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农村,居住建筑的建筑形式仍根据时代的需求在发展,文章以河南省辉县市为例,研究其从1960年到2010年来农村乡土建筑的发展。现代乡土建筑是根据当地农民自身功能需求而建造的。研究乡土建筑,可以深入了解从1960年到2010年农民生活方式的发展和邻里关系发生的变化,而研究乡土建筑住宅与其邻里关系的发展,可以为未来中国本土的居住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人们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的房间中,邻里关系逐渐淡漠。人们在拥有了舒适居住条件的同时,也渴望深厚的邻里感情。文章分析四合院的特征,分析交互设计在现代城市社区中的应用,分析四合院空间形式对现代社区景观设计的影响,从而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升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6,(3)
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代社会的邻里关系已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以"单元"为单位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利于邻里之间的交流,相互扶持的"邻舍之爱"成了回忆,人们已渐渐淡化了"邻舍"这一概念,"远亲不如近邻"的时代逐渐消失。邻里关系的"退化",意味着爱心的流失;身为上帝的儿女,我们对邻舍的理解不仅局限于地理位置的概念,而应当有更深一层的思考。还记得记载在《路加福音》10章的那个发人  相似文献   

4.
王瑞鑫 《美与时代》2014,(12):24-24
居住环境与居民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影响着居民的心理健康、精神生活,居住区景观风格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长变化过程,从刚开始的借鉴西方文化,逐步发展成了有自己文化底蕴的居住景观。主要从阐述了从建国初至今居住区景观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当人类迈入21世纪,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当下的居住环境与时俱进。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集合住宅作为一个有机、多元、联动的复杂系统,其发展受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影响。它不仅是当代城市最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同时在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大量人口居住的问题方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针对集合住宅进行充分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居民小区为单元的社区医疗保障系统的建立,是完善社区综合功能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这项工程建设好了,必定会给城市居民的健康提供医疗安全保障,本文就其重要意义及建立办法作一探讨。一、建立社区医疗保障系统的目的、意义随着人口结构、疾病谱变化和居民生活居住条...  相似文献   

7.
王青兰 《心理科学》1999,22(2):164-166
0引言住宅是人类居住环境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庇护所,而且还能在心理上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从而在人们心里暗生依恋住宅的千千情结。住宅的式样、结构、装饰、平面布局等物理构造,以其多样性,形成了住宅心理功能在完善性和组合上的种种差异,其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离不开房地产企业的支持。结合城市整体发展目标,对旧住宅区域进行更新和改造,在保证规划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在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下,大部分老旧住宅在功能和居住环境方面,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就要准确落实老旧住宅改造与环境建设工作,更新城市整体面貌,提升居民满意度。这就要结合老旧住宅实际状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改造方案,在全面排除各项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有效减少社会矛盾,提升老旧住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区面临着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居住空间陌生化、居民公德不彰以及由此导致邻里低信任与疏离等困境。必须加大社区制度伦理建设和居民公共精神培养。而创造性地吸收传统里坊伦理精华,则是培育居民公共精神、增进居民价值认同的重要一环。传统里坊伦理以高信任的道德心理与对"仁""义""礼"的信守为基本价值导向,从而助推和强化了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对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弘扬传统里坊伦理精神,有助于化解当代社区伦理建设面临的危机与困境,重建居民间的信任,发展健康和谐的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居住正义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恩格斯在《伍珀河谷的来信》、《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和《论住宅问题》等论著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居住隔离、居住空间极化、居住与人的身份和尊严的揭示与论述,表达了居住正义的思想。居住正义就是住宅的建造与规划与人们的需求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居住与环境和谐,与主体需求相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是人们居住和交往的实体环境。在当前新环境下,人们不仅要求居住区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更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人们的交往与交流来进一步加深邻里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为居民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居住空间,不仅要确保居民的居住安全舒适,还要为居民的身心健康提供合适的居住氛围,让居住区居民处于一种和睦、健康的居住环境当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聚焦于邻里关系的日常实践——社会控制、合法性和支柱,审视社会性别在邻里关系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产生的。为此,本文的论述强调邻居和邻里关系的巨大社会和文化影响,主张邻里关系被视为与种性、阶级、民族性和宗教同样重要的社会组织。由于近几十年对认同的强烈关注往往遮蔽了诸如邻里关系等社会组织,这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民族志的论述建立在对印度两个城镇(即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塔拉斯塞尔、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的比卡内尔)邻里关系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接近7亿,部分国家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而我国虽是人口大国,拥有近13亿的人口,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前几十年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可喜的是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减轻了经济发展的负担,但是弊端也日益显露,就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村有很多的空巢老人,或者是老人抚养孙子孙女,等等。可见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社交、医疗、居住等方面不容乐观,他们需要轻松的生活,隐私居住环境的设计和规划方面,要将老年人的心理、生理、习惯等因素考虑在内,创造一个温馨、快乐、闲适的生活环境,设计出人性化居住养老空间,减轻子女和社会的负担,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巢居"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与居住形态,"巢居"高度将远离于地面,居民将在空中的"巢居"内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它能提供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园、学校、住宅、办公室和商店、超市等。"巢居"将是解决城市环境拥挤,缓解紧张状况,减少环境破坏,维护生态环境的一条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特点,老年人的居住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老年人室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变得愈加重要。老年人的住宅应该在整个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方便的室内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利未 《天风》2016,(12):26-28
正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简单地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中国基督教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很多地方的城市教会开始迅速发展,而农村教会的发展渐趋缓慢,甚至出现萎缩。中国基督教如何应对这样的新情况、新挑战?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居住本身是人的基本要求。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老年公寓的发展及现状,分析说明了我国老年住宅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老年公寓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适合我国老年新型公寓的设计既要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又要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来创造出老年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递增,小型住宅空间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居住选择。在现如今,高度工业化的中小型住宅居住空间因受限于面积及成本等因素,其单一化的空间居供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于人们对生活空间灵活多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正式实施,许多家庭也开始计划孕育二孩。这对于家庭而言是件大喜事,但是随之而来的住宅空间紧张,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等问题也无法回避。由于婴幼儿生理的特殊性,住宅空间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变得尤为重要。从婴幼儿期特殊的心理需求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引入通用设计的概念,改进室内住宅环境的安全性与功能性,营造适合婴幼儿居住的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提出适应婴幼儿居住的室内通用设计理念,不但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提高了生活品质,同时通过室内空间与辅助设施的整合设计,扩大使用的兼容性,使宝宝居住的环境既方便又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人口逐渐老龄化,国内外大多数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的居住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多数国外发达国家针对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已经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而我国老龄人口增速较快,老年人口基数较大,且多数未富先老,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养老居住问题也逐渐凸显,从我国养老的传统观念来看,"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设计师应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出发,总结适合老年人的住宅室内设计原则及适老化设计的内在因素,提出住宅室内空间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关设计要点,解决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面临的障碍,为老人的养老生活打开一扇窗,让更多的老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快乐地生活、健康优雅地老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