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概念     
1.知识分为(a)普遍承认的概念(太阳、月亮、智慧、灵魂)和(b)有待证明的概念(例如确证宇宙是由包含在另一球体中的球面组成的;或者是在时间中被创造的)。每个概念都必定有一个更普遍的概念在它之前存在着。但是,那个概念的最终建立却无需和在它之先的概念相关联。必然的存在和可能的存在就是这样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无需人们去构想一个包含着它们的东西,它们本身就是清楚、明白的自明概  相似文献   

2.
论虚概念     
叶建柱  应向东 《现代哲学》2004,19(2):115-120
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的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的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的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是非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3.
论概念空间     
人类的认识结果往往是以概念的形式加以确定和传播,因此,概念本身就成为我们讨论人类认识的主要对象,哲学的反思正是我们对概念本身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论患者最佳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何为患者最佳利益尚无法明确进行统一的界定,但是患者最佳利益原则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上升为医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患者最佳利益原则由传统的伦理和道德标准上升为法律准则符合社会的发展和患者的利益诉求,亦有利于改善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状况,我国将来修订相关医事法律时应将患者最佳利益原则确立为基本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5.
文化概念最初产生于拉丁文Cultura,是动词Colere的派生词,其涵义是指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在满足人的生存过程中,对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以及植物的栽培。文化概念一经产生便有一个孪生姐妹似的对置词,自然(Nature)。所谓自然一词就象欧洲各种语言中同时意味本性一样,它不仅指存在人身之外的外在自然,也指存在人身之内的内在自然,如本能、欲望、情感、理性等。在这种意义上与自然相对的文化概念,逐步在原初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思想史上,辩证法的概念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概括地说,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对某些特殊思想形式的说明,到关于自然过程、社会关系(社会过程)、存在的现实的本质的形而上学概念或本体论概念的说明过程。在苏格拉底看来,辩证法似乎向来是一种帮助澄清概念的论证形式。苏格拉底试图通过问答质疑的方式,揭露他的对手的观点所依据的前提同他们的论题的自相矛盾。这种反驳论证法既是建设性的,又是破坏性的。苏格拉底认为,辩  相似文献   

7.
论当前改革中的利益失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益,按最通俗的解释,即“好处”。毫无疑问,利益只能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单独的个人无所谓利益。因此,利益是一个表示关系的概念,或者说,利益总是一种社会关系。进而言之,所谓利益关系,即是指既定社会中人们各种利益(其核心是物质利益)的组合方式与结构。本文的对象是当前中国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实证分析:利益分化;(2)价值判断:利益失衡;(3)失衡原因:游戏规则扭曲与利益主体错位;(4)小结:本文的政策含义。一、从利益均等到利益分化对利益关系的考察,首先是实证分析,即“事实…  相似文献   

8.
利益问题是马克思研究现实经济关系的逻辑起点,构成了唯物史观形成的基础性范畴。从唯物史观出发,马克思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利益动因,揭示了利益本质上是人的需要在经济关系上的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就是利益关系。追逐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因,人的利益诉求的不断满足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利益分配冲突是生产关系矛盾的物质根源,由此利益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内在张力。利益关系的嬗变形塑着社会形态的样式,利益关系的内在矛盾只有在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得以和解。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伦理学的利益基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人与自然的相关性和整体性以及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的视角来看 ,生态伦理学的利益基础应当确立在人类的整体利益上。因而生存伦理学就应该为人类的整体利益做出理论上的合法性的辩护 ,并且在现实中为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做出明确的价值规约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人民利益至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奇 《学海》2004,1(4):13-17
本文对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至上思想予以多视角分析和深入论证 ,认为它主要有几点表现 :(1)紧紧把握唯物史观 ,科学认识人民历史主体地位 ;(2 )强调健全法制 ,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3)转变工作重点 ,制定在共同富裕大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重大政策 ;(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几点的有机统一 ,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利益均衡与伦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萍 《道德与文明》2010,(6):135-138
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伦理共同体,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均衡与权利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关键性因素。当前中国的利益失衡状况已经引发了人们心理失衡、价值失衡、社会失范等伦理无序现象。构建和谐伦理,需要直面现实社会的利益失衡困境,建立权利平等的伦理原则、分配正义的伦理秩序、和而不同的伦理心态,从理念和规范上促进利益的和谐共享。  相似文献   

