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11):45-45
寻找完美 一个愁容满面的老人,快70岁了还没结婚。牧师问:“您有独身的恩赐与呼召吗?”他说:“不,我无时不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并娶她为妻!”“你走过五湖四海,难道就没有遇到一个你认为完美的人吗?”“去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我好一阵激动。”“那你赶快娶她啊!”“噢!可是,她说她要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2.
你有多幸运     
我见到一个艺术家用四叶首蓿草来做书签和其他一些有创意的物品。当我问她如何找到那些美丽的四叶菖蓿草时,她说:“我只是运气好,上次我去野外,一下子找到了150棵四叶苜蓿草。”  相似文献   

3.
永谊  乔真 《思维与智慧》2008,(10):13-13
有一个人,急匆匆地去找到上帝,他说:“上帝,你是无所不能的主,我有一个难题,希望你能帮我解答!”  相似文献   

4.
谢爽 《天风》2005,(11):51-51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在一次约翰福音的讨论课上,老师讲到她怕黑,因为在她的经历中,黑暗意味着被遗弃,黑暗意味着死亡。她的话对我有一种强烈的触动,因为曾经我是一个喜欢黑暗的人,因我知道只有在黑暗中我才看不到外人不屑的眼光,只有在黑暗中我才看不到亲人藐视的表情,也只有在黑暗中我才能远离世界的喧嚣,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于是在黑暗中我学会了静默,在黑暗中我学会了孤独,也正是在黑暗中我习惯了被人遗弃。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1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这次督导的主要议题是她不清楚为什么来访者看到的自己和她看到的形象不同。来访者的不同形象:情绪表达上被督:“来访者描述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我看到的不一样,她说自己是一个平静的人,处理事情非常冷静。在咨询中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如此,但她提到的几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她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她的情绪反应就不再是我熟悉的模式。”督导:“你能具体说一下吗?”被督:“比如之前她曾说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说到一个新闻事件,她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韩胜利 《天风》1994,(8):32-33
编辑同工:我有一个三妹妹,信主已经三年之久,至今我还不相信她是个信主的人,我考虑她是属于《天风》里说的那种受了异端邪说影响的人。她第一次听见福音是1990年10月,有一个女人向她介绍关于信主的好处。我曾对她说: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2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对刚结束的咨询她充满着疑惑。来访者每周带进来的故事都不一样被督:“这次咨询后我有一个新的感受:每次来咨询的时候,来访者呈现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每周咨询的程序差不多,主要是她讲这一周发生了什么,我倾听,然后给一些反馈。但是她每次讲的事情和之前讲过的都完全不同,好像每次来咨询的是不同的人。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咨询近40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她对咨询进行到40次会有一些不安和无措。咨询进入新阶段,咨询师没有用了?被督:“我们的咨询明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马上就40次了。我很迷茫:该怎么继续工作?前10次咨询我跟随她、回应她;后来她开始讲原生家庭,她有很多情绪,我们在情绪层面工作;目前这个阶段,我和她有些默契,彼此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但不知道这个阶段的意义,不清楚咨询是变好还是变坏了,也不知道我是否在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天,在我的电子邮箱里出现了一封信,是一个叫文清的同学写来的,他在很长的信中说:“汪老师:非常喜欢收听您的节目,使我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我有个问题需要向您咨询。我现在正在一所重点大学上大三,我在学校的生活很不好。我性格内向,和宿舍同学的关系很好,但出了宿舍在校园走路,特别是人多时,我会紧张,见了女生还会脸红,好不容易一个女同学主动追求我,但我不喜欢她,并明确地告诉了她,她却仍然找我,弄得我很烦,我真不知道如何拒绝她?……  相似文献   

10.
站在肩膀上     
李爱莲 《天风》2014,(3):48-48
<正>我看着当时十六岁的柔柔,想着和她同样年纪的孩子们,也正经历着许多青春期的烦恼……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十一点多,家中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接起电话,是当时读高中的大女儿柔柔的一位女同学,我看见女儿房间灯光已暗,便告诉对方柔柔已经睡了,没想到,电话挂上不久后,柔柔的手机便响了起来。我听见柔柔接起电话,心想:这么晚了,对方不知道有什么急事,一定要找到她?青春期的烦恼不久后,柔柔走出房间,我看她脸色有些沉重,便问道:"还好吗?"柔柔说:"我同学失恋了,心情很难受,想找人说说话。"我点点头,柔柔又继续说:"当初听到她谈恋爱,我真的很为她高兴,因为她很喜欢那  相似文献   

