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三理"和谐教育是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全面发展的命题是基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任务而提出来的.开展伦理、心理、生理即"三理"和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找到了促进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切入点.道德科学本身内含着人的品德、人的心理意识和人的行为活动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了人的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从学科理论联系上看,"三理"和谐教育符合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三理"教育实践上看,人的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分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的道德品质与人的心理意识、人的行为活动的交互作用的链条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这些都验证了加强"三理"和谐教育符合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世富 《心理学报》1984,17(4):101-108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拉祜族和哈尼族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富有成效。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在他们向成人过渡时期,本民族都认可他们的独立感和成人感,尊重和信任他们,并让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他们的小团体或同辈集体符合青少年的归属需要。小团体在使其成员的品德和行为相符于本民族的行为准则方面,至为重要。 两个民族利用每一时机和各种方式帮助青少年发展良好的品德,教育他们向榜样学习并组织他们从直接经验学习。  相似文献   

3.
马百泉 《美与时代》2004,(12):32-34
书法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教育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感情,促进青少年爱国观念的形成。书法应是美育的重要媒介。书法可以促进青少年认知发展及个性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整体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那么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到底如何呢?沈德立教授主编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这部专著作了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最要好同伴吸烟、青少年个性特征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一所重点中学的1042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被试自我报告他们和最要好同伴的吸烟行为,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结果表明:(1)吸烟和不吸烟的青少年在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与不吸烟青少年相比,吸烟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遵从动机和更低的自我效能感;(2)青少年的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与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间存在显著关系.遵从动机高、自我效能感低的青少年,其最要好同伴吸烟率要显著地高于遵从动机低、自我效能感高的青少年;(3)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吸烟行为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4)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既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直接作用,又通过自我效能感、遵从动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但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直接作用要大于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呈现新的特点。青少年的宗教认同呈发展的态势,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及家庭的影响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认同性原因;青少年成长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内在需求性原因;宗教信仰与道德认同、礼俗认同、人际交往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是青少年选择信仰宗教的道德价值性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呈现新的特点。青少年的宗教认同呈发展的态势,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及家庭的影响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认同性原因;青少年成长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内在需求性原因;宗教信仰与道德认同、礼俗认同、人际交往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是青少年选择信仰宗教的道德价值性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发展的今日之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价值的多元化必然引起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巨大变化,这对于本来社会适应性较弱的青少年来说,更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举国关注且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痛定思痛     
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集体自焚事件,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只要人性还没有泯灭干净,面对这样的惨剧,任何人都无法不为之心痛.痛恨法轮功的残忍,痛心痴迷者的不悟.尤其使人心痛的,是两位花季少女竟在她们母亲的带领下自愿纵火焚身!本来是各种爱心中最伟大、也最无私的母爱,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残忍?本来是人生旅途最天真烂漫、最鲜活生动的青少年时代,为什么会自愿让它化为滚滚黑烟?在科学昌明的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如此的愚昧,相信什么法轮功,相信什么成神成仙,并且在首都天安门广场把他们的痴迷付诸行动?事情怎么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相似文献   

10.
化冰为水     
当今时代,面对经济、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急剧变化、变动的现实,人们的心理经受着种种冲击、压力,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着振荡、波动,导致心理疾患在人群中发生率大为增高。而对于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这必然导致青少年发病率日益增加。本文是在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一个学生的个案,通过分析其基本情况,成因,得出诊断结论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全国大城市抽样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640中国青少年(平均年龄14.5岁)以及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参加了一次全国城市青少年抽样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师生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如学生成绩,心理健康,利他行为和问题行为).结果发现师生关系与青少年发展有很高的相关,甚至超过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发展的相关.另外,师生关系等与青少年发展的相关程度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此研究的发现指出教师在中国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一个正在起步的研究领域--非父母成人(包括教师)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青少年在情绪体验及情绪调节上发展迅速。文化价值以及社会规范是个体情绪调节及策略使用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关于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结论大多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以西方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然而,中国文化中关于情绪调节的价值和要求均与典型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近年来,研究者对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发现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以减弱调节策略的运用为主导,并形成了非享乐主义的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迅猛发展的中国建筑领域,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人们强烈意识到传统要素理念在建筑中的作用。以中国本土建筑建筑师王澍为例,结合文献阅读、建筑解析等方法,探讨他在建筑设计中融情于景的设计手法、自由表达的设计理念、诗意般的建筑空间意象,用最朴实无华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文人建筑师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建筑界的认可,为中国本土建筑发展另辟蹊径,同时给中国本土建筑师和学者们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我国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做好中学生品德教育工作是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构架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中学生品德教育工作普遍存在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学品德教育存在更大问题,因此需要农村学校、家庭、社会、中学生四个方面协调一致,共同怒力丰富、创造农村中学品德教育的方式,促进农村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最新研究发现,情绪强度会影响健康个体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然而,至今尚未有研究考察情绪强度对不同抑郁症状青少年策略选择的影响。对此,本研究通过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划分出无抑郁、阈下抑郁和抑郁症青少年,进而考察其在面对高-低强度积极-消极日常情绪事件时选择认知重评和认知沉浸的差异。结果发现:当面对高强度积极情绪、低强度积极情绪和低强度消极情绪时,三组被试的策略选择均无显著差异;当面对高强度消极情绪时,无抑郁青少年比阈下抑郁和抑郁症青少年更多选择认知重评而更少选择认知沉浸,但阈下抑郁和抑郁症青少年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抑郁症状青少年在面对不同强度和效价情绪时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存在差异,表现为高强度消极情绪下抑郁症状越多的青少年越少选择认知重评而越多选择认知沉浸。这一发现有助于识别和干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期是领导力发展的最佳时机和关键时机。青少年领导力发展是指对青少年所实施的帮助其增强领导力意识、发展领导力素质及掌握领导力技巧的各种经历或活动。本文在回顾国内外青少年领导力发展的模式、途径和内容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领导力发展的未来研究趋势,主要包括:(1)青少年领导力发展理论模式的实证检验;(2)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青少年领导力发展的实证探索;(3)中国背景下青少年领导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作为福柯口中未被规训的反常的自我,往往成为社会边缘的存在,其文化性又往往与主流社会保持着区分的抵抗意识.《小时代》超现实且背离逻辑的叙事营造出的青春“乌托邦”激发了青少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彰显自我诉求与对抗反抗“价值”教条之时却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全球资本主义的亚文化逻辑中,引发的效应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在步入消费时代的最显著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网络成瘾、暴力网络游戏和网络不良行为等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子,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等青少年犯罪的保护性因子,共同影响着青少年心理、行为和社会性的发展。未来研究可以以犯罪青少年为对象,使用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挖掘更多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网络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中学生科学创造力测验施测于英国6所中学的1190名青少年及中国2所中学的1087名青少年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在14岁时要下降;11-13岁、14-16岁是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二,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性别差异。英国女生的科学创造力比男生强,差异显著;中国男生的科学创造力比女生强,差异不显著;第三,中英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中国青少年明显高于英国青少年,但中国青少年在其它方面的科学创造力及总成绩则明显低于英国青少年;第四,中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的科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时期,但也是情绪最易起伏波动的时期。不稳定的情绪状态对他们的智力活动会造成干扰和冲击,使他们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知识技能的掌握,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