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东升 《天风》2009,(8):54-55
做牧人不易,做善牧更不易。这是我离开母校在牧场工作至今的深深体会。从最基层的农村教会到城市教会16年的侍奉中,虽然有失败,有软弱,有亏欠,但是,更多的还是“以便以谢”的神一直在保守着我,使我常求于圣经真理的教导,乐于基层生活的体验,谨于属灵内室的祈祷,勤于探访交通的分享,静于默想生活的思考,谧于时刻自牧的反省,提醒自己做主忠仆,战战兢兢学像基督,学做羊群的善牧人。  相似文献   

2.
以勒 《天风》2007,(24):24-25
作为一个教会,当如何引领基督徒去生活,如何教导基督徒在社会中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如何既做好上帝的子民,又做好社会的一份子,这是从初期教会就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在初期教会基督徒们有做得很好的方面,当然也有偏激的地方。总体来说,在当时的社会处境之中,基督徒们尽自己的所能在做荣神益人之事。初期教会的生活一般分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逐渐成为当今体育教学的主流。但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用,乃至形成终身体育呢?笔者认为: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把“生活体育”引入课堂,把体育揉进生活,让学生预演生活中的情景,或设计可能遇到的意外,用体育课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减少事故的发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件和经常遇见的事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在课改中更加完善。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如下三个方面要做得更务实。  相似文献   

4.
李彬 《道德与文明》2011,(3):102-106
当前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个体生活呈现出新的特点。以道德的眼光来审视个体生活,可以发现,在个体的生活中出现了与社会道德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而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困境,比如,生活的功利化使生活的意义受到冷落,生活的物质化引起人们对消费公平的质问,生活中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和沉溺带来的道德隐忧,等等。走出这种道德困境在于提升个体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认识,把意义纳入自身生活的内容之中,做一个有道德和有追求的人。  相似文献   

5.
一件事     
冀慎杰 《天风》2006,(11):10-11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从圣经中可以找到答案。因为圣经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准则,是我们工作,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圣经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经验当我们对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某些事件和经验 (experiences)进行反省时,我们就是在进行一件有意义的事。换句话说,我们是在寻求一种意义,一种表象之外的深刻含义。对生活中所发生的某些事件进行反省,这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做白日梦。寻求生活中某些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话语中,伪善大多是呈现负面道德评价的现象,但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某些类型的伪善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容忍,比如露丝·格兰特在《伪善与正直:马基雅维利、卢梭与政治的伦理》中为政治中的"伪善"所做的颇有影响力的辩护。但格兰特认为,非政治维度的社会生活中,除了公共生活中的某些礼仪之外,伪善无法容忍,尤其是友谊、家庭等私人生活领域。借助于细化非政治维度社会生活中的伪善类型,以及对生活的复杂和脆弱的说明,可以论证即便是私人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伪善且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宽容。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一般说来,每一个住家的人,是都希望有一个好邻居的。邻里关系好,可以使自己生活在一个气氛十分融洽的环境中,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得到帮助,有利于工作、学习和生活。 但是,邻里关系是相互的。如果只要求别人做好邻居,自己却不能与邻为善,不讲究邻里道德,邻里关系还是搞不好的。因此,要想有个好邻居,就得自己先做别人的好邻居。 如何做个好邻居呢?也就是说,要讲究哪些邻里道德呢?  相似文献   

9.
郭为 《天风》2022,(9):47-48
一次,女儿的班主任问:"如果爸爸妈妈给你们生个弟弟妹妹,你们愿意吗?"我问孩子怎么回答的,她的答案是,不想要弟弟妹妹,因为他们会打扰她看书、写字.虽然理由令我哭笑不得,但仔细一想,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做那不愿意被打扰的人. 实际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别人打扰.记得有一次,我正看着一本喜爱的书,看得入迷,妻子却让我帮忙做其他的事情,我不忍释卷,心里有些不情愿.后来,良心受到责备,深感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足.  相似文献   

10.
高欣 《天风》2004,(11):39-39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许多点点滴滴、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做,人的一生生活也正是由于充塞着这些实际内容才会显得丰富多彩。只要能够认真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每天的生活就不会不放光彩。 有些人对过惯了的平静生活似乎已不以为然,很想试着捕捉那些遥远的目标,却从没有发现自己平静生活中的和谐和甜蜜是何等的宝贵重要,当最后被人生的大浪潮冲醒时,只会留得一片无可追回的遗憾空挂心头。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安静的角落     
正生活中常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为生活而生的,另一种人是为自己而活的。前者是生活的强者,在生活中如鱼得水,志得意满,活出了人生得意需尽欢的酣畅。后者是懂得生活的人,遵循自己的内心,活得潇洒随意,不用摧眉折腰事权贵,做着自己的事,有着内心的安然简素。我虽然羡慕他们,但我更知道,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如意。更多的人如我,要谋生,需要兢兢业业地做一份工作,也想要有自己喜欢的生活。于是,  相似文献   

13.
你们要完全     
阚保平 《天风》2002,(5):14-15
我们所读的经文里,耶稣是在谴责法利赛人,批评他们特别喜欢在人面前装模作样,好像自己多么敬虔、多么虔诚,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都是罪恶。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们一切的外表似乎都有了:祷告、圣经又熟、经常禁食,又不做这个又不做那个,但唯独内心没有;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批评也是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避免像法利赛人一样;他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亲戚、朋友或同事常常会请求我们帮忙做点事,有些事只要符合准则、只要力所能及,我们一般都会帮忙去做。但也有许多事我们做不到,或者突破了准则,因而我们根本不愿意去做。许多人为此烦恼,既不想伤害对方的感情、产生尴尬的局面,又在内心里抱怨不应该去做那些事情。我以前也常常这样,身心处在矛盾状态中,直到我看了一本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书,才明白自己该如何去选择。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如何?我们常常讲哲学来源于生活世界,也应该回到生活世界。此种概括无疑是正确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内容展示出来,以便对这个关系的脉络有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权力与圣工     
基督徒(特别是主的工人)都知道,主的儿女不应在权力之事上耗费资财 但面对今日大千世界,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因此,对于“权力”如何理解,或作一些深入思考,是有所裨益的。 权力,人均想拥有。因此,有方法使自己由平民升为小官;做了小官又谋求晋升,但当上大官后叉思慕做元首,于是乎,权力  相似文献   

18.
大抵在做一件事情时,或上司、或家长、或友人总会说:抓紧些,再抓紧些,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往往是"抓而不紧,方为善抓,方是真抓"。  相似文献   

19.
做“质疑青春”这个话题,我们是做好了忍受孤独的准备的——既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的孤独。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诱惑驱使着人们在一种匆忙的状态中努力地生活,匆匆地来去,不曾思考,也不再发问。对于这个现实,我们是有清醒的意识的,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便世上不再有人思考,即便众生将把思想作为愚蠢和荒诞加以嘲弄,我们仍将固执地  相似文献   

20.
法国传教士倪德隆在四川藏区生活60余年,先后在巴塘(Batang)、磨西面(Mosymien)、打箭炉(Tatsienlou)传教,担任西藏教区代牧主教达35年之久,为天主教在藏区的传播做了很多工作。他在传教生涯中历经多次教案,在藏区举办了文化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