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应强 《天风》2006,(7):30-34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创建"和谐教堂"是《圣经》的要求,是教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基督教会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时代见证。本文主要通过当代著名神学家史丹利·葛伦斯(Stanley J.Grenz)所提倡的团契神学的角度来分析,创建"和谐教堂"具有充分的圣经基础和神学依据,创建和谐教堂是教会发展的自身需要和时代的召唤,是坚持三自爱国原则办好教会的体现,也是深化神学思想建设的具体体现。实践《圣经》中的团契教导,对于促进教会和谐,保证教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无疑对提高教会的社会形象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推动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耿卫忠 《天风》2008,(14):32-33
根据圣经教导和基督教会的传统与教义,基督徒非常注重各种关系的和谐,比如神人和好,信徒合一;家庭和睦,邻朋友好;主仆和洽,官民和顺等.  相似文献   

4.
圣经中没有构建和谐社会的说法,但圣经中的一些观念与和谐社会的理想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几个圣经观念的探讨,尝试寻求基督徒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圣经依据。通过对"约"的观念、"和好"的观念、"爱"与"公义"的观念、"国度"的观念及"安息年"与"禧年"的观念等的分析,指出这些圣经的观念的确隐含有和谐社会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苏志明 《天风》2009,(7):30-31
“和”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和合”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华和首要价值。圣经向我们揭示和谐是神人和好的终极目标,通过和好,万物终将回归和谐(参赛65:25;弗1:10;西1:20)。圣经教导人怎样与神和好,同时也指示人怎样走向和谐。本文主要描述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复合作为使和好成为可能,分别阐释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受造物因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复合作为,能有合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是一种以"爱的宗教"和"和好的福音"著称的世界伦理宗教,蕴含丰富的和谐伦理资源。基督教和谐伦理的一个根本理念和主题是重新寻获和谐统一的世界,重建"神-人-自然-世界"的和谐统一。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即终极性的和谐、救赎性的和谐、爱的和谐和关系性的和谐探讨基督教和谐伦理的本质,指出贯穿基督教和谐伦理思想的主线是"关系性"或"相互关联性"。基督教的和谐伦理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和谐理论的完善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华耀增 《天风》2006,(7):4-6
从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的“和”,涵盖着一切“和好”、“和睦”、“和谐”、“和平”、“和好”、“和睦”、“和谐”等词在《圣经·新约》希腊原文皆为近义词。当前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平安世界的理想和目标,是符合圣经教训,更是符合上帝对人世间美好旨意,符合上帝之本性的。  相似文献   

8.
贺永花 《天风》2006,(19):32-35
圣经的各卷在阐述和睦时都各具特色,但“和睦”观在《马太福音》中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和直接。《马太福音》着重突出“福音是全人类的福音、和好的福音”之信息,可以说,无论对于以色列人还是对于外邦人而言,《马太福音》的出现无疑是开始了历史上新的、光明的一页。本文试从《马太福音》入手,对基督教的“和睦观”作一探讨。思考如何把基督的信仰体现在基督徒的生活实践中,使基督徒的神学思考不是闭门造车,使基督教的一些观念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进程中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维洲 《天风》2008,(5):38-39
引言 从圣经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确实能深化基督教教义中的和谐理念,也能更进一步探讨教会和神学院校如何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国天主教广大神长教友应尽的本分。其实,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中,我们就可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关于实现社会和谐的理念,如鼓励信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与人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等,而这  相似文献   

11.
自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奋斗目标以来,全国人民一致拥护。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归纳为28个字,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目标更加具体化。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中充满着“爱”与“和好”等教义,因为我们相信的福音核心内容就是人与神和好,从而人与人也能和好。倡导神学思想建设的丁光训主教文集,英文版书名是《爱是永不止息》、《神就是爱》。早在1986年,他给神学毕业生的一次讲话就以“人心向往和好”为题。他当时就指…  相似文献   

