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丰盛 《天风》2012,(2):44-44
在消费文化主导的社会里,人们将支与收、得与失看得极其重要,任何一次消费、任何一次投资,最先考虑的是:是否可以达到高效益?是否得大于失?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之下,基督徒信仰的追求和属灵的生活也时常用消费的心态来面对。  相似文献   

2.
浅析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文化符号来建构仿象,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消费,为资本赢得利润。艺术在消费文化中成为可利用的符号之一,从而也被消费文化所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分别从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影响了艺术的普及度、表现方式等;一个是内在,从素材、自身价值等角度影响着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自身定位。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9,(6):106-113
在研究文化消费能力时只考虑购买能力,显然有失偏颇。本文认为文化消费能力有三个维度:收入代表的购买能力、闲暇时间代表的时间分配能力以及由知识代表的解码能力。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对看电视、外出看电影、阅读和体育锻炼等四种文化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看电视不受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能力的约束;外出看电影、阅读和体育锻炼三种文化活动都随着消费者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均收入的上升而提高;外出看电影和体育锻炼受时间约束效应明显。此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消费者在看电视、阅读和体育锻炼三种文化活动中的频率会明显降低。据此,笔者提出提高家庭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发展继续教育等提升文化消费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言 人类在如何看待文化实践方面远未达成一致。例如,以假定的人权普世性为名把一种观点强加于人,这必然会与某些感受性发生冲突。正如女历史学家庞达·姆博所提出的(1999:75):“如何把尊重人权与肯定文化协调起来?”因为,这涉及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世界观念和男女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另外,人们是否能从外部来了解某些文化的特质?这些文化特质是否能作为普世观念的评判对象?  相似文献   

5.
李芸  顾纪瑞 《学海》2001,(5):63-67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将发生巨大变化,如何使中国百姓在得到实惠的同时自身权益免受侵害,这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本文对我国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易受损害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要提高消费者应对这种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关管理机构应重视对国民进行主体性、法制化、国际消费惯例及新消费文化导向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远来  姚红岭 《天风》2012,(5):10-12
教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留给社会什么样的形象。基督教在唐、元、明时期曾几度来华,一度红红火火,但最终都黯然逝去,甚至我们依旧很难肯定,今天的基督教在中国,是否就已经扎根于中国文化?其背后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历史上三次基督教来华都未能在那严峻的冲击来临之前,在中国建立起能适应中国文化土壤的教会文化。或者说,他们徒有中国化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7.
韩震 《现代哲学》2003,(3):10-15
要真正理解消费的实质和意义,我们不仅需要经济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而且需要文化意识形态的分析和哲学的智慧。本文从消费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探讨了消费的实质、功能和意义等问题。作者认为,消费是通过利益单位之间的交换而对劳动产品和服务的享用,它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语言形式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作者还认为,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消费,是合理的消费;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消费,就是不合理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胡凡 《美与时代》2016,(4):111-113
在当今新型消费模式下,无论何种商品都必须受到社会上各类要素的影响,化妆品包装也不例外。不同的国家、民俗、区域受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限制着包装制品,从有形的包装实物到无形的商品文化内涵都有所不同,使包装商品烙上了深厚的文化印迹,更加满足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需求。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仅要有物质的消费,还要有精神的消费需求。因此,在化妆品包装设计中应该构造化妆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化妆品的文化品位,增强化妆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方式正趋于多维度。作为当今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选择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消费文化场域中,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从多个层面对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道德反思,从德育重建的角度给出规范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社会的特点是从"物的消费"过渡到"符号消费",消费不再是物的占有和消耗,而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大众传媒既是符号消费的技术支撑,也是消费符号的直接生产者.符号消费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满足人们对差异的追求、加剧社会分层、证明人们在消费社会中的身份.符号消费通过积极的关系方式和炫耀性消费来建构自我身份、强化身份伦理.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文化,催化了从众和势利式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膨胀,用符号消费确证身份伦理的努力,不仅没有展现真实的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对个体选择多样化的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否能够改变文明,就像人类一样,个人或家族经历中曾被抑制的因素会留下印记,甚至会在当今引发混乱?对上述两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提出假设:以往未解决的冲突和“被遗忘的”,即被抑制的渊源会在当下以不满、冲突和激情的方式重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盐城以滩涂湿地、海盐文化、红色精神、淮剧文化为特色,这些视觉文化资源是盐城视觉文化产业差异化路线的源泉。盐城文化产业必须以盐城居民视觉文化消费市场现状和审美价值取向为基础,将这些独特的文化样式"演绎"成视觉文化产品,激活居民的视觉文化消费需求,促进视觉文化消费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汪新建  吕小康 《心理科学》2005,28(4):998-1001
本文视时尚消费为一种文化现象,并在麦克莱肯的意义转移模型基础上提出意义互动模式,强调消费者的消费主体地位和时尚消费的创造性功能,指出消费者不仅接受着文化内涵,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解构和重构积极地进行着意义和自我的建构。作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消费就这样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意义表达和自我建构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饮食心理     
当我们在家里品尝着美酒佳肴的时候,是否也享受过烹饪的快乐呢?当我们坐在高级饭店里优雅地用餐时,是否在展示社会文化赋予我们的礼仪和格调呢?饮食不仅是人们的生理需要,同时也包含着复杂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当代视觉艺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许多固有的价值观念在逐渐地消解和淡化。消费文化的盛行,使得视觉艺术较之以前更复杂与多变,视觉艺术、消费文化、市场、商品等许多概念纠结在一起,在外围看来,这一切纷繁而热闹,而在其内部,这些要素相互的结构关系都正面临重构与调整。艺术家和普通民众对视觉艺术的认识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当中存在有意识地调整与改变,也有不知不觉中充当了玩偶。消费文化在为世俗的感性享受奠定了合法性基础的同时,颠覆了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念,陷入了什么都行的价值空场。所以,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提倡根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出发点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析了消费者的思维聚焦(过程聚焦/结果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结果聚焦的消费者比过程聚焦的消费者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更强烈。同时,时间距离对这一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即时间距离远时,这一效应显著;时间距离近时,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时间距离较远时,消费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部分中介了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7.
当代飞行大学生由于其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在校园内具有独特的丈化时尚心理与化消费形态.本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这些现象,目的在于为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设计校园化生活内容,从而正确引导其追求化时尚,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 0年代伊始,崇高理想目标的又一次落空,暴露了现代艺术超越此在的一切精神性努力和所谓终极关怀的徒劳无益。当代艺术只得与现实合谋,并在消费文化的蚕食中沉入世俗的狂欢。  相似文献   

19.
黄挺 《学海》2002,(3):78-80
当代广告在文化的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价值重建的作用 ,它通过营造疑似环境 ,制造消费崇拜 ,在传递着欲购信息的同时 ,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 ,对意识形态起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消费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必需行为,是人们健康幸福生活之基。生存性消费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基础;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精神文明便成为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秩序、感受幸福的重要因素;在工业社会,消费的意义对消费主体来说不仅是维持自身健康生存的符号,也是表现其文化素养的标签;随着消费主体的消费以温饱型消费为拐点转向以发展为中心,财富之于消费的幸福边际递减效应,而损害健康的消费自由是幸福的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