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诚 《法音》2002,(11)
公元2002年10月29日,中国佛教代表团全体同仁与韩国、日本三国佛弟子欢聚汉城,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自已故赵朴初居士提出了“黄金纽带”伟大构想之后,三国佛子应声而起,积极回应。在中国、韩国、日本多次聚会,倡导和发扬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祈祷三国及世界灾难不生、福寿绵延。今天,中、韩、日三国佛教界的领袖和广大佛子,同临盛会,发无上心,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相信佛陀的慈光会普照大地,利益群生,三国佛子爱好和平和慈济众生的悲愿会在佛陀的慈力呵护下,如愿所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2.
心皓 《法音》2008,(9):20-24
佛教三部大经之中,《法华经》历来被誉为成佛的法华.这部经倡导修行以一佛乘为归.将大乘菩萨行者称为佛子、如来使。经中把佛子定义为明了佛乘、修习六度的菩萨,佛子应当具足定慧双修、精进求道、忍辱大力、对机说法等等的德行。关于佛子这一名称的来由,《法华经·譬喻品》说到,舍利弗尊者听闻了佛陀应三请方说的一乘妙法以后.欢喜表白说:“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现代的知识份子,如果认同佛教的旨趣,有不少人把研习佛教经典看作是接受佛陀的教育,把身体力行佛陀的思想视为生命艺术的实践。这些不是出家人,他们在世间多半有家庭、事业;也不一定是居士,不一定做早晚课,不一定曾拜在师父的门下或是参加佛教的团体。他们是相当入世的,人数众多,中外皆有。本文谈佛陀教育,即以这群人为对象,所谈的不是制式的教育,而是近乎佛学的普及教育、社会教育、或是终身教育。推动这种佛陀教育的理想,须有三个支撑:其一是需要良好的传播管道,以使得佛教的文物典籍能无障碍的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其二是需要提供…  相似文献   

4.
赵朴初会长在佛协四届二次会议上拈出关于提倡人间佛教、发扬三大优良传统的问题,实为当前佛教界开展爱国爱教工作的重要课题。世界上任何事业,如果不植根于现实,不适应时代潮流,不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它就没有生命力。我想佛教事业也不例外。佛陀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枯。”要继承中国的佛教事业:一不能脱离时代;二不能脱离国家;三不能脱离人民。否则便是空谈。中国佛教有二千年的悠久历史,其间,由于历代高僧大德们遵循佛陀的教导,结合我国的国情,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1,(5)
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继往开来的优秀佛子,佛教也因此在社会上才有存在的真实价值。天台、华严、慈恩、三论、密等各宗派都有一套严密的教学系统,由浅至深,次第学修。而净土法门,虽广大圆融,万法悉备,但因向来不重师承,不立次第,偏重于  相似文献   

6.
邱晓风 《法音》2022,(10):60-62
<正>圆瑛法师不仅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佛教领袖,也是一位慈善事业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他把佛陀教法与慈善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他不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佛教义理,还身体力行的推动佛陀教法与慈善事业的发展,其慈善言行值得我们深挖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世与弘扬,需要清净的僧伽。在佛陀时代,佛陀以崇高的人格与清净的智慧,制订律仪,摄受僧众于清净的僧团中。弟子在僧团中依止阿黎而学习修行,这是佛陀为未来弟子的教育方式所作的典范。佛法传到中国,随着丛林与清规的建立,僧教育逐渐演变成家风式的师徒制教育。到了本世纪初,为了因应清末排佛思想所遗留下来“庙产兴学运动”的破坏,同时为了复兴佛教,培育优秀的僧材,因此产生了中西合并式的佛学院,以有计划、有体制的方式,来长期培育僧材。一个世纪以来,佛学院以其学院式的教育确实为中国佛教培养了大批人材,为…  相似文献   

8.
真禅 《佛教文化》1991,(3):32-34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了解脱生死的涅槃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广作福利,以嘉惠群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发扬佛教这一优良传统,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这一时代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方立天先生是国内著名的佛教研究专家,他新近推出的巨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借用近代以来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范畴,建构其中国佛教哲学的体系,体大思精,可谓是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的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把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分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修养论),并对各种概念、学说和流派加以细致地梳理;纵向是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历史考察。这种考察始于印度文明史的开端,以佛教出现后的历史为重点线索,从佛陀在世时2500年前一贯而下,直到真正的中国特色的佛教产生及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从…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1,(2)
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宏船老法师于1990年12月25日下午2时30分安祥舍报,享年84岁。宏老原籍福建晋江,早岁披缁,后赴南洋弘法,开创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曾任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等职。宏老生前十分关心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对各地寺院的修复,僧才的培养,弘法事业的开展,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对泉州承天寺的恢复和重建,宏老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使这座千年古刹轮奂一新。宏老在弘法利生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为恢复和发展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关系作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佛教史册,成为鼓舞佛子精进佛事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既是汉魏以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也与隋唐社会环境和帝王的三教政策密切相关,它是隋唐多元文化格局中与儒佛道三教关系下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成果。对于中国佛教宗派如何评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作为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其主流思想如来藏佛性论是否背离了真正的佛教?本文认为,契理与契机是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佛教藉着怎样的文化载体,其随机教化的方便与印度是否一样,而在于其根本的宗旨与佛陀创教的本怀是否一致。中国佛教宗派的理论具有儒学化、道学化的特色,但并不能由此而否定或不承认其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及与之根本上的一致。中国佛教的儒道化色彩,并不影响中国佛教仍然是"佛教"。  相似文献   

