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信息利学证明,人类从物质到精神的反映,是借助于信息作为中介完成的,信息是人类社会、生物等不同领域联系的一种重要的中介。过去人们研究认识,只讲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而没有探究物质与精神、意识之间,有无中介环节。现在看来信息就是这个中介环节,是联系实践与认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媒介。外部世界对于人的影响在人的头脑中反映成为人的感觉,人接触的事物现象可以类比为信息源,感觉起着检验信息的作用。感官是人类感受信息的器官,它产生的反应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神经系统相当于信息传输系统,即通信系统,大脑则起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践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方式日益重要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来,虚拟实践之所以可能,在于现实的人的超本性。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活动;但在活动主体、中介与客体以及功能上都有明显区别。作为人类新型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的出现引起了人类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时代问题。只有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对这些问题给以科学解答,才能引导虚拟实践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物质的概念是从自然科学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丰富起来的。这个过程理所当然与社会实践的历史相结合。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在历史观、实践观和整体观上探讨和丰富了有关物质概念的新含义。1.以实践为中介的物质观。葛兰西在马克思的有关“中介”理论之上,提出的“实践一元论”,认为人类正是通过实践才将物质和精神、人和自然统一起来。因此,决不可以把物质作为它本身来考察,必须社会地、历史地把其作为生产所组织起来的东西来考察。卢卡奇也认为,一切物质或实在都不是纯客观的,都渗透着主观的、历史的和社会实践的因素。施密特突…  相似文献   

4.
论坛荟萃     
夏甄陶:实践—认识系统中主—客体相关联的物质中介 主体和客体作为实践—认识系统的“解剖”结构中互相关联的两极,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的二项式关系。在主体和客体这两个单元子系统之间,还有一个把它们关联起来并借以发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中介单元子系统。这就是说,主体和客体这两个单元  相似文献   

5.
论主客间认识关系的主体间情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认识活动直接涉及两类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以及主体与主体的互识(交流、传讯)关系。正象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必须以主体间交往实践或社会互动为前提一样,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也直接以主体间的社会交流为前提。主客间认识关系总是现实地被主体间关系所中介,总是在一定的主体间社会传讯的情境下发生和实现。哲学认识论,作为人类  相似文献   

6.
一、实践系统运动规律。首先,实践具有整体化的趋势。它表现为全方位性、国际性、也体现为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的一体化和经济、政治、文化实践的整体协调等等。其次,实践活动呈有序化趋势。实践结构划分为主体,技术中介系统,客体,协调实践过程,使其有序化的反馈系统这样四个环节。第三,实践具有优化趋势。它一方面指实践系统本身诸要素结构方式优化,另一方面指实践效果不断优化。二、实践间隔化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人类主体所进行的某些活动和环节逐渐从人身上分化出去,交由工具这种人造物去完成,从而使主客体的相互作用间隔化。  相似文献   

7.
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主体间的交往问题正在悄悄地成为我国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这标志着我们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化。因为,从理论上看,只有建构起合理的交往范式,才能真正发展起以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统一为基本内涵的实践哲学;而从实践上看,随着困扰人类的物质匮乏问题的相对缓解,通过语言等中介建立起的主体间性结构在未来人类生存中将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介,作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理论界关于“中介”问题的系统研究综述如下。一、关于中介的涵义和本质在讨论中,研究者一般都先从词源学、语义学的角度、对“中介”的原初概念规定作了考察、分析。指出,“中介”一词,汉语释为“中间媒介”。德语为“Vermittlung”,意为“居间联系”。作为哲学范畴,这里所谓“间”,显然是指矛盾运动过程的“间”。即“中介”介于或居于矛盾运动过程的“中间”或“之间”。  相似文献   

9.
实践规律简析陶富源(安徽师范大学政法经济系)1规律,从其内容的角度说,可以作如下分类:客观世界的规律,即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世界的规律,即认识规律与思维规律;实践规律,即作为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中介的实践过程本身的规律;以及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实践哲学具有一个完整的义理系统,贯穿其道德形而上学、实用人类学、教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等等,从本体与现象的绝对划分开始,为绝对的道德价值在理性世界确定其先天来源,开出法权学说和美德学说,在经验世界中考察人的自然禀赋在符合理性理念的政治国家中如何发展到与理性的自主运用相互协调的状态,并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人类作为一个总体而整体地道德化的无穷的进程。由于缺少物质实践的观念,其义理系统中也存在逻辑跳跃。  相似文献   

