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真常唯心佛学思想刍议胡晓光中国佛学的基本原理就是真常唯心论。太虚大师判别大乘佛教为三宗,一法性空慧宗,二法相唯识宗,三法界圆觉宗。在太虚大师的判教前提下,印顺法师又提出大乘佛学有三论,一性空唯名论,二虚妄唯识论,三真常唯心论。两位大师的判别划分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禅宗的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禅宗的振兴佛日太虚大师曾说:“顿悟禅为中国佛学之骨髓,又为佛学之核心。唯中国佛学握得此佛学之核心,故释迦如来真正之佛学,现今唯在中国。”又说:“中国佛教之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与法相唯识,而仍在乎禅。”(《年谱》)这是大师通观全体佛学、洞察...  相似文献   

3.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4.
法舫法师是太虚法师最为重要的弟子之一,他力图会通唯识学与现代哲学,不仅对唯识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都有着系统而独特的阐发,而且围绕"可能性"等热门哲学问题,在唯识学理论框架下,探讨了存在物之存在如何可能、知识如何可能和社会或文化如何可能等问题,从而建构起自己独特的唯识哲学体系。与太虚法师的"应用佛学"相比,他的唯识学更具现代学术意识,折射出民国三四十年代,唯识学的理性化、学术化趋向以及此期流行的哲学思潮对佛教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法相唯识学太虚《法相唯识学》,全二册,近代太虚撰。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印行。后收入《太虚大师全书》第14至18册。太虚在近代佛教史上以唯识大家著称于世,在他所创办的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佛学院中,皆...  相似文献   

6.
当代印顺佛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顺法师(1906—2005)是当代著名的中国佛教思想家。他早年追随太虚大师,后迁居台湾。他的著作基本上在台湾出版,大陆难以见到,因此他的佛学思想在大陆鲜为人知。郭朋在《印顺佛学思想研究》一书的后记中慨叹道:"具有如此博大精深思想体系的一位佛学大师——印公,自从  相似文献   

7.
正果法师于1987年11月20日在北京广济寺文室安祥示寂。我失去了一位共事多年风雨同舟的师友,中国佛教协会失去了一位道高德劭的领导,中国佛教界失去了一位爱国爱教的高僧。法师原籍四川省自贡市,俗姓张,生于1913年7月24日。青少年时期,因信仰出家。19岁,到新都宝光寺剃发,21岁在成都文殊院受比丘戒。接着,先后到重庆华严寺天台教理院和重庆北暗汉藏教理院学习。在汉藏教理院从著名佛学大师太虚法师和其他大德研习佛学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O年到北京和法尊法师一同驻锡北海公园内菩提学会,襄助法尊法师做了大量的弘法宣教工…  相似文献   

8.
法相唯识学复兴的回顾(下)佛日对西方文化的回应晚近法相唯识学的复兴,实质上是东方传统文化对近代西方文化挑战的一种回应,弘扬唯识的人士,不少怀有佛学救国、学术救国的热忱,对面临的时势挑战,具有较清醒的认识,对唯识学所具的优势和弱点,也不无反省。太虚大师...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11)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灵塔,最近在重庆缙云山建成。正果法师塔,是中国佛教协会根据信徒的要求和追思法师业绩,决定并委托重庆市佛协在缙云山原汉藏教理院遗址修建。塔由重庆市佛教协会暨市有关部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于今年7月下旬竣工。新建的正果法师塔,是用绿色的上青石为料,塔身四角为云形翘角,十分精致、柱形塔尖的日月轮,象征光明。塔通高4.7来,比原建的太虚大师塔低0.2米,参差有致。塔周绕以石栏。塔正面“正果法师之塔”为赵朴初会长所书;左右联语:“论其生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职志”(上  相似文献   

