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些年来,在关于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讨论中,学术界不少人认为,生产关系发展阶段可以超越,而生产力发展阶段却不可以超越。这种观点似乎比较全面:它既确认了某些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一事实,又强调了这些走  相似文献   

2.
近读《哲学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划分根据问题的探讨”栏的数篇文章,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所涉及到的社会形态演进规律、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超越等问题,颇有认识,获益甚多。但对其中某些问题,如丰子义同志在《关于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问题》(《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以下简称丰文)一文中提出的“具体到某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生产力来讲,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下,借助各种力量则是可以实  相似文献   

3.
他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某些特点》一文是以所谓“非资本主义道路”为幌子贩卖修正主义的“和平过渡”谬论的文章。该文分作两篇,分别刊登于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一九六五年第一期和第六期上。本文是该文的第二篇。本文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吹殖民地和半植民地国家可以在民主力量,即所谓民主知识分子、革命军官、大学生的领导下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而到达社会主义。作者公开宣称:“列宁从未认为,向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过渡的前景必须同无产阶级政党、同无产阶级专政相联系”,“断言过去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向社会进步道路过渡一定需要无产阶级专政,乃是对列宁所规定的原理的歪曲”。显然,作者明目张胆地反对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否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意义。作者为了论证其修正主义观点,用断章取义的手法,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话大加歪曲,并且宣称,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了所谓“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接着列宁发展了这种“理论”;说什么:“列宁把非资本主义发展看作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作者扬言,现在由于出现了新的历史条件,由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影响和帮助,对落后国家来说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大大地扩大了,而且也更加有利了。作者认为:非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国家形式是民族民主国家,而这种国家能够对已解放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经济进行根本的改造;并说这种国家是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还说民主力量,即民主知识分子、革命军官、大学生可以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他们“能够转到工人阶级的立场、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来”。事实上,作者把这些国家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国家的一小撮上层分子身上,而无视这些国家的人民革命力量,尤其突出的是:作者抹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独创性理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结束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初期,毛泽东基于世界历史视阈而开创社会主义世界历史的治国理政经典文献。以中国化世界历史理论为思想根据,毛泽东判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客观性、长期性、严峻性,从政治思想上筑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短期与长期、主题与前提、动力与保障的关系,在中国开创社会主义世界历史崭新篇章。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式发表60周年,坚持其形成和修改的世界历史视阈,汲取其开创社会主义世界历史的治国理政智慧,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新局面,具有伟大而恒久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实质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东方落后国家开辟了一条直接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证实了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中所提出的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预想。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最早肯定东方社会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俄国的民粹派。从19世纪下半叶起,围绕着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在民粹派和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作者不顾近年来一些民族民主国家中所发生的惨痛教训,美化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民族民主国家,把民族民主国家说成好像是当代“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形式,散布关于“和平过渡”的幻想。