12.
李保乐 《天风》2009,(5):15-15
有人说"和谐"一词意为人人都有饭吃,个个皆有发言权,此话虽不能完全诠释"和谐"之意境,但仔细琢磨,倒还真是有点意思在里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一词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概括.今天,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与基督教历来所倡导的,圣经中蕴含丰富的"和睦","和好"、 "和平"的福音,或"三和神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体现基督徒信仰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堂,是和谐精神集中展示的地方.那么如何才称得上和谐教堂昵?对这个问题,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不尽相同,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3.
李顺华 《天风》2006,(5):33-35
《路得记》是整本圣经当中以女人命名的两篇当中的一篇,虽然短小但很精湛,其中充满了路得、拿俄米和波阿斯之间相互的爱,也揭示了人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苦难和忍受苦难的人生态度,而正是这种人们之间相互的爱,以及正确的苦难观,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才得以构建与强固。  相似文献   

14.
吴伟庆 《天风》2010,(9):18-20
基督教是一个十分注重“和谐”的宗教,在圣经中“和谐”又常被称作“和好”、“和睦”或“和平”,基督教所传的福音常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参徒10:36;弗2:17)或是“和好的道理”(参林后5:18—20),因为基督来到世界,就是要在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参弗2:14—15;赛65:17—25)建立和平,正因为如此,基督被称为“和平之君”(参赛9:6)。  相似文献   

15.
王以诺 《天风》2005,(3):32-32
圣经共有66卷,1189章,31102节,98万字左右,然而"桥"这个字在圣经中是没有的,但是,我们知道基督就是"桥",他在宇宙中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基督带来和好。 起初,在伊甸园中始祖与神面对面,与神有非常亲密的关系,始祖犯罪后,就被赶出伊旬园,神和人关系就"中断"了。基督在神和人之间所起的桥梁的作用包括关系的连接、生命的连接和能力的连接。  相似文献   

16.
岳清华 《天风》2010,(9):24-25
被称为“和平的福音”的基督教,其圣经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承载着神人和好、人人和平、人物和谐的美好信息。因此,积极创建和谐教堂、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符合圣经主旨。一、多角度诠释中国教会创建和谐教会的神学价值,激发信徒创建和谐教堂的信仰热情树立正确的圣经观才能建立信徒和谐健康的生命!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思想,教会的活动来自神学思想的支撑。多角度、多层面诠释圣经和谐之价值,才能增加教会在创建和谐教堂这一事工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11)
正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教会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事工和长远目标。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圣经做出合乎时代的、合宜的阐释是必须的。当代福音派神学家阿勒特(Craig D.Allert)指出,诉诸圣经为权威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诉诸恰当的解释(参见阿勒特:《圣经不是从天掉下来的?》,曾景恒译,香港:基道出版社,2015年,第253页)。圣经最核心的观念是爱与和好,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宗教界始终不懈努力的目标。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是中国的一种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在我国,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五大宗教间和睦相处,荣辱与共。由此可以想见,如果缺少中国信教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就少了一支重要力量。在基督教的历史上,在《创世记》、《以赛亚书》等新旧约圣经部分经卷的章节中,已经给人类勾画出…  相似文献   

19.
北京有位网络作家,叫老酷.他曾经致力于批判基督教信仰,代表作《蛮横的甲方——重读<旧约全书>》.在旧约圣经中,上帝与人立约,因此上帝就是甲方.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就是置疑旧约圣经里的上帝,是一位残暴的、蛮横的上帝.这篇文章不仅被收入他的批评、杂文合集《林中响箭》,还很快被方舟子放在批判基督教的专辑里面.  相似文献   

20.
刘宗昌 《天风》2006,(5):24-26
我们要用敬仰,谦恭的态度,效法周围人的长处,学习人的优点。在学习中长进,在效法中和谐,尽心爱神,关爱生命。还要和睦人、恩待人、善待人、尊重人、安慰人、服事人、顺服人、怜悯人、体恤人,达到爱人如己。因此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和好、相爱、和平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掘人的创造活力,回归圣经,借助神学,找回人的价值,尊严和完美的人格,只有自我和好才是社会和谐工程的保障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