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丽芳 《美与时代》2003,(12):24-25
钢琴课教学是高师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列举几条,希望能与同行共勉,以求共同促进高师钢琴课的教学。一.要注重科学性、基础性教学钢琴演奏艺术是一项需要高度精密复杂的手指技术表现的艺术,学习钢琴的初级阶段对于钢琴学习者能否顺利地进入以后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手指的基本练习一直是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手指练习技术的不合理在我们的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1.关于对高抬指触键技术的争论。 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长期只练习高抬指的触键技术,使得学生的手指在演奏作品时下键笨重,声音生硬,…  相似文献   

2.
钢琴文化是伴随着钢琴进入中国,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西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拓展了中国传统乐曲的存在形式,丰富了钢琴演奏技巧和钢琴作曲技法,拓展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钢琴文化具有中国民族性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艺术特点。钢琴文化在中国虽然一度发展缓慢,但是仍在曲折中渐进地往前发展,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中国钢琴文化一定能吸收各方文化的积极元素,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踏板被人们称为钢琴的灵魂。……人们一辈子在学习如何使用踏板。这是高等钢琴教育的最困难的领域。”拉赫玛尼诺夫的这一名言已成为当今钢琴家、钢琴教师乃至钢琴学生的共识。钢琴踏板的使用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在实际演奏中,几乎没有两个演奏者在使用踏板上完全相同。甚至同一位钢琴家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下都会对踏板有不同的使用。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使踏板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艺术职业教育中钢琴基础教学的现状决定了必须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合理安排和选择教学形式和教材,为学好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理论课的有机结合,是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有效方法;给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将符合教育部对艺术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  相似文献   

5.
弗列德里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具有创造性与独创性的音乐家。肖邦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他近30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夜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肖邦的夜曲旋律细腻柔美,和声语汇色彩斑斓,最能体现肖邦"钢琴诗人"的气质与特点。通过从音乐旋律、钢琴织体、低音声部进行等方面进行分析,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肖邦《夜曲Op.15 No.3》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 32首钢琴奏鸣曲.从1792年的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到1822年创作的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可以说钢琴奏鸣曲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因此他的钢琴奏鸣曲被人们誉为"一部自我意识发展史",同时也构成了贝多芬的心路历程.这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钢琴艺术发展史的高峰.就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被称为"旧约全书"一样,这32首钢琴作品被西方人奉为"新约全书".  相似文献   

7.
钢琴以其演奏效果的交响化特征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自1404年古钢琴的发明(1)和1711年近代钢琴的诞生(2)以来的几百年中,钢琴艺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为推动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歌唱性就是人们在歌唱时、演奏时体会到的乐感、美感、情感和情绪,是音乐作品中表现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在钢琴艺术中,演奏者用内在的歌唱感觉来弹钢琴,并且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手指转变为相应的琴声旋律.可见,歌唱性处理是钢琴演奏者在学习与实践中要解决的难点,也是钢琴演奏者所追求的最完美的艺术境界与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9.
舒伯特即兴曲以其短小、灵动的创作特点成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创作曲的典范,而后二度创作者的差异化表达让其焕发了新的艺术活力。通过对青年钢琴家吴牧野钢琴专辑《灵感的刻录——舒伯特即兴曲全集》的诗性韵律、情感意象、技术手法等方面的艺术分析,结合演奏者自身的艺术表演风格,探讨歌唱性及沙龙性在现代钢琴技巧上的艺术表达特征,为进一步挖掘现代钢琴表演的人文内涵提供参考,为钢琴创作中表现技法的艺术特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艺术教育把培养高素质和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美育已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钢琴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的美育教育,即审美教育.在演奏钢琴时,钢琴教师通过乐曲的节奏和旋律传递他们的内心情感,达到美化心灵和愉悦听众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们获得完美的审美经验.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在钢琴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宁 《美与时代》2006,(10):87-89
该文从如何尽可能地加强和提高钢琴弹奏者的艺术素质方面入手,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归纳、说明如何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培养,挖掘其潜在能力,增强其对音乐的感悟性及音乐表现力,进而更好地学习并演奏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生活的灵魂,是灵魂的呵护者。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审美享受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对音乐艺术情有独钟,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自然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钢琴演奏作为一门技术,它可以成为谋生的职业,作为一种艺术,它又能增强人的气质修养,提高人的审美素质和生活质量,于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温度很高的“钢琴热”,许多儿童开始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领略钢琴的独特魅力,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乐 《美与时代》2004,(10):60-61
任何艺术都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并生动地表现着人类的情感.人们从不同的视野探索情感开发与培养的奥秘,其中艺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钢琴音乐也是如此.钢琴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它以特定的艺术符号及音响结构的运动形式直接展示着人的内心情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审美和情感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强化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古典钢琴音乐[1]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内涵.在流行音乐充斥乐坛的今天,"新民乐"的发展为传统民族音乐传承打开了希望之门.古典钢琴音乐也应利用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的路线.  相似文献   

15.
冯晔 《美与时代》2008,(5):87-88
合唱艺术这颗音乐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是全人类音乐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经历三百多年的演化与发展之后,其艺术表现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把钢琴与合唱相结合,不但可以发挥乐器演奏技巧与表现的巨大潜力,而且也使合唱找到了新颖、广阔的艺术表现天地,形成两者紧密结合、相依共存的有机整体.在合唱艺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钢琴伴奏在合唱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钢琴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技术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认识方法论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关系,三者在能够说明并促使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更积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清楚地了解钢琴艺术的发展史和掌握各个不同时期钢琴作品风格的表现形态,是我们在学习钢琴演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这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习演奏某一个时期的钢琴作品时,准确地把握这一时期作品的风格特征,并做到忠于时代、忠于作曲家初衷的要求.学习钢琴艺术发展史和与各时期相映的作品风格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阅读一下音乐史就可以掌握的.必须结合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在演奏中去深刻体会它们不同的表现形态.要努力去了解作曲家的人生经历、时代特征和创作特点,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表现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8.
肖邦的音乐是钢琴音乐王国的珍品.他的音乐以诗性著称,在19世纪,肖邦就被称为"钢琴诗人"了,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他的孕育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成就了钢琴的黄金时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他的音乐与波兰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9.
钢琴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内涵和思想素质。但是,我认为,由于每个人思想素质的差异,其它的素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思想素质的社会性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音乐体裁形式的作品开始问世,大量风格迥异的钢琴作品也悄然出现,尤其是根据通俗歌曲改编的乐曲和钢琴练习曲,这些和古典派乐曲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少青少年因为喜爱通俗歌曲而偏爱通俗钢琴曲,以通俗钢琴曲为主的思想素材正充斥着年轻人的心灵,并成为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我是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  相似文献   

20.
肖邦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夜曲就是他钢琴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夜曲Op.15 NO.3’》简短而优美的旋律和精妙的写作手法,让我们领略到了肖邦的音乐创作才能,"钢琴诗人"的称号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