11.
理论是人们观察现实、解释现实和规范自己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理论框架不同,人们所理解的现实和对现实的要求就迥然不同。在这个意义上,包括哲学在内的任何理论都是作为观念形态的理解方式和行为模式而存在的。 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总是使作为观念形态的理论模式同人类的现实存在处于矛盾之中,现实总是要求并迫使理论更新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和引导人类新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便决定了包括哲学在内的各种理论模式的历史演化和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12.
论自尊的心理意义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杨丽珠  张丽华 《心理学探新》2003,23(4):10-12,16
自尊以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和贡献而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自尊作为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儿童的情感、动机、社会适应性行为、认知活动及其品德等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的发展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与动物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差异、人类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与价值秩序、人类与动物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三个角度可以厘清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关系的基础;以目的正当性、手段正当性、结果正当性作为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评价标准,能够为人类利用动物提供道德正当性辩护;以人类生存原则、人类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人类有限发展原则作为动物利用的伦理边界,可以为动物利用的实践提供明确而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文明是关于一个国家和社会开化程度和进步状况的总体评价性概念,是对人类调整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关系的实践能力的价值认定,是人类作为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实践能力的价值标识.本文探讨了文明内蕴的三层含义和其所体现的客观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内在规定,文明的内在结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提示了社会主义文明观作为新型文明观的三个基本特征;阐发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所应该遵循的四个重要原则,以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人作为一种源于自然界又不同于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类存在,不仅面临着"生存"问题,更因其自身的特性,同时还要"生活",要追求"发展",人的生存是真、善、美的统一.天然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保障,而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必然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改造天然自然形成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具有自然性和人工性,在自然人工化的过程中,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重要手段,从而实现人类作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总被引:190,自引:6,他引:184  
温忠麟  侯杰泰  张雷 《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讨论了调节变量的概念和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并简要介绍了中介变量的概念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从研究目的、关联概念、典型模型、变量的位置和功能、效应的估计和检验方法等角度,对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以及相应的模型做了系统的比较。作为应用例子,在儿童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中分析和比较了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的批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卢卡奇是20世纪最权威的和最具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说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权威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因为,他的理论是以实践为导向或面向实践的,而且致力于改变世界。当然,这一理论包含着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中介系统——从确立最抽象的方法论和人类学的基础到勾画彻底重建个体社会和共同体的具体方案。但是,对一种理论来说,以实践为导向,首先意味着它必须是批判性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社会行为方式、文化领域,都不应被视为可孤立地思考、公正地描述、不考虑价值判断的分析和解释,或可作纯粹理解的既定对象。整个社会领域,包括已经被改造成为我们最接近的环境的那部分自然界,都必须看作是一种人的产品。因此,作为历史的一个阶段,它是满足且也破坏人类渴望的一项未完成的工作。对于任何有意义的人类未来来说,这些生活方式都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它们也有着显著的局限性,即削弱人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给人类带来连续不断的痛苦和苦难,因此是有待克服的。在辩证的扬弃,(Aufhebung)的这个意义上说,卢卡奇是一位第一流的批判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在人类认知系统中,语言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为我们审视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思路。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产生于人类交往实践,在人类认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人工智能中语言问题的探究发现,人工智能存在语义理解的形式化缺陷、机器思维的意识难题、人类知识的表示困境和人工学习的社会化瓶颈等问题,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本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根本分野。正如人工语言的工具性那样,人工智能也同样是工具性的,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是对人类智能的辅助和强化。  相似文献   

19.
略论生态文明意识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玲 《道德与文明》2011,(2):125-128
建构生态文明需要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作为人的活动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以人为主体,是人指向自然方式的表征。而把人和自然联结起来的方式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生态文明意识所包含的要素包括生态主体意识、生态对象意识和中介意识。建构生态文明意识,即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建构生态主体意识、生态对象意识和把生态主体与客体联结起来的中介意识。为此,必须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产力观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实践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不是以实体思维方式或客体思维方式思考生产力问题的生产力观,而是以实践思维方式思考生产力问题的实践的生产力观(简称实践生产力观)。实践生产力观对旧哲学生产力观的变革和创新,实质上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角度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人理解为从事自由自觉活动的人,即实践的人;把作为人的活动对象的自然理解为人的实践本质对象化的自然,即人化自然;把作为人的活动对象的社会理解为人的实践本质对象化的社会,即人类社会;把作为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