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公私观念构成了中国人行动逻辑的深层基础,而公私差异生成了中国人行动逻辑的特殊主义特性.在"差序格局"与"伦理本住"的社会生活中,"天下为公"的理想、"大公无私"的品格、"崇公抑私"的手段所衍生的"公"的观念却始终是一种基于私人关系的圈层意识,无法超越"一己之私"的范畴,故而思想界多有诟病.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并积淀扎根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公私观念,对于国人之公共参与行为、公民精神培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国人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或动机的约束上.将公私看作是绝对冲突、势不两立的双方,并且将与个体自我有关的一切方面都归入"私"的范畴而视作必须灭绝铲除之列,如此逆人天性而行,则实际结果只能是公私关系的扭曲和逆转,只能是正常、正当的"公"与正常、正当的"私"的两败俱伤.追求程序公平,必然要肯定"合理之私";强调结果公平,必然要奉行"尚公之道".所以,培育公民精神,推进社会公平,需要大力提倡"尚公重私"的公私观.  相似文献   

8.
9.
谭培文 《学海》2004,1(1):5-10
所谓马克思的利益观,即关于利益决定思想、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性观念.马克思利益观是否能中国化?它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主要对中国哪些领域、在多大程度上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中国化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中国化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如何?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利益观中国化课题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Notes and news     
《Pastoral Psychology》1964,15(3):57-58
  相似文献   

14.
15.
Notes and news     
《Pastoral Psychology》1963,14(4):53-56
  相似文献   

16.
Notes and news     
《Pastoral Psychology》1963,14(1):57-60
  相似文献   

17.
Notes and news     
《Pastoral Psychology》1963,14(7):59-60
  相似文献   

18.
Notes and news     
《Pastoral Psychology》1959,10(5):57-58
  相似文献   

19.
Notes and news     
《Pastoral Psychology》1959,10(9):62-62
  相似文献   

20.
Notes and News     
《Pastoral Psychology》1959,10(8):62-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