11.
活着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愁眉苦脸地向他求教:“大师,请问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叉呢?”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活下去!”  相似文献   

12.
电话铃声轻柔的响了起来,我拿起听筒说:“您好,心理家园,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吗?i,‘电话那头一个中年妇女急促地对我说:“我的女儿今年高考,预估成绩不理想,成天郁郁寡欢。这几天她的神情有些不对劲儿,话语越来越少。有时发现她一个人偷偷抹眼泪,有时还听她说,她不  相似文献   

13.
狼女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个故事比平常的说教更生动、更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罪恶,人啊,不可为自己狡辩! 二战期间,有一个七岁的女孩,是犹太人,在逃避的纳粹的追捕过程中与家人失散,而收留她的一个人家,竟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出卖她来换取荣华富贵;如盟军赢得这场战争,可得掩护犹太难民的功劳;如纳粹赢得这场战争,就把她交到集中营换取赏金。小女孩在隔壁听到这个奸诈的计划,连夜逃出了这个人家。在饥寒病因中,她倒在了坡地上。这时,一只与群体失散的母狼来呵护她。小女孩就和这…  相似文献   

14.
60米的母爱     
那年,她独身一人前往苏州,刚安顿好住处,母亲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来,她不接,母亲又发短信。"丫头,告诉妈妈,你在哪儿?""妈妈只是太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将来。也许我的方式不对,但妈妈的初衷唯有一个……"再三思索,她回了一条短信给母亲,"妈,我很好,在学沙画。不要试图去找我,否则我会再次消失,让你无法找到。我只是太累,想歇歇。"那年她17岁,整天被繁重的学业压得抬不起头,而未来,总是遥不可及。母亲的唠叨,每日零零碎碎、无休无止。很想逃脱这一切,这个想法一直在内心深处蠢  相似文献   

15.
有位飞黄腾达的朋友对我说:"我一生做事,不欠任何人的。对父母,我尽孝;对朋友,我尽义;对妻子,我尽情。如果说有什么亏欠,我只亏欠了一个人——我中学时的女朋友。她怀了我的孩子,我叫她去堕胎,还要她  相似文献   

16.
生命中有些伤处,你不去碰它,你永远不会知道有多痛。我的朋友有一个好习惯,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儿,带去一些小礼物,陪陪他们。也是从她那里我知道了其实福利院的孩子多多少少心里都有一个结:每年的三月总有很多很多人来看望他们,可是基本上只是在三月这个学雷锋月,  相似文献   

17.
我心里有一个小孩儿,每当她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她就躲进角落。角落里有歌等着她唱,有谜等着她解,有回忆等着她凝视,有梦想如落叶一般等着她收拢,拾起……在这里,她轻轻呼吸,慢慢走路。音符与音符之间的空白,形成音乐。在静默之中,在留白之处,有一片新天地。我心里有一个小孩儿,她每一次躲进角落,都只是暂时的缺席。因为,她需要一点时间,重新找到她在世界的位置。来到世界的角落,请保持安静,切断所有联络的管道,忘记  相似文献   

18.
有个朋友找了老外男友,感情很好,却被父母棒打鸳鸯。她委屈抗议:“我一人在外,找个依靠有错吗?”父母气急败坏,“依靠?老外怎么靠得住?”女儿远离故乡和亲人,父母只希望她找到一个长久的可信赖的伴侣,在他们看来老外都有点神经,今天还跟你  相似文献   

19.
感恩的奉献     
林赞平 《天风》2006,(15):41
在事奉过程中,神让我认识了远方的一位姊妹,她竟也曾患过与我同样的病,但她已痊愈了。她非常有爱心,亲自带我去找到那位曾经给她治疗的医生——  相似文献   

20.
宣泄     
我的一位学生找到我,说心里很不舒服,想找我谈谈。我微笑,让她在我的面前坐下。她用极其流利的语言描述了近期的情况:家庭的矛盾,学业的困惑,生活的慵懒,人际关系的不如意等等。其实她讲的一些事情很平常也很微不足道,她却用极其夸张的形容词对事情做了消极的描述。我点头,微笑,同感。她足足讲了近一个小时,停下来时,吐了一口气,如释重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