文章一开头就说,社会主义体系对于民族解放革命本身发展的速度、形式和途径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作者还谈到在反帝、民族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关系,片面地夸大客观因素的作用,抹煞民族民主国家实行自力更生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说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时起,就出现了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又说,任何一国,不论其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只要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帮助和支持,一般都能不经过资本主义,或者不必通过其所有阶段而向社会主义过渡。他还说,非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可能,并非因为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只要有了主观条件就已足够,而是因为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足够高的水平对非资本主义发展起着客观条件的作用。作者把世界上的民族民主国家分为两类。他认为:在第一类国家中,资本主义关系已得到一定发展,存在着或多或少发达的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共产党。在另一类国家中,或者根本不存在民族资产阶级,或者民族资产阶级微弱到还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已经形成的阶级来谈论。因此,在这里,劳动农民、手工业者、萌芽的工人阶级、民主知识分子和其他人民阶层结成联盟,而民主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代表领导这一联盟,领导这一政府。在这类条件下,民族民主国家也将是人民的政权,而且,“人民”这一范畴本身“可能还不具有明显的阶级色彩”。接着,作者断章取义地引证列宁的话:绝不能以关于这个或那个政府的成分问题来顶替阶级专政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说,在民族民主国家的政府成员中,工人和共产党人不一定占多数,只要在第一阶段主要使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保证对这一政府从下面施加充分的压力就行了。作者把古巴的社会主义革命说成是采取“和平方式”的。总之,他力图把民族民主国家说成是当代“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形式,暗示民族民主国家的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等革命力量不必准备在必要时推翻现存政权并进行武装斗争,实质上是要从思想上解除它们的武装。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是苏联科学院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研究所写的,但以《共产党人》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发表。它从许多方面阐述了苏联新领导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总的看法,显然是代表修正主义头子讲话的。这篇文章又臭又长,但由于它有比较大的代表性,所以一点未加删节,照译出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竭力宣扬修正主义的所谓“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认为“非资本主义发展”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已成为“现实”,民族解放革命完全用不着无产阶级的领导就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实际上是苏共修正主义者取消革命的老调——“和平过渡”论的变种。他们之所以在“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大作文章,只不过为了欺骗全世界的革命人民而已。现将文章的几个主要论点介绍如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有了新的特点;出现了实现这条道路的新的可能性。在一系列已获得解放的国家里,在各种不同条件下,通过各种不同方法实现这些可能性,这就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从前只有苏联边区各族人民和与苏联接壤的蒙古人民才能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而现在,在形成了强大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后,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内部已准备好走这条道路的国家面前都出现了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已获得解放的国家的出路只有一条——向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过渡。这是一条经过一般民主改革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种革命变化,并不一定要通过急剧爆发的形式或国内战争的形式。而且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里,可能形成这样一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这些条件使得向社会主义革命直接过渡成为可能和必然的。对于大多数已经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的国家来说,最近时期的任务是,扩大以准备向非资本主义道路过渡为目的的一般民主斗争。在彻底实现一般民主纲领的过程中,民族解放革命不可避免地要转变为社会革命,这种社会革命最终将转变为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革命。最近几年,在已获得解放的国家里,开始形成了新的政治力量——革命民主派,在没有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地方,它能够引导国家沿着非资本主义道路前进。这些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军官和大学生。他们基本上反映非剥削阶级(中农、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职员)的政治观点和利益。争取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斗争,必然会促使革命民主派的进步代表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这两种力量的联合形式和团结形式,以及这种团结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正在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威力的日益增长而变化。在新的条件下,解放斗争和正在开展的反对帝国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外国垄断组织的统治根源,取得国家在经济上的独立和人民的社会解放。社会主义国家将为已获得解放的民族把力量集中到社会经济进步的各种根本问题上创造前提。  相似文献   