12.
人间佛教是佛教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坚——市民阶层的宗教需求而进行自身改革,以期提升人的精神品格,净化社会的20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她继承着汉传大乘佛教的优良传统,其影响至少已扩展到全球华人社会。人间佛教的源头在佛陀时代的原始佛教,而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本有的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记文学是佛教在汉地阐扬、发展的重要形式,具体可分为佛陀传记、印土圣贤传记(佛弟子传)、中国僧尼传记及其他类型传记4种类型。笔者提出,对佛教传记文学的属性、研究范畴和佛教传记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佛教文明的交流性是佛教思想文化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是佛教文化成为全球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基础.但是对于佛教思想交流性本质的发掘与论证,还需要系统地学术探索与建构.以释迦牟尼及原始佛教思想的交流性问题为核心议题,分别从以生命为本位问题的佛陀哲学观,以慈悲、无常、无我为主轴的佛陀真理观,以"四大教法"为思想原则的佛陀诠释观...  相似文献   

15.
印度佛教产生前,吠陀教占据社会的主流思想地位。它的一些典籍透露了当时的社会妇德观念,这种观念在传递过程中对佛教的妇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佛陀吸收前者的文化传统,形成佛教的妇德观念。随着佛教的发展,它的妇德观念因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呈现出诸多的独特品质。同时,伴随着佛教向中国的传播,中印两种妇德文化发生了碰撞和融合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访印纪实     
印度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应迹的地方,是全世界佛教徒向往的圣地。只要是到过佛陀故乡的人.都是有善根、有福德、累劫修因、与佛有殊胜因缘的人。冈此朝拜佛陀圣迹,成为佛教徒心目中无上荣光的一件大事。佛教徒有千千万万,真正能实现这一夙愿的又有几人?在佛阳慈光的加被下,我有幸随中因佛教代表团出访印度.朝拜佛陀成道、说法、涅导的子进.深感同缘殊胜.嘉会难逢。谨以抽笔.纪此胜事,与广大读行分享朝圣的喜悦。途经曼谷拜见僧王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至辉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应全印比丘僧伽会的邀请出访印度。访问途中…  相似文献   

17.
明生 《法音》2012,(9):27-29
慈善是佛教徒践行佛法的行化之门,其源头乃是本自佛陀的出世本怀。尤其在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佛教慈善理念的开展与实践贯穿着整个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良好的慈善形象和社会功能,是当前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世界人民沟通的和谐平台。所以,强调和探讨慈善理念的回归与当下之实践,对佛教慈善事业在未来的行化度世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佛陀本怀的慈善理念《华严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意思是说,一切诸法都是从心地流出,对诸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佛教僧团管理在凝聚僧众信仰、促进佛教健康传承发展、协调与世俗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佛教早期,僧伽是比较松散的组织,僧团管理主要依靠佛陀说法、戒律以及师徒的联系来维系;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最初完全依古印度佛教的戒律,至道安提出《僧尼轨范》,由此开启了中国佛教僧团管理的新篇章。而作为佛教中国化典型体现的禅宗,其僧团管理无疑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通过改革开放以来,身为玉佛寺方丈、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的真禅法师,在上海地区所从事的弘法利生活动,关心佛教教育、注重慈善事业、弘扬文化传统,为上海佛教事业之发展、逐步构建了上海地区“都市佛教”之发展形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弘扬近代佛教传统,重建人间佛教风骨。二十世纪以来,上海佛教可谓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中心。民国年间,是佛教由传统而近代的转型时期,同时也是得风气之先的上海佛教繁荣期。上海佛教一改其在传统佛教史上无甚地位作用的旧姿态,顺应时代之发展,一跃而居于近代中国佛教改革振兴的前列。第二,光大佛教文化构建文字弘法模式。上海佛教在大力发展佛教文化事业方面,曾给当代中国佛教以极大影响。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古刹名寺及佛教团体,相继成立有各种类型的佛学院、佛迦培训班,佛教图书馆或阅览室等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近代上海佛教的影响。所以,当代上海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其深厚的基础。真禅法师十分关心佛教的文化教育事业,把它们作为上海佛教发展的基础。第三,初中佛陀遗教,广作弘法利生之业。真禅法师一生关心社会慈善事业,从80年代起,在真禅法师的率领下,上海佛教界的僧众及其居士,本着人间佛教、弘法利生的弘誓大愿,在关心、赞助社会福利事业及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校徽在闪光     
我有一枚小小的校徽,白底红字。象征:我的心田 —洁白:我的青春 —火红, ·28.启迪美好希望的升腾。这枚校徽,是何等珍贵,“中国佛学院”每个字都闪烁着光辉: 历经风霜的考验, 追求真理的启示, 凝聚爱国的热忱, 彰显佛陀的慈悲; 中国佛教的重托, 五局佛代会的期望; 衬和平的向往, 时乎等的崇尚。我为此而喜乐、自豪,因为它有活泼的生命:亲证实德能 —佛陀的功德,追求真善美 —佛教的使命,呵,校徽,闪光,闪光!为着你,我把一顾虔诚的心献上。愿佛陀加被,我们在佛法的修学中,真正让你—闪九飞校徽在闪光@印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