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连词的数量很多,它在句中表示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本文仅就连词“和”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谈几点看法。一、有关系“和”与无关系“和”形式逻辑的关系判断和联言判断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常使用连词“和”。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联言判断是同时断定几种思维对象的判断。连词“和”在这两种判断中表示了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②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例①是一个关系判断。它表明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有“邻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引言副词“就”、“再”、“才”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有一种用法是相同的,即出现在表时间意义的词语的后边,如: (1)明天就走 (2)明天再走 (3)明天才走我们把这类句子记为公式 (S)’T就/再、才VP 其中,T代表表时性词语,VP代表谓词性短语。T在这里重读,副词“就”“再”“才”轻读。我们把出现在(S)中的“就”“再”“才”看成时间副词,它们有共同点,即都可表示在T的时间内实现VP,但也有不同点,比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就认为,“就”“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或“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再”“表示一个动作将要在某一情况下出现”,“才”表示  相似文献   

3.
《逻辑与语言学习》一九八七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关于“除非”与“除了”》一文(以下简称《关》文)提出:“除非”与“除了”是两个意思相近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认为“除非……才……”与“除非……不……”两种格式表示的意思完全一样;“除了……才……”与“除了……不……”两种格式表示的意思也完全一样。这些句式中的“除非”和“除了”都可以用  相似文献   

4.
连词“并”能连接双音动词、动词性短语或分句,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一般用于书面语,口语中不大使用。例如: (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 (《现代汉语八百词》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第六十九条)  相似文献   

5.
“凡”、“凡是”的词性,颇多争议,给中学语法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语法知识短文中认为“凡是”是副词。(P 264)邢福义(1981)认为“‘凡’常常和‘是’结合成‘凡是’。‘凡是’相当于‘凡’,也是个表统指的数量代词。”黄伯荣、廖序东(1985 P 328下文凡注页码的均见黄著)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认为:“‘每、各、某、另、别、凡、本、其他、其余’也都是指示代词。”朱德熙(1984)认为:“‘光、就、单、凡’一类副词直接在名词前头出现的句子应该看成是省略了‘是’的紧缩形式。”宋秀令(1979)认为:“凡是……就(都)”是关联词语,同“只有……才”、“无论……都”一样,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作家戈尔丁说:"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而我想说,教育的智慧也不神秘玄乎,只要你去思考,去把握,它就在一些最平常的字眼中,"但是"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我发现它、实践它时,我很欣喜,也很想告诉你……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可以看到"但是"的解释是:连词,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的语气,往往与"虽然、尽管"等呼应。在语言应用中,它是一个常用词儿。然而,我们把它放在心理学的层面,它就呈多面性,具有魔变的效应。例如"我很努力","我很差",用"但是"可以连成:句  相似文献   

7.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年第2期《“的”字词组的构造与功能》一文谈到,“是……的”句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是”为动词,表示判断,“的”字跟它前面的词语组成“的”字词组,作“是”的宾语(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判断句——笔者)。另一种情况是,“是”为副词,表示强调,“的”是语气词(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动句或形句——笔者)。这两种情况即两种句式有时不易辨别,文章提出了两种区分方法。一是用“抽出法”:表示强调的“是……的”可以抽出来,全句结构不受影响,语义不变;表示判断的“是……的力不能抽出来,抽出后要么句子结构不完整,要么语义有变。一是看否定形式:表示判断的“是  相似文献   

8.
语气助词“了”通常有两种用法。它的第一种用法是:表示某件事或某个情况肯定已经发生了.如: ①刮风了。 (“刮风”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 ②他去打乒乓球了. (“打乒乓球”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 语气助词“了”的第二种用法是:表示一种新情况的出现。如: ①现在是冬天了,天气  相似文献   

9.
“但是”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在日常语言的运用中是极为常见的。它虽然不表示具体的概念意义,却有其丰富的逻辑含义,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用或不该用怎么用,都是大有学问的。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 小吉姆坐在一所新房子门口的台阶上玩。  相似文献   