8.
在没有经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是"早产",但决不能由此认为,在这样的国家不能搞社会主义。应辩证地理解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批判庸俗生产力论。在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人在选择建立何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时起决定的作用。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 这里所说的现时代,是指二次大战之后或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已不再是个别国家的孤立现象,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再给人以临近死亡的印象,两种制度谁战胜谁的问题不可能在可以预见到的时期内很快解决,而是进入了一个相峙、共处的阶段。在这个新时期,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  相似文献   

10.
梁玉成  贾梦真 《学海》2023,(5):118-131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国际力量深刻调整,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因此,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之间的区别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认为中西方现代化道路差异的核心在于金融资本主义和工业社会主义之争。美国视市场经济为价值理性,发展到以新自由主义为意识形态的金融资本主义阶段;中国坚持发展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市场经济视为工具理性,妥善处理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本文通过中国和西方社会结构对比和历史对比,将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和工业社会主义作为理想类型,用以分析中美社会。置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中国社会学需要回应中国社会的真问题,具备时代性和国际视野。最后,本文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值得关注的社会学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谈民族民主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问题。作者大谈“不发达国家在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却避而不谈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国家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把民族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首要的革命斗争任务。作者完全混淆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线,抹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原则区别,企图用阶级调和论代替阶级斗争观点,用改良道路代替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作者胡说什么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在亚非民族民主国家里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执行着无产阶级专政的一定职能”,它“在客观上体现着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原则”。按照作者的看法,亚非地区的无产阶级可以完全放弃在民族民主革命甚至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权。作者企图对亚非人民进行说教:他们完全可以建立没有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似乎不经过革命斗争,不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亚非国家就能够过渡到社会主义。文章的后半部详细叙述了一些亚非国家向“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过程。作者大谈这些国家里的“社会主义因素”,似乎这些国家里的一些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的政党空喊几句“社会主义”的口号,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一些不痛不痒的改良工作,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了。因此,作者所说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十足的小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与科学的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要求什么样的国家,这是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重要议题。资本主义国家以资产阶级社会为根基,它同无产阶级要求的国家存在着本质区别。从现代国家到国家完全消亡的历史演进过程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或“(半资产阶级)国家”、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四个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以彻底打碎传统国家机器为首要条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是推动实现人的解放的政治形式。“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在狭义上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的制度形式,在广义上还包括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制度形式。《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现代国家观,对于我们准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方位和制度特征,以及充分发挥现代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所有制上的优势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编辑部:拙作《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哲学思考》在贵刊1987年第11期上刊登后,我陆续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其中有两封信较有代表性,现寄上,供你们参考。这两封信反映了两种不向的观点。一种观点期望对东方社会超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命运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瑞 《现代哲学》2001,26(4):13-20
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调适和改革,从传统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滞后和失误,在从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向现代形态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苏联、东欧等国家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倒向了资本主义轨道,世界社会主义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低潮,处于痛苦的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未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在一些商品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不发展的落后国家中取得胜利,这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生产全面社会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过程中的结果。一方面,社会主义在一些落后国家中获得胜利,是资本主义临近末  相似文献   

16.
现代资本主义确实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特点,很需要进行再认识。但是,有的同志在对它的再认识时,不能认清时代的大潮流,说什么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帝国主义的观点已经过时,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融合”、“趋同”,这都是很错误的。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分析它的本质及其新发展,把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大趋势。这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段忠桥 《哲学动态》2006,1(11):25-29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渐衰落和最终解体,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特别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开始引起英美马克思主义者的极大重视并迅速成为他们研究的主题。从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虽然他们都坚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并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都认为应动员人民积极参加反对资本主义和创建社会主义的斗争,但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却存在明显的分歧,因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一个方向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G.A·科亨和约翰·罗默为代表,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就在于它更为平等,而这一点在经…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江丹林,孙麾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从现象上看,是对他50年代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的否定。据此有人认定,马克思晚年改变了他以前一贯坚持的关于社会发展“单线论”的观点,而重新选择了“多线论”的立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单线论”错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发展的理论,变成了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多线论”则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多元发展的论述突现出来,否定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把各个民族的发展看作是彼此独立的互不联系的历史进程。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人类社会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特殊道路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单线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被普遍认为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更替理论的正统解释,因为斯大林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所有制形态依次更替机械地理解成人类社会的单线发展模式。随着“单线论”愈来愈无法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各个不同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多线论”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意大利学者翁贝托·梅洛蒂所著《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一书,具体提出了对马克思历史发展概念的“复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对资本主义的塑造,工业帝国主义渐变为信息帝国主义。信息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阶段。无论是工业帝国主义,还是信息帝国主义,其本质都是垄断,前者更多的是垄断物质资源,后者更倾向于垄断知识和信息。信息帝国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复兴创造了高度成熟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信息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必将推动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更大尺度上、以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视角理解列宁帝国主义论,不能以50年、100年的时间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逻辑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实践中日益彰显出伟大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20.
激进的民主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形式,它废除一切现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统治关系,并且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中为个人和群体的充分自决创造条件.现存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都声称它们具有历史的合法性或者说合法的历史地位,因为它们创造出一种加速的工业化,而且达到了一种比在传统资本主义的框架中可能有的更高水平的社会公正.但是,无论在哪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中,都还不具备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实力.而且,资本主义社会也已使其社会制度适应了所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并学习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