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正式使用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最早出现在建筑界。“后现代主义”的提出是缘于设计领域对长期统摄设计思想的现代主义理性化思维的反叛。后现代主义在否定现代主义纯功能化思想造成的冷漠设计时,高举人文主义旗帜进行设计革命,倡导“文化设计”和“自由设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设计领域的影响首先是从建筑领域开始的,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建筑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特点具有决定性因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案例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对未来建筑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涛 《美与时代》2004,(2):42-43
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及室内环境设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大胆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其积极的、合理的内涵对当今建筑及室内环境设计仍具有指导意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各种文化矛盾纷纷暴露出来。随着哲学、美学、文学艺术领域的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兴起,设计领域受其影响,也投入到这场变革浪潮中来,它在对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反思和批判中,逐渐对其修正和超越,产生了多元的反主流设计思潮,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新思潮。它形…  相似文献   

4.
从后现代主义思维策略看医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后现代主义思维策略看医学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7)邱鸿钟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的转型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现代主义一样,当代“多国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特征带来了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反...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只是对现代主义的几何风格、功能主义和技术至上论的反叛,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选择。后现代设计风格所强调的重点就是设计的文化内涵,主张弘扬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注重人性化、风格化,并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展现了一种新的美学精神和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语言游戏——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现代主义相反对的后现代主义是60年代兴起于法国、美国等地并迅速波及全球的一种文化思潮.它以解构中心的多元世界观、用文本话语论替代世界本体论等为特征.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利奥塔则是后结构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于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至今仍是研究后现代主义问题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一元论、绝对主义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多元中心的,讲究选择性,所以从这点来看,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二元对抗理论最大的反抗,也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规范的偏离。文章以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对比的视角分析,力图唤起我国设计师的责任心,协助推动并实现构建中国设计力。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思维方式这个根基去清理繁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梳理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些头绪。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知性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加以比较,大致可以在宏观的哲学背景下给出它的哲学定位。 首先,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来源看,它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思潮的反叛,是对科学的明晰性、确定性要求的拒绝,因而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反动”.后现代主义伦理学蕴含了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理清后现代主义的相对主义及其与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后现代的道德与后现代伦理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社会伦理学的研究和现实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伦理观所倡导的理性与伦理的异位和由此导致的种种危机的基础上,克服了后现代主义对“伦理”的单向度拒斥,认为必须以生态伦理转向实现对以往伦理观的批判和超越,在此基础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转变现代主义思维为基本立场,以克服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虚无为价值旨趣,进行了一场捍卫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保卫战”——实现了生态伦理转向.  相似文献   

11.
在对传统的态度上,后现代主义也表现得开放而宽容.实际上,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拨,但同时它又承认受益于现代主义,并没有像现代主义一样采取全盘否定传统的极端态度,而是通过将其与传统风格综合而最终超越它.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油画属于引进的外来艺术.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大型美术作品展中,是大画种之一.在中国的美术院校及综合大学美术专业教学中,已成为了一门主干课程之一.油画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复兴.当今的中国画坛,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油画家们和理论家们,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西方发展了几百年的油画历程完全地、快速地演习了一遍,基本模式与西方的轨迹相同.在西方的学院中,油画作为一种专业或科、系早已没有了,随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到来,装置、行为、观念、多媒体等艺术品种的出现,油画似乎已成为艺术博物馆中的珍藏经典,已非主流,已走向边缘,逐步离"当代"远去.于是,人们在思考,随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画坛的不断渗透,我们的油画专业会消逝吗?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以下几种说法;吉姆·莱文认为:从战后到60年代,现代主义得到了发展但逐渐衰微,是后现代主义逐渐成长并日益显著的时期;70年代是后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并存的10年;而7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便居领先地位。丹尼尔·贝尔认为:那些还追求形式的有序、统一性的美学特征的革命,就是现代主义的,而把现代主义当作一种还在传统"艺术"概念屏幕上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策略、研究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主张建构新的心理学研究模式,被视为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  相似文献   

15.
一、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1、何谓“后现代” 当前欧洲思潮环绕着一个重要名辞讨论,就是所谓“后现代”的争论和界定,卡平灵(kaplam)在其书《后现代主义的“非内容”理论及实践》中指出,后现代的观念是从现代发展出来而对现代文明的“文化突破”(culture break或译作对现代文明的“文化中断”),也可说是对启蒙运动塑造的科学和理性文明加以全面反叛。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5,(6):162-165
教育从现代主义走入后现代有其内在的隐匿逻辑线索,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如何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将这条线索展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真正的反思。文章从现代主义教育入手,阐明现代主义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澄清对现代主义普遍性的反抗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述去知识权威化与批判教育学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理论核心,最后指出了对主体性以及偶然性的高估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的总体局限,其与对去知识权威化的批判教育学的再批判一同构成了对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势头强劲的思潮出现在文化领域.这股思潮率先出现在了建筑、电影和美术等领域,后来又发展到哲学、文学等领域中.这个庞杂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理论被冠之以"后现代主义"的名称.历史学通常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被卷入"后现代主义"潮流的学科.70年代,西方史学受其影响,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历史研究方向,以及历史实践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渗入到历史学领域后,历史学更为深刻地反思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尤其是在史学认识论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史学的根基——历史客观性问题提出了挑战,使现代史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直到90年代末,国内史学界才稍稍有人关注后现代主义,并陆续有所介绍,此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不断扩大,引起了史学界的热烈讨论.本文试图通过概括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客观性的颠覆性阐述,以及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的热烈讨论,来展示后现代思潮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运动发展的同时,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悄然兴起。平面构成对现代主义运动影响至深,尤其是在建筑设计中。文章重在分析平面构成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通过探究平面构成设计中的相关构成要素,对平面构成设计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一同展开论述,分析平面构成和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施工、理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构成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后现代美学思潮下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以个性化、多元化为风格的主要理念和以设计的不确定性、人文眼光对待设计和强调符号语义在设计中作用等为主要特点的后现代美学思潮下建筑装饰设计。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首届“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5月10日至14日在西安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等30多个单位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讨论要点综述如下。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第一种意见是对美国杜克大学弗·杰姆逊教授的观点的转述,认为后现代文化是继早期资本主义的现实主义,帝国主义的现代主义之后,在本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思潮,是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化资本主义、多国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这是从时代性上对后现代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