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经典决策理论把决策看成在一些赌博中作出一种选择,而每一种赌博则是一项具体的行动,或许会导致某种结果。这里假定,决策者比较了解各种可能的备择行动,而唯一不确定的是,他们不大知道这些备择行动方案是否会真正产生所预期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备择行动具有赌博的特征。通过运用某种决策规则,就可以作出选择,比如使期望效用最大,从而选择备择行动中最佳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曾祥星  丁道群 《心理科学》2017,40(5):1061-1067
在负性风险信息沟通中,采用文本表征与图形表征,结果发现图形表征方式更能引起风险回避行为。基于此,本研究以获益方案作为风险沟通信息,分别采用文本表征与图形表征来探索信息表征方式对风险寻求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文本表征方式中,个体决策主要受备择方案之间风险大小的影响;而图形表征方式中,个体不仅受备择方案之间风险大小的影响,而且更受备择方案之间获益大小的影响。结果说明:相对文本表征,图形表征方式更能引起决策者为了获益而冒更大的风险,从而表现出风险寻求偏好,从而证实"图形效应"在风险决策中存在普遍性,为我们风险决策信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纾 《心理学报》2005,37(4):427-433
应用广义“弱优势”(weak dominance)模型检验确定、不确定及风险状态下的选择反转现象。该模型将人们的二择一选择行为描述为一种搜寻一备择方案在主观上优越于另一备择方案的过程。即:在甲方案在某一维度上优越于乙方案,而乙方案在另一维度上优越于甲方案的情况下,为了利用“弱优势”(weak dominance)原则达成决策,人们必须在一维度上将两者间较小的差异人为地“齐同”掉,而在另一维度上将“辨别”两者间较大的差异作为最终选择的依据。因此,在每次选择时,如果不认为最大的差异都是来自同一维度,就会导致选择反转。此项研究设计了一“匹配”任务,并借此检验,在不同的决策状态下,判断两备择方案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是否能预测人们的重复选择变异。总的测试-再测试结果支持“齐当别”选择方式的解释。其发现表明:重复选择之所以可能是一致的,并不是因为每次都认定被选中的备择方案具有最大值,而是因为每次选择都认定最大的差异来自一固定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索文本学习中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否会出现知识反转效应,并对效应产生的认知负荷与动机原因加以验证。选取240名大学生,采用2(先备知识)×4(先行组织者类型)两因素被试间设计。结果显示:(1)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出现了部分知识反转效应,低先备知识者在文字加模型组织者和模型组织者条件下的学习成绩好于文字组织者和无先行组织者条件,而高先备知识者在各教学条件下的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2)低先备知识者在模型组织者条件下的心理努力和脑力负荷显著低于文字组织者和无组织者条件,在文字加模型组织者条件下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无组织者条件,而高先备知识者在各教学条件下的认知负荷与动机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文本学习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产生了部分知识反转效应,低先备知识者更适宜于文字加模型组织者和模型组织者教学,高先备知识者更适宜于直接教学;证实了知识反转效应产生原因的认知负荷与动机两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往从神秘经验或理性认知的角度理解《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都不是孟子的本义。从孟子思想的一贯思路来看,"万物皆备于我"是说万物之成为万物的根据、亦即使人伦事物成为人伦事物的德行,具足于"我"的性分之内,若能反身向内思求、体认四端之心而存养之、扩充之,以至于其究竟的实现,便是"反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作为孟子性善论的一种确认方式,是思想的前提;"反身而诚"作为孟子成德之学的一种表述方式,是工夫的道路。从思想的前提到工夫的道路一以贯之,并无半点神秘因素。  相似文献   

6.
决策的期望效用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国梅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1,24(2):219-220
von.Neunlan和Morgenstern(1944)的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EU)理论关于不确定性决策的规范理论。EU理论认为,假如决策者选择风险决策备择方案的过程符合效用公理.那么他一定是选择期望效用值最大的那项备择方案。期望效用是备择方案x的结果发生的概率p与该备择方案的效用u的函数。在EU理论的基础上,Savage(1954)提出主  相似文献   

7.
不以私害公皇甫文备和徐有功在一起处理案件,诬告徐有功偏袒坏人,进奏而构成他的罪名。后来皇甫文备被人控告,徐有功以宽大态度审理了这个案子。有人对徐有功说:“过去他陷害您,要置您于死地,现在您反而要开脱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个人的怨忿,我遵循的是国家的法令。怎么能用个人的事妨碍国家的事呢?  相似文献   

8.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从已有的和可能的解释看 ,大致包含三重意蕴 :在知识论层面 ,孟子的命题并未建构一种主—客之间对象性关系框架和主体性姿态 ,而是超越了认识论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 ,超越了唯物论和唯心论及其对立意义上的心物关系 ;在道德哲学层面 ,它从性善论和道德的自足性角度给出了道德的内在理由 ,并从境界和功夫两个方面说明了“万物皆备于我”的伦理学意义 ;在形而上学层面 ,它彰显了人的存在论基础 ,“万物之理皆备于我”和“万物皆备于吾心”从不同侧面阐释并发挥了孟子的命题 ,从而凸显了“万物皆备于我”的形而上学意蕴。  相似文献   

