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湾、港澳近些年来掀起了《周易》研究热潮。1968年11月12日,台湾政府明确规定孙中山百龄晋一诞辰这一天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节”,自此以来,文人学士莫不注重《周易》以及诗、书、礼、春秋四经的研究。一“易学应用之研究”“台湾中华民国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以“易学应用之研究”为题,邀约海内外精擅易学者撰写易学文稿。1975年,台湾中华书局出版了由陈立夫主编的《易学应用之研究》第一辑。1982年6月,又出版了本书的第二辑。这两部书写作历时8年,收入论文21篇,计60多万字,为近年来台湾学者对《周易》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称:“本辑之旨,重在应用, 相似文献
2.
善是道德价值。它是私意的表达。因此,《老子》认为,善恶是非不分,需要破除。言即知识,是对事实的陈述。它有所限定,即局限性,彼此有别,因此也要放弃。有即万物。有具有主体性。有即现象,为假,不是事物的本来。事物的本来即道。作为本来的道,即本、即生。作为本的道是某种可能性,故不可说。作为生的道,未能成形,故不可说。道不可道。假的有、巧的真、善的名都遮蔽了道:事物的本来。故需要反,即还原。 相似文献
3.
4.
《老子》正像军事哲学《孙子》那样,是当时政治哲学的另一座高峰,可惜先秦的历史文化条件及后来的思想文化专制主义早已使它变形失真。帛书《老子》(下简称帛本)证明今本错讹甚多,而楚简《老子》(简称简本)又证明连帛本也出现许多讹误。简、帛两本对于老子的研究大有解疑去讹、拨乱反正之功,为《老子》研究的突破提供了锐利武器。但是,从已出版帛本的注译看,框套今本者多,订正讹误者少;以古从今者众,用古正今者寡;谨慎保守有余,信古从真不足。对帛书老子的研究、开发、利用极为不够:第 相似文献
6.
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曾任哈佛大学历史学、政治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理事会学术政策主任,主要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史和思想史,专长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其主要著作有:《陈独秀和对现代西方的认可》、《儒家思想的几种倾向》、《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等,其中《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是西方汉学界第一本有影响的专论先秦思想史的大部头专著。史华慈的文化观主要包括:世界文明具有普遍性,因为人类共有着同一个经验世界;文明与文明之间具有可交流性,而且正是在交流当中文…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老子》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楚简《老子》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对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儒道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老子哲学中“有”“无”的关系问题;关于今本《老子》的作者;如何认识楚简《老子》甲、乙、丙本的文本构成等。 相似文献
8.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备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校订】 (1) 本章第四句,《韩非子·解老》作“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唐傅奕校定《老子》古本亦同此,河上公、王弼两本和其它版本或碑刻都作“人之生,动之死地”,这两种不同的句法,前一种比后一种多四个字,意思较为明显,又与下文“生生之厚”句有联系,今从《韩非子》。但“民”和“人”在字义上是有区别的,“民”是统治者对于被统治者的称呼,“人”是泛指一切人类而言,本章说的是人类生死问题,与国家政治无关,今从诸本把“民”字改作“人”字,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10.
《老子》一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仅由于它提出了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哲学范畴——“道”;更重要的在于它比较深刻地、自觉地探索了人类认识活动的某些方面,从而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神秘主义的认识论——这几乎是人们公认的关于《老子》认识论的性质和特征。对《老子》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老子”公案自古至今,到二十世纪初“古史辨”派再度为此引发了数十年的激烈争辩。七十年代帛书《老子》、九十年代竹简《老子》的发现,令汉语学界一片兴奋,皆以为“老子”公案可以就此了结。本文经过冷静的分析与检讨,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就我们现有的材料,尚不足以了结“老子”公案。因此我们还需要等待新的发现、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一”除了是个数词而外,它还是一种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多义概念。它不仅对于各学派是不确定的,就是同一位思想家,它也是多义的。拙文拟从分析《老子》《管子》的“一”、“得一”、“执一”入手,看“一”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然后再看不同学派对“一”的运用、发挥,从而说明一个模糊哲学概念后来演变为一统的政治、经济概念。 相似文献
17.
18.
《老子指归》的美学思想是严君平的无为道家哲学思想在审美方面的反映,它是西汉道家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它认为由世俗欲望引发的声色之美是低等的,它有害于身心安宁;真正高级的美是在否定外在声色之美的基础上所达到的虚无境界的心灵之美,是心灵自由自在的审美理想境界.美是客观存在的,不要去追求声色之美,大自然自有其外在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读了刘笑敢先生著的《老子》(世界哲学家丛书之一,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97年版)真让人耳目一新。这本著作,思想深刻、架构新颖、方法独到,确是作者千虑一得的结果。刘著重新诠释了老子的思想,用一种新的体系架构了老子的思想。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从《诗经)}、《楚辞》看老子的年代”和第二章“《诗经》、《楚辞》之不同的年代意义”是运用诠释学方法作出的考证性文字;以下各章为架构体系的文字,第三章提出老子思想的中心价值:自然;第四章论述老子思想中的原则方法:无为;第五章是关于自然与无为的经验性论证:正与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老子指归>为西汉严君平原著,汉唐时期严君平在蜀中一直倍受尊崇,其书对<老子想尔注>产生了重要影响,两者的密切关系从一个侧面说明<老子想尔注>出于三张之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