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所谓“钓鱼”是市中心一项新的游戏项目,每个鱼竿5元钱,不限时间,只要把池子里的鱼用空钩钓出,这条鱼就免费赠送。池子里鱼很多,也很大,每条都有两三斤重。再看那鱼竿,只是一根细细的竹子,哪能承受鱼的挣扎?许多人都只是围在池边看鱼,说着“这条鱼好大”之类的话。同行的小刘却跃跃欲试,上前租了个钓竿。只见他把空钩往水岸一放,摆出一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阵势。可是,过了许久,没有鱼愿买他的账,众人直摆头,议论纷纷。小刘见状,提起鱼竿往鱼群密集处下钩,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轻轻地碰着钩子。小刘恍然大悟,用手牵住鱼线,专往…  相似文献   

2.
强者鱼     
鱼缸里养了四条鱼。 每次吃食,都是那条最小的鱼在上下窜动抢鱼食吃。我称它为“强者鱼”。虽然它每次都很忙,但吃到的鱼食却很少。  相似文献   

3.
河里有一种鱼,不但个性急躁,而且善斗好勇。有一天,它在河里游耍,游到了一座桥下,不小心撞到了桥墩上,这条鱼很恼火,张大了嘴巴,连鱼翅都竖了起来,只是因为桥墩碰疼了它,它浮出水面,怒气冲冲,大有一番和桥墩争个高低的架式。一只捕鱼的水鸟看见了,急速飞过来叼走了这条鱼。这是《二鱼说》里的一则故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得太快而触到了别的物体,不知道责怪自己,反而妄肆其愤,以至于破腹而死,实在是可悲。苏东坡说这就是妄怒以招悔,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鱼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人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这是对的。反过来想,只要有矛盾,就…  相似文献   

4.
一.个性问题之——挑食的孩子 观察实录一:在进行餐前活动“歌手大比拼”临近结束时,教师吩咐各个组的值日生去分发碗筷,配班老师开始分菜。缪若汐离开座位看了看自己盘子里的菜然后过来跟着分菜的配班教师。配班教师问:“怎么了”,缪若汐不说话,看了看自己的盘子又看了看配班教师,配班教师又问:“你不想吃鱼吗?”缪若汐点了点头。配班教师拿走了她盘子里的鱼,缪若汐一蹦一跳面带笑容的回到了位子上。  相似文献   

5.
同心的力量     
马婷婷 《天风》2009,(4):53-53
从前,有两个人在荒凉的旷野行走,他们一点食物都没有了。这时候,有一个好心人送给他们两样东西:一篓鱼和一根鱼竿。  相似文献   

6.
1.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语译:北海里有鱼,名叫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之大,变化之后就成了鸟,名叫鹏.鹏的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之大,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像是天上的云.这只鸟在海风发起时将前往南海,南海是天造的池子.)  相似文献   

7.
奇怪的命令     
一天,一个旅行者骑着马赶路时,天下了大雨,浑身变得又湿又冷。后来他终于来到了县城的一家小客店。客店里挤满了人,使他无法去接近火。这时他喊出客店老板说:“拿点鱼去喂喂我的马。”老板说:“马并不吃鱼呀!”旅行者接着说:“不要紧,按我告诉你的去做。”客店中的人群听到这奇怪的命令,都纷纷跑去看马吃鱼。这样整个房里只剩下旅行者一个人,他在火旁边坐了下来,暖和自己。当客店老板和那一群人回来时,老板说:“你的马不吃鱼。”旅行者答道:“不要紧,把鱼放在桌上,等我把衣服烤干了,我自己来吃它。”奇怪的命令  相似文献   

8.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喜爱钓鱼。一天,他命才子解缙和自己一块到御花园中的池塘里钓鱼。解缙一连钓了好几条,而朱元璋的鱼竿却纹丝不动,朱元璋顿时面带怒色。解缙心想,皇上是乘兴而来,如果一尾鱼也钓不到,万一他恼羞成怒,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想个办法让皇上高兴。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笑着对皇上说:“启奏万岁,那小小的鱼儿是个非常机灵、识礼的小东西。”朱元璋一时不解其意,问道:“此话怎讲。”解缙稍加思索,便吟了一首《钓鱼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皇上一条鱼也没钓到,正在烦恼之中,一听此诗,顿觉自己至  相似文献   