9.
应法国普拉多司铎修会邀请,中国天主教神师代表团一行15人,于2005年8月1日至8月19日,对法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一行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秘书长郭金才(团长)、河北献县备修院神师杨全恩、河北邢台备修院神师李荣品、河南备修院神师吉成义、广西备修院神师常绍雷、河南教区教区长柴玉良、山东青岛教区主任司铎陈天浩、吉林教区备修院神师张银忠、山西大同教区教区长刘红刚、河北邯郸教区备修院神师路俊峰、江苏苏州教区备修院神师顾家昌、河北献县教区神父刘良善、湖北宜昌教区神父吕守望、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秘书李辉、湖南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司铎胡祖新等15位神父。  相似文献   

10.
正备患备患,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具有一种不可泯灭的光辉。备患,是国学大典《经世奇谋》中的传世谋略,能降低灾难的风险,缩小困难范围,抵御灾祸的偷袭,拯救民族和人类。备患,是一支响亮的哨笛,让人警醒,给人启示。备患就是防患于未然,此乃千古绝计,没有哪个敌兵能躲开它的监视。这是由于备多力分,常备不懈,才会有备无患,避免发生不应该发  相似文献   

11.
在对儒家学说中是否存在道德情感主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感同身受的讨论中,国内学者和斯洛特都将目光投向了孟子。国内学者认为孟子的恻隐之心是在讨论感同身受,而斯洛特则认为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才是感同身受。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存在问题。恻隐之心、万物皆备于我更多的是推己及人,孟子没有谈论过感同身受。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相似更多地是在精神气质上的相似,而非具体观点、概念上的相似。  相似文献   

12.
老君说百病     
老君说百病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  相似文献   

13.
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期(中国唐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唐留学19年,将中国的许多重要典籍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同时,有史料证明他也是将易学传入日本的重要人物之一。本文通过日本史料解读唐代易学东传中吉备真备的作用及其对易学中占卜内容的态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海贤  何贵兵 《心理科学》2012,35(4):862-867
通过直接测量近期和远期选择中备选项激活的情绪、间隔的时间知觉及对备选项金额差异和时间间隔的重视程度,以探究跨期选择中偏好反转产生的心理机制。结果表明:(1)近期选择中,备选项激活的情绪强度差异显著,而远期选择中两者的差异不显著;(2)近期和远期选择中,情绪强度差异和时间知觉差异能够预测偏好反转的发生。研究结果支持了偏好反转的情绪激活差异假说和时间知觉差异假说。  相似文献   

15.
为幸福感恩     
王利平 《天风》2011,(9):61-61
清晨,领着孩子去上学,目送他蹦蹦跳跳的背影进入学校,为儿女的健康聪明而心存感恩。 中午,备一顿家常饭菜,全家人无争无吵,欢然进食,为家人的和睦友爱而心存感恩。 晚上。铺好被褥,一家人共同赞美,齐声祷告,为家庭筑起拜神的祭坛而心存感恩。  相似文献   

16.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医易义》中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虽阴阳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相似文献   

17.
诚与凿     
诚与凿两字作何解释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读了《孟子》的两段文字就明白了。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朱熹注 :“此章言万物之理 ,具于吾身 ;体之而实 ,则道在我而乐有余 ;行之以恕 ,则私不容而仁可得。”朱注主观臆断之词有违孟子原意 ,甚至是背道而驰 ,不足信也。“诚”是客观事物 (万物 )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反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诚”谓“实其心之所识也” ,与笔者给“诚”下的定义基本一致。人们要想认识客观存在于我面前 (皆备于我 )的万物 ,就…  相似文献   

18.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1912年开始在陆建章统领的北洋左路备补军中任哨长。以后,冯玉祥在由北洋左路备补军改编的京卫军第二团任团长,宋哲元充任该团一营哨官。从此宋哲元便在冯的鞍前马后冲突效力达20年之久,深得冯玉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天主教备修院开学典礼,于1985年4月21日在太原市圪沟村举行。参加典礼的有太原教区张信主教,备修院院长大同教区郭印宫教区长和雒隽、王宇天、杨忠义、郑守铎救区长以及神父、修生、教友代表近百人。山西省宗教局李金  相似文献   

20.
封面故事、选项框架和损益概率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彦  许洁虹  陈向阳 《心理学报》2009,41(3):189-195
以股市投资为背景设计决策问题,考查了问题的封面故事类型、备择选项框架和风险项的概率水平对327名股民被试和465名大学生被试的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民被试的风险偏好不同于大学生被试,前者在所有实验处理上呈现出稳定的风险回避倾向。大学生被试在不同类型的封面故事下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在传统的坏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只受到备择选项框架的影响,不受损益概率的影响,即出现经典的框架效应现象。在好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受到备择选项框架、损益概率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即在高概率水平上出现框架效应现象,在低概率水平上出现框架效应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