12.
对合同目的的深层次解释,宜从合同当事人出发而非从规范出发.当事人进入合同的目的在于实现相互间的利益变动.可把通过合同的利益变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缔约前阶段、缔约阶段、履约阶段、履约后阶段.当事人在各阶段中的利益表现形态各不相同.通过合同的利益变动过程可能会受到法律的阻碍、人的阻碍、客观情况的阻碍等.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否定概念?逻辑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笔者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大家。一、否定概念,其语言形式一定是以否定语素打头。如果“非”、“不”、“无”等字样不表否定,那带有“非”等字样的语词所表达的概念一定不是否定概念.如“非洲”、“不丹”等。二、某个语词即使前面带有表否定的语素,但不一定是否定概念。带否定语素是成为否定概念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  相似文献   

14.
一、对象与概念:弗雷格对基数的构造不研究弗雷格对基数的构造,就不会找到弗雷格对概念和对象区分的根源,亦不可能恰当地理解其独特的概念学说。弗雷格试图通过用纯逻辑的手段构造数的方式来证实他的基本信念:数是对象。数词有两种日常用法,一是作为语法上的形容词,另一是作为语法上的专名。弗雷格的首要工作是制定一种能消除数词第一种日常用法的逻辑句法。这个工作的第一步是把包含作为语法形容词的数词的句子改写成弗雷格称为赋数命题的句子,即回答“有多少··?”的句子,其一般形式为“有n个)…”。例如,把句子“地球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警察体育是公安学与体育学有机结合的新型综合性应用科学,它在公安实践中形成,随着公安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近年来,由于警察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各国警察体育组织相继建立,国际警察体育联合会于1990年5月23日在法国巴黎正式宣布成立,同年10月7日在西班牙帕尔马市召开代表大会,选出包括我国在内的10名正式执委,并通过了国际警体联《章程》草案,目前国际警体联已经发展到51个成员国  相似文献   

16.
我们并非总能认识到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问题。一般认为,如果人们能谈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谈论历史的“意义”(下面我将回到这个问题上来),那么这种意义就在于社会正义的实现,虽然事实上“正义”在马克思那里只是自由理想的一部分,它(就重要性而言)显然从属于自由理想的另一部分:人类生产力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因此,我们很有理由赞同S. 兰柯不久前发表的观点,即在马克思看桌,历史的意义或历史的积极的、固有的方向就在于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蔡震宇 《世界哲学》2023,(1):108-113
在中世纪哲学研究中,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森纳的“意义”■概念常被视作意向性概念的历史起源。这一叙事在晚近以来备受挑战。这诱发了阿维森纳学界对意义概念的重新讨论。学者们纷纷悬搁历史起源论,转而聚焦于阿维森纳的理论体系内,探讨意义和意向性的理论关联。本文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阿维森纳的意义概念具有核心含义,刻画了心灵超出感性体验所通达的不可感内容;在阿维森纳的哲学心理学中,一个典型的领会活动例示了意向性之为意向性仅当它是意义领会或部分地奠基于意义领会。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人性是一种设定目的的能力,与行动无关,它是绝对自发的因果性能力的部分的抽象。作为自在目的的人性就是仅仅设定合理性目的的能力,是神圣的、理智的立法者,它在所有时代所有人身上都保持为同一性的主体。人性的实现,考察的是人们如何能够自由自愿地设定合理性目的,如何能够达到其主体的神圣性层次,这个问题不涉及基于这种合理性目的的行动如何发生,也不涉及这行动的结果如何按照预期实现出来。人性的实现问题必须在自然目的论的语境中考察,一个秩序良好的政治共同体以及人们自愿地设定合法则性的、道德上允许的目的,是促进人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最终上帝理念的预设为其实现提供了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世界哲学》2020,(1):144-150
塔尔斯基在其1933年的论文中基于自己开创的语义学定义了形式化语言中真这个概念。然后,他在发表于1936年的本文中,在真这个概念的定义的基础上,第一次为后承概念提出了一个实质恰当的定义,即“句子X从类K的句子逻辑地得出当且仅当K这个类的每个模型也是句子X的模型”,使得逻辑后承这个现代逻辑核心概念的定义成为标准定义。但是,这个定义也遗留了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逻辑词项和非逻辑词项的划分标准问题,后者将由塔尔斯基本人在1966年给出了一个划分标准,从而开辟了一个方兴未衰的逻辑哲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存在论(Ontologie)就是关于存在的理论。存在是马克思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对它的理解直接关涉马克思哲学观的整体理解。通过马克思对存在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其存在论的特征。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体系中,马克思将存在理解为感性的,并将感性理解为对象性的,又将对象性理解为对象性活动,而对象性活动在他那里乃是否定性活动。具体而言,它体现为如下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