、下篇七章,进而对全文进行了认真的校订、注释与译述,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为行文方便,本文将今通行本<周易>简称今本,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简称帛书本或帛本,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简称竹书本,将安徽阜阳汝阴侯墓出土的竹简<周易>简称阜阳本,将刊发于<文物>1984年第3期的<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简称<文物>本,将廖名春先生整理的<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经传释文>简称廖本.  相似文献   

17.
由上博简《诗说》的体例论其定名与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博简《诗说》中出现的六次“孔子日”以及以“曷”字形式出现的孔子言论,实际上都是《诗说》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诗》学观点。由这一体例可以肯定,《诗说》的作者不是孔子;而应该是孔子的门徒或再传弟子。据有关材料判断,这个门徒最有可能是子夏。因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所定名的《孔子诗论》,若更名为《诗说》更符合竹简内容,也切合周秦古书的定名规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26日至28日,“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美、日、德、俄、韩、加拿大、比利时、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共100余名学者共襄盛举,提交论文80余篇。海外汉学家50余位,几近半席。此次会议较为集中、深入地研讨了郭店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两批楚简,尤其是新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有的论文则涉及新蔡葛陵简、九店竹书和张家山汉简等其它楚简。兹将大会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最近面世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文认为:1.从"数图形卦"分析楚竹书<周易>的卦符,由于这卦符纯以一与八这两数来表达,体现了与长沙马王堆帛书本<周易>同类的历史、人文水平,而稍晚于阜阳简本<周易>;2.楚竹书<周易>所以有"经"无"传",是因为尊"经"贬"传"的缘故;3.楚竹书<周易>的"同卦同类符号"即首符、尾符相同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证明"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符号匚也不是楚竹书<周易>具有"上、下部分"的证明.本文对以上见解进行了有据有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易经》中的蛊卦,所记述的是西周早、中期关于侍奉父母的应有态度;其丰卦,所记述的则是西周早、中期出现的一次太阳黑斑天象以及当时官方的祭祀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