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24~25日,由韩国庆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韩国庆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南京大学,以及韩国中央大学、仁荷大学、朝鲜大学、东亚大学、蔚山科学大学和庆尚大学的30余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2.
李退溪是朝鲜李朝的著名朱子学者,被称为"朝鲜的朱子"、"东方百世之士"。他是严正而系统地辨斥阳明学的第一个朱子学者,拉开了朝鲜时代阳明学辨斥史的序幕。本文首先分析《传习录论辩》中的"至善"论辩和"知行合一"论辩,检讨李退溪辨斥阳明学的具体内容。然后采用"庄敬本体"和"悦乐本体"的图式,说明李退溪排斥阳明学的原因。退溪认为,根据朱子学,可以实现他所想的为圣之学,故反对阳明违背朱子的格物说而建立"心即理"。尤其是,退溪以庄敬心体反对阳明的悦乐心体以为放荡,"类禅"。这样,阳明学被退溪学激烈批判,在韩国迟迟不振,几乎没有机会给韩国儒学添加悦乐本体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儒学传播到朝鲜半岛后,经高丽朝的白颐正、李齐贤、李樯、郑梦周和朝鲜朝的郑道传等儒家,通过亲明、排佛、崇儒,成为一种体系化了的理念和道德准则。到了朝鲜朝统治的500年间,儒学特别是朱子学,不仅在学术文化,而且在政治、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已成为指导理念和实践纲领。从此,朱子学在韩国思想史上成为一种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指导思想体系。那么,朱子学是如何在朝鲜朝  相似文献   

4.
教会的兴旺是因为许多有信心的主的门徒,像一粒粒落在地里的麦子,他们治死自己结出了丰硕果实。这里要介绍的是一位朝鲜族老弟兄,他是柳河教会的名誉长老——李敬洙。 李弟兄于1910年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青道郡。7岁时随父母迁入我国辽宁省西凤县务农。17岁时为了逃荒,重新回到朝鲜信仪州,辗转于豆腐房、自行车修理部、米糖店以打小工维持生计。 面对艰难的生活环境,他对空哀叹过自己  相似文献   

5.
实学与东亚社会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姜日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近年来,中国的实学研究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不小的反响。这之中,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平教授等撰写、安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一书是一部独具一格的论著。韩国的李佑成先...  相似文献   

6.
访问韩国“国子监”观感高成鸢我访韩期间,在汉城从事研究的南开大学韩国史专家曹中屏教授告我:成均馆(相当于中国旧时的国子监兼翰林院)崔根德馆长要亲自宴请我。这种高规格的接待,对我来说,既有些出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不过是中国文化的研究者,但适逢我的课...  相似文献   

7.
<正>8月15日上午,韩国世界金仙学会会长崔炳柱和韩国神仙学校教授金成焕一行18人来中国道教协会访问。客人们先后参拜了北京白云观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和北京白云观管委会主任李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1910~1945年被日本占领、其后又曾被美军占领的韩国,从60年代开始依据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凭借美国的大量经济援助,通过韩国人民的勤奋劳动,终于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走向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商业社会。在物质条件有所好转后,经受过被异族占领的民族痛苦的韩国学者,从70年代开始,开展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发掘工作。他们首先着手研究的就是朝鲜时代民族精神的代表退溪李滉和栗  相似文献   

