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试论STS的对象、内容和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STS(科学、技术和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它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学术需要之中,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新的思维模式,所以日益显示出它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它正沿着理论STS和应用STS两个方向蓬勃发展着。本文拟就理论STS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即STS的对象、内容和意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一、研究对象关于STS的对象问题是涉及到STS能否成为独立学科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美国,STS作为一个英文缩写词代表着两种不一样的说法。其一是指…  相似文献   

2.
读了殷登祥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简称《STS》丛书),特别是他本人所写的作为丛书之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之后,我获得了一个启示,这就是应当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S(科学、技术与社会)道路。这套《STS》丛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与广东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知名学者编写的,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它的出版可以看作是我国学者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S道路上走出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有着重要意义。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STS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STS研究中心和《哲学动态》编辑部等六单位共同举办的“中日韩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7月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举行。中日韩三国 2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分别就三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的研究现状、STS理论研究、大学 STS课程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汝信指出 ,近年来 ,STS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当今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4.
李世新 《哲学动态》2012,(5):107-108
2011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与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在京举办了"STS与技术评估"学术研讨会。来自首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重点从哲学、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对技术评估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与会专家简要地回顾了技术评估发展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美国的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对社会产生了一系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STS研究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STS与和谐社会”第三次论坛会议。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与会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就STS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STS与自主创新,STS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环境、能源与和谐社会,高科技与和谐社会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研讨。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性研究领域,重点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我国STS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贴近社会现实,充分发挥社会科学与…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交流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对现代教育技术(ModernEdu—cationTechnology)作了如下描述:它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的理论依据是构物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LearningTheory)。构物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技术与价值的关系是当今技术哲学及其相关学科(如STS)研究的核心,也成为我们的时代所关注的问题的一个焦点。本文拟对这一论题中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技术是人类的一种以取效为目标的理性活动对于“什么是技术”或“技术的本质”,国内外文献中给出的定义不下几十种,诸如技术是知识、是技能,是物质工具、设备和产品,是人的意志或活动,是文化现象或社会过程等等,其中每一种都联系着对技术与价值关系的特定理解。本文倾向于把技术看作人类活动、实践的一个基本类型、方面和方式,即以追求效用为目标的理性活动。它包括物…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与中国STS研究会(筹)组织召开了"STS论坛第五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学术研讨会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重点围绕以下两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STS研究中的技术研究从技术决定论、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向技术与社会共同塑造理论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对于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反思。诞生于这一学术运动中的社会技术系统论,有助于从关注社会技术系统复杂性的视角对传统工程伦理学的外在主义进路进行批判。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论建立的解释—操作—对话模型,是开展社会技术系统语境下的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一项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0.
孟强 《世界哲学》2015,(4):74-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论成为STS的重要课题。本文追溯了STS的嬗变与"后社会建构论的兴起",区分了认识论的"经验化"与"社会化",进而指出,后社会建构论的发展源于对认识论社会化的不满,这种不满使得STS逐渐向存在论靠拢。存在论作为认识论社会化的替代性方案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论成为STS的重要课题。本文追溯了STS的嬗变与"后社会建构论的兴起",区分了认识论的"经验化"与"社会化",进而指出,后社会建构论的发展源于对认识论社会化的不满,这种不满使得STS逐渐向存在论靠拢。存在论作为认识论社会化的替代性方案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老子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靖 《中国道教》2001,(6):28-3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丰富而富有辩证法,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大渊源。 一、论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 老子将“道”改造成为一个特定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以下凡引《老子》只注章数)道“渊兮,似万物之宗”(《第七章》)。不仅如此,老子认为这个“万物恃之以生”的道又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灭亡莫不遵循的规律和法则。老子把道与天、地、人并为宇宙中的“四大”,并且认为四者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宗教院校根据社会和自身的健康传承与发展需要,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作为其理论指导,对院校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除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外需要终身培养的素质教育。对宗教院校学生提高思想、  相似文献   

14.
略论全面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淑云 《心理科学》1998,21(3):266-267,276
实施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同时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为此则要对如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作一些探讨。1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说到底就是国民的质量。这包括国民的绝对质量,相对质量与相关质量。绝对质量是指国民对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体规程度;相对质量是指国民素质与本国社会现阶段发展水平的适度程度;相关质量是指本国与其它国家(特别是主要相关国家)国民素质对应程度。其内容包括:心理、身体、知识、道德、政治等方面。心理素质是国民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主办的中美“高科技发展中的人文因素”学术研讨会于6月13—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德国及国内4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汝信副院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回顾了STS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其历程,并指出,科技革命大大扩充了人类知识,到下一个世纪,科技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将经受严峻考验。但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一个和平安全的社会,毁灭性武器、犯罪、吸毒、贫困等问题依然存在,因而高科技发展中的人文因素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研讨会围…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20,(1):106-112
与西方社会工作先实践后教育的发展路径不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呈现出"教育先行"的特点。主流观点认为,"教育先行"引领了社会工作的发展。我们认为,教育先行并不必然意味着教育引领,相反,它可能带来社会工作教育的"降维",社会工作被塑造成一门片面强调实践,并与其固有的价值理念相分离的学科。社会工作教育"降维"的具体表现为:从社会关注降维到方法与技术关注,从价值反思降维到技术化伦理,从批判思考降维到理论套用。教育降维培养了一批掌握一定专业方法和技术,却缺乏专业价值观和使命感的社工。他们更倾向于运用临床或微观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政府界定的社会问题,而对真正被忽视的社会疾苦和广泛的社会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社会改变缺乏兴趣。简言之,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社会性缺失可能肇因于社会工作教育的降维。  相似文献   

17.
199d年1门12日,中同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阿S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第二次研讨会。会议主题是“STS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汝信、邢食思、刘吉、李宝恒、何作麻、袁正光、杨沛霆、孙小礼、魏宏森等3O多位学者与会。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陈筠泉主持。STS研究中心负责人殷登祥首先介绍了中心的宗旨、性质、研究内容。中心是一个研究机构,力图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力优势,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方法开展STS研究,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综合化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心将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侧…  相似文献   

18.
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正确理念,把课程建设看成是丰富教育内涵、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在研究本校实际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国家基础课程(必修和选修)、校本开发性基础课程(中学生礼仪、主题教育、社团活动、兴趣活动课、特长培训、党校与领导力等)、拓展性课程(社会实践、研宄性学习、二课选修)三个大的板块。  相似文献   

19.
社会因素与骨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因素与骨科学的发展第四军医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西安710032)陶惠人,王全平,李寰一、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而社会的经济支持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柱,骨科学也不...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教师数学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教师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能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例如,教师可按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文、练习、习题、测验、解答以及相关的其他学习资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以“超文本”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