10.
A+是+B 这是逻辑中表示性质命题的典型表达式。从语法结构来分析,“A”是主语,“是”是动词,“B”是宾语,这是个判断句。从语用结构来分析,“A”是话题(主题叙述的出发点),“是+B”是述题(对话题所作的说明)。如果作语义分析,“A+是+B”可以用来表示等同或归类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表示特征(这小孩是黄头发)、质料(那两套茶具是唐山瓷)、领有(这间教室是一个门)、比喻(人眼是秤)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除非”和“除了”是两个意思相近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相通的时候也有不相通的时候。当它们在句子中表示独一无二的条件时,二者相通,可以互换。例如:  相似文献   

12.
“有”除了表示确有、具有(“我有一张童年的照片”)和存在(“门前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以外,还有一种表示估量的用法,我们把这种由“有”做述语表示对主语进行估量的句子称为表示估量的“有”字句。这种“有”字句在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方面均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一、这种“有”字句谓语部分的基本结构是“有+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宾语部分是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因为估量必须有结果,不能只是孤伶伶的一个词。值得注意的是:用在“有”字句中的形容词只能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而不能是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例如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3.
说“除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除非”作联结词的复句,分别可以表示判断和推理,现分别讨论于后。一、表示判断在复句中,“除非”是表示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一般说,它有两种形式,即“除非……不”和“除非……才”。  相似文献   

14.
表示“存在、领有、达到某种性质或程度”等意义的“有”,是一个可以带宾语的动词,但它既不同于“骑(马)”、“写(字)”等只能带体词性宾语的体宾动词,也不同于“觉得(很好)”、“进行(谈判)”等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谓宾动词。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有”的“句法功能也很有特殊之处”。本文仅就有关“有”的宾语问题谈一点儿浅见,以就教于大家。“有”经常带名词性词语作宾语,也可以带形容词性词语或数量词组作宾语,这是无须多说的。“有”能否带动词性宾语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思维中,“只有……才”这种语言形式,通常表达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但并不是所有具有这种语词形式的判断都是假言判断。这是在分析研究逻辑与语言的关系时需要注意的。一在日常语言和书面材料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诸如此类的判断: ①只有大医院,才有条件做这种手术。②只有精神麻木不仁的人,才会对此无动于衷。这类判断属于哪一种判断形式呢?由于这类判断包含有联结词“只有……才”,所  相似文献   

16.
“meta”试析     
我们常看到读者把 metaphilosophy 译为“元哲学”,而且有的读者还解释“元哲学”中的“元”含有“基础”、“根源”、“开始”的意思,“元哲学”意指“基础哲学”,等等。不少读者这样理解 metaphilosophy 这门术语或学科,看来与我们把它译为“元哲学”是分不开的。有些读者对这种译法也有不同看法。对 metaphilosophy 究竟应怎样译才比较恰当呢? 关键问题是应如何译 meta 这一前缀。根据新英汉字典:met(a)-[构词成分]表示“位于……后”,“继……后”,“在中间”;表示“超越”,“总的”。根据《韦伯斯特第9版新大学字典》对meta的解释,除以上的意思以外,还有“更广泛的”和“超越的”意思,并举例如 metaphychology。还有一个解释说:meta与一个学科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要明确表示指人、物、事的名词是个单独个体,可以采用下列办法: (A)在这个名词前边用上数词“一”和适合的量词,如:一个运动员、一瓶酒、一种行为。 (B)在这个名词后边用上“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里“N+上”是一个常用的方位词短语。其中N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为单纯方位词。这种“N+上”的短语有三种类型。例如: 一组:楼上住的都是些有钱的人家。窗台上放着几盆花。二组:他谈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上的几点体会。在教学实习中他很努力,思想上也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量的思想问题也反映在学习上。三组:他十八岁上来到了这座城市。在这节骨眼上他又打退堂鼓了。从以上三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单纯方位词“上”在不同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所表示的语义不同。第一组:N+上表示具体的处所。第二组:N+上表示范围、方面等。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WHO)章程序言中给21世纪人类“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安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质虚弱。”新的医学模式提示,只有重视社会预防和提高心理素质,才能保证人的身心健康,社会才会安全安宁。因此,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解决人类心理健康问题有许多办法,如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们”是粘附在人称代词或者表示人的名词后表示复数的。但是,在某些方言中却不用“们”,如陕西商县话就采用声调变化来表示单数和复数的对立: [ηγ~(53)]我——[ηγ~(21)]我们 [t~-a~(53)]他——[t~-a~(21)]他们而不表示人的名词也常常可以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