10.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果法师离开我们已十周年了,但他慈祥的面貌一直辉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他的智慧启迪了我对怫学理论的探索。他为我们后一代佛教学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我有缘结识正果法师是在六十年代初中国佛学院在京成立之际。当时我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刚刚毕业的一个研究生,在北大讲授印度哲学史和印度佛教史,同时应聘为中国佛学院的教员,讲授印度哲学史课程。由于我每周要在法源寺佛学院住宿~、二天,因而有机会当面向法尊法师和正果法师讨教佛学、因明学等问题。我虽在北大系统地学习过印度哲学史,但对印度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分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而禅法的流行,据佛经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灵山会上。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拈花示众,众皆茫然,惟大迦叶以会心的微笑获得了佛祖的禅法真传,这就是佛教禅宗史上“拈花微笑”公案。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与融合,禅宗在中国形成了“一花开五叶”的盛况,其间,宗师辈出,禅法多样。禅宗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界最具生机和影响的宗派,禅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佛学大师太虚法师曾说过:“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然而,明清以降,禅宗日趋颓废。如何在当下将古老的禅文化发扬光大,如何借鉴和继…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9,(4)
惟贤法师早年出家,15岁即就读于汉藏教理院,追随太虚法师、印顺法师、喜饶加措喇嘛和雪松法师等,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法相唯识理论。曾主编《大雄》佛教月刊,主持多所佛学院的教学,出版有《惟贤法师诗文集》。现任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慈云寺住持。虽然已届八十高...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人间佛教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但由于初期缺乏有力的环境和基础,无法成系统的发展.当时主要是由太虚大师两次的到访而开始播下善的因缘,之后又有法舫法师、慈航法师、演培法师等人的短暂停留,为人间佛教在马来亚的传播与发展做出极具意义的贡献.人间佛教在马来西亚有系统的传扬与发展,是竺摩法师南渡槟城,并定居于此后才正式开启的.经过竺摩法师与其他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终于形成马来西亚佛教发展的主要主导思想之一.当今马来西亚人间佛教的发展,虽说主要受到台湾的影响,但太虚大师及其学生们的贡献,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演培法师继承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和人间佛教的发展理念,在汉传佛教的海外弘传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自称为"凡愚僧"的演培法师(1917-1996),是连接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求法于观宗寺弘法研究社、闽南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并曾亲近宝静、大醒、太虚、印顺等当代高僧。演培法师深受太虚大师倚重,25岁时即被任命筹办四川合江法王学院,后  相似文献   

16.
骆海飞 《法音》2021,(8):62-67
月西法师(1915-199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他早年就读于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深受太虚大师人生佛学理念的影响。人生佛教以人生为起点,以发展生存至于微妙,导人至于正觉为目的,为"人生的""群众的"而又"科学的"者也。^([1])月西法师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在不同的年代,因应潮流的起伏变迁,承接古圣先贤的思想,探求佛教的发展之路,走出了他不一样的佛教人生。  相似文献   

17.
公元8世纪末期在拉萨发生的吐蕃宗论,内涵深邃,殊难通达,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以来千余年,仍因之聚讼不已。民国时期,随着内地兴起藏传佛教热潮,佛教界对此事也颇为纠结。太虚大师根据自己的见地和法尊法师新译的资料,进行了理性的抉择。他解答了四个问题:第一、西藏所传支那和尚,是否可代表中国的禅宗?第二、支那和尚所立的宗,是否当时真是被破?第三、假使不真被破,为什么自认堕负而归?第四、若中国禅宗曾在西藏被破,此刻西藏的教理流到中国,禅宗是否同样的被破而不能成立?太虚大师对吐蕃宗论的抉择,高瞻远瞩,宗说兼通,深入浅出,契理契机,可视为结论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庞国婉 《法音》2000,(2):31-31
本刊讯1月19日,重庆佛教协会举办太虚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纪念会由原汉藏教理院学生惟贤、大果、竺霞法师发起;重庆周边的汉院学生赶来参加,重庆市委统战部徐登全副部长到会祝贺。太虚大师乃近代高僧,是提倡佛教革新的导师,毕生坚持整顿僧制,弘扬佛教文化真理,净化人生,创办僧教育,培养大量人材,弘扬人生佛教。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赞扬大师"平易近人,思想通泰"。海内外佛教徒均崇敬他,奉为一代佛教领袖。由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为当令广大佛教徒普遍认同,并得到实践和发扬。惟贤法师宣读了《太虚大师与人生…  相似文献   

19.
生活禅浅识     
生活禅浅识陈兵近几十年来,面对种种挑战和社会人心的种种问题,不少大德在探索应机弘法的路途中,共同认识到浓缩了印度佛学精髓、最具中华文化风格的祖师禅,是最当现代人机宜的法门,佛教振兴之机,端在禅宗。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之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是20世纪的思想家,也是在佛教信仰和佛学造诣方面的大师。梁漱溟在青年和晚年时代都有过长期的佛教修持经历。在他的著作中也表现了丰富的佛学理论,而且以西方哲学来解释古老的唯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