9.
一2 0 0 2年 3月 2 1日 ,《韩国实学思想史》首发式暨东亚实学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张世昶先生莅临并致词 ,他对中国学者关注韩国文化、韩国实学表示感谢 ,对主编葛荣晋教授及各位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祝愿韩中两国加强文化交流 ,发展传统友谊。首都师范大学校长王万良先生回顾了与各位学者通力合作 ,出版《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历程。王万良校长说 :“这次《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出版 ,是我们以往未尽之意的展开 ,正所谓八年铸一书。”朝鲜实学发端于 17世纪初 ,中经经世致用实学、利用厚生实学、实事求是实学三个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无神论》2021,(2):49-55
自韩朝分治之后,源于对共产主义、朝鲜社会制度的否定和对朝鲜宗教政策的不满,韩国基督教界随即开始通过对朝传教进行自我主张的表达。其传教理论主要历经北进统一论、对话型传教论、吸收型统一论与共存型社会福祉传教论4个阶段,通过广播传教、建立专门针对对朝鲜的传教组织、气球传教、脱北者传教及经第三国传教等手段,至今为止已达70年之久。总的来说,韩国基督教界的对朝传教不仅无视朝鲜的宗教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朝鲜半岛局势走向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应韩国大巡真理会及其创办的大真大学邀请,中国道教协会访问团一行访问了韩国. 访问团团长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道长.一同出访的有国家宗教局外事司肖德雄先生,浙江天台山桐柏宫住持张高澄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国际部副主任尹志华博士,北京大学王宗昱教授、金勋教授,宗教文化出版社编审霍克功博士以及中国道教学院林永峰老师,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田世春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国际部李晋女士等,共10人.我是一起出访的4位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韩国的儒教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韩国儒教思想史的特点(一)儒教的传入要想寻找儒教思想传入朝鲜的渊源,不能不重视上古时代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交通和民族迁徙关系。史籍和甲骨文资料业已证实,在公元前13世纪,即已出现从大陆向朝鲜半岛的民族迁徙。由此可以想见,伴随着民族迁徙,殷末的文化也传入了韩国。然而,儒教思想较系统地传入韩国却是与汉字的传入同步的。在古朝鲜时期,汉文和中国式的官职及礼仪制度已经传入韩国,并在当时社会的部分阶层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1月14—15日,首届希伯来圣经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以及马来西亚沙巴神学院、苏黎世大学等多个海内外高校的十几位学者和研究生聚集一堂,围绕"希伯来圣经研究"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李炽昌教授发起,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中国的朱子学传入韩国后,经过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韩国性理学。韩国朝鲜朝前期,为了树立并巩固统治理念,学者们主要关注如何在现实中实现真正的善并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四端七情论争”。而到了朝鲜后期,面对壬辰倭乱与丙子胡乱导致的萧条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中,有五篇论述了中国逻辑史的内容。这五篇论文是:傅永庆的《先秦语言逻辑》(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温公颐教授)、李卒的《中国逻辑史中的谬误理论》、杨哲昆的《公孙龙子名辩思想与名辩方法分析》、赵继伦的《论<墨辩>的逻辑类型》、颜华东的《论王充关于论证的逻辑思想》(后四篇均为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崔清田副教授)。这五篇论文经国内同行专家的审阅鉴定,以及由李先焜教授和蔡伯铭教授分别担任主席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持下的认真答辩,被认为在中国逻辑史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办,"万千心理"出版与文化机构协办的第六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在南开大学成功举办。"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是由八位心理学家在2008年发起的,除本届论坛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乐国安教授外,其他七位分别是(以姓氏笔画为序):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  相似文献   

17.
儒教文化是韩国有史以来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沿存两千余年,到了现代社会,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还保留着其地位。其中安东地区的儒教文化在韩国保存得最完善,因而称之为"邹鲁之乡"。安东儒教文化形成于大约公元前2世纪,到了朝鲜,儒学占了近乎国教的地位。退溪李滉在韩国历史上不仅是最著名的学者,也是非常优秀的教育家。退溪过世以后,他的学术师承集团汇集成的退溪学派在安东地区形成。安东作为在韩国同姓村落最发达的地区,不仅有两班贵族的同姓村落"班村",还形成婚班文化。21世纪企业文化继续保留着儒教的人文精神,进而创新出注重个人能力提拔的企业精神。其结果是韩国儒学重新介入国民教育,或融入国民精神中,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了另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26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刘森林教授组织发起的"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岭南堂召开.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辽宁大学陆杰荣教授、山东大学何中华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刘怀玉教授等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该会.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24日至28日,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宾馆召开了由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武汉大学宗教学系、光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光山净居寺与天台宗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社科院黄心川教授、杨曾文教授、南开大学孙昌武教授、武汉  相似文献   

20.
正学者档案哈全安Ha Quanan1961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回族,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1991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先后受聘华东师大紫江学者讲座教授和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现任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教授,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政协文化和文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