9.
庄子《大宗师》篇借孔子的口说:“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同篇又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意思很清楚:人和鱼一样,要有一个合宜的生活环境,才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其乐融融,以致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所谓与环境融为一体,也就是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与天地融为一体,但庄子这里没有说“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天地”,而这个说法不论按古代的语言或庄子的思想看,都是一种很顺当的说法,但庄子却未用此说,而特别要说“人相忘乎道术”,那末“道术”在这里又如何与鱼的“江湖”相对应,成为人的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朱敦儒“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唐伯虎“问渠勾当乎生事,不弄纶竿便读书”;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千百年来,骚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钓鱼诗词,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就是重视直觉体悟式的思维。什么是直觉体悟式的思维?我们举一个例子:《庄子·秋水》篇记载,有一次庄子与惠施游玩于安徽凤阳县北的濠水边。庄子说:“惠施,你看鱼游的多么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呀。”惠施反问说:你不是鱼,你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你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否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所以我不能知道你;同样的道理,你不是鱼,你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庄子对此的回答是;“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时,你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发…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不够好     
“今天不够好”。这是我一个朋友书房墙上贴的一幅字,第一次看时,首先吸引我的,是那5个字,每一笔都颇见功力,特别是“天”字最后一捺,直欲破壁而出。我知道他的书法曾获过大奖,不过现在他却很少写字,只是偶尔自娱一下。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6)
<正>经文:太14:13-21;可6:30-44"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也把那两条鱼分给众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主耶稣所行的"五饼二鱼让五千人吃饱"(除妇女孩子外约有五千人,实际上约有一万人)的神迹,能给我们不少启发和帮助。一、勇于面对难题,设法积极解决门徒遇到需让约一万人吃饱的重大难题时,所采取的行动是:请主耶稣"叫众人散开",好让他们"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参太14:15)。门徒采取的是消极面对困难的态度。而主耶稣却不是这样,他对门徒说:"不用他们去,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八卦图的视向李庆详在当前的“易”学研究领域,存在着一种模糊认识,这就是八卦图的视向。关于这一点,人们普遍认为,当描绘八卦图时,从里往外看和从外往里看,结果是一样的。当问及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的视向时,人们大多数认为,其视向是一致的:要么都往里看...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看一眼,会觉得他挺聪明;有的人,看来看去,都觉得他生来就与“聪明”二字无缘。但他并非不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被一种外在的傻劲掩盖着,你无法一下子看出来。这种聪明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相似文献   

16.
不宜开展类似“混水摸鱼”的游艺活动齐岳云我在某企业青少年文化宫里,看到一个叫“混水摸鱼”的游艺节目:一个大布口袋里装有五种颜色的硬纸块剪成的“鱼”,伍角钱一摸,如摸到红色的“鱼”是一等奖,摸到蓝色的“鱼”是二等奖……。奖品有香烟、饮料、糖果等。有一次...  相似文献   

17.
饵,本来是31鱼上钩的食物。但这一计谋已广泛运用于人类的相互竞争,古今中外的许多政要兵家争相运用饵的计谋。下举数例。 一,以地作饵张仪做了秦国的丞相,为了破坏齐楚联盟,亲自往见楚王。楚怀王素慕张仪才能,很高兴地接见了他。并问“先生光临敝国,有何见教?”张仪道,“臣奉秦王之命,大王若肯与齐绝交,与秦联盟,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怀王大喜,便与齐绝交,派使去秦受地。使到秦国,谁知张仪才说,“只是六里,怎会是六百里呢?”使者回报,怀王大怒,兴兵代秦,楚又大败,反而丧失了汉中之地。 二,以色作饵公元 16…  相似文献   

18.
某处教会,近来出现信徒二次受浸的事,有些堂点负责人竟也支持。问其何故?答复是:“我们原来受浸礼是在浸礼池中进行的,现有人传讲圣经,我们才晓得浸礼池受浸,是违背圣经的。‘因为我的百姓作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2:13)所以,受浸礼要在活水的泉源中,就是要在流通的河水中,不能在人制作的池子里,因为这是‘恶事’。那些在浸礼地中受过浸礼  相似文献   

19.
鲫鱼上钩     
刘锴 《思维与智慧》2005,(11):58-58
一条鲫鱼顺着鱼饵的香味游过来.向鱼饵看了一下.“真不错,是块美昧的东西。”它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它记得不少同伴就是贪食鱼饵而断送了性命。鲫鱼赶紧游开:“不能吃.这准是鱼饵。”  相似文献   

20.
张海燕 《美与时代》2013,(12):15-15
很喜欢王菲演唱的《传奇》,给人一种波澜不惊却空灵澄澈的震撼。一直认为“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只是美丽的、理想主义的浪漫,但是,在2011年5月26日我却亲历了“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