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寒风凛冽的荒野,人们渴望家庭的温暖;在焦热的土地上,人们企盼夏雨的清凉;久困沉疴的患者,渴望良医的回春妙手;行走在冥冥黑夜里的人,企盼着燃烧的火炬……在世界人民走向幸福的大道上,我守望着——“和谐”。我们看到,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许许多多的便利,同时也带给人类许许多多的灾难;思想的争鸣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同时也开启了人类的纷争之门;多元的文化让人们开拓了视野,同时却又被夹裹着走向了无所适从……走向和谐,我们还要跨过武力冲突的辙印,越过种族歧视的大山,推翻人我是非的篱笆,冲过言论斗争的硝烟……社会企望安定,而和谐是安定的主题;人类渴求幸  相似文献   

2.
明睿 《法音》2007,(8):63-65
7月20日至26日,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举行第十五届生活禅夏令营。夏令营以“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为主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为夏令营发来贺电,来自全国各大院校300多名青年学子参加了夏令营活动。  相似文献   

3.
黄金率是自然、社会、人类共处的和谐金核,随着人类视野的开阔,人们将由团体小信仰升华为宇宙大信仰,并第一次真正认识黄金率、遵奉黄金律,找到将分裂世界变为和谐世界的点金石.  相似文献   

4.
刚坚 《法音》2006,(5):30-33
首先,请允许我向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表示感谢,谢谢他们邀请我来参加这次大会。在我看来,首届佛教论坛是当今世界重中之重。就人类的苦难、赤贫、环境污染、社会动荡和人心的不安全感而言,我们的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脆弱。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这一点。正如以往无数高僧大德,如印度高僧Sahara所说,所有现实的开端只有心,由此通向轮回和涅槃。所以和平也是由心而生,因此,多年来不论去哪儿我一直都重复这一点。内心和平是世界和平的坚实基础本质上,世界安宁和谐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5.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安定有序、公平正义、政通人和、经济繁荣、诚信友爱、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的理想,因此得到全社会热切的回应。这是一首雄壮的生活进行曲,“和谐”是它的主旋律。其基本要求是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形成互尊、友爱、互助、共进的关系,大家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一、没有民族、宗教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中,民族…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是面向生活,关注人生,教人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求得社会的和谐和安定。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最丰富的思想资料。这是一笔宝贵的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在这里反映出来。人们批评传统文化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无疑是对的;然而正是这一事实,也证明了古人在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方面是成功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着许多  相似文献   

7.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每当唱到《国际歌》这段歌词时,人们总觉得特别振奋,增添了一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自信力。虽然这段歌词诞生于十九世纪,但它道明了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发展的原动力,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这是无神论的观念、彻底唯物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身振 《法音》2006,(11):10-12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家和万事兴”,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与国的和谐,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发展、社会的祥和稳定。但当今时代,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流行、贫富悬殊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和平、世界和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宗教因人而产生,也因人而存在。当今世界,人类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方面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强烈冲击着伦理观念、传统信仰、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类在享受前所未有物质文明的同时,亦时感精神空虚、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9.
在英文《圣经》中有peace一词,即拉丁文中的pax,源自希伯来文的shalom,原意指一种完整、完美及毫无所缺的状况。在中文《圣经》中有时译为和平,但更多的是译成平安。我们可以把平安理解为人们在精神上,身体上,工作上过着一种和谐、宁静、安定、平顺的生活,没有意外事骚扰,在正义的社会秩序下生活与工作。这里所说的人们,一般是指一个家庭,一个族群,一个小范围的社会,如果把小范围扩大到国家、地区,相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什么讲“和谐世界”?这是一个凝聚着世界人民共同关切的题目,一个浸润着佛教深邃智慧和不懈追求的题目。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  相似文献   

11.
如瑞 《法音》2006,(5):56-57
非常荣幸能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并作为中国比丘尼的代表发言。在如此盛会上,世界佛教精英、南北传佛教四众弟子以及热心佛教事业的海内外人士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令与会大众切身感受到佛教界的和谐与安宁。本次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是非常适时又应机的。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上,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都未能得到圆满解决。这些不和谐的问题皆是由众生内心的无明、贪欲和瞋嫉所引起的。因此,爱好和平的人们以及包括佛教在内的各宗教团体都急切呼吁“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并且在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12.
常正 《法音》2006,(5):74-80
4月的杭州,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这个有着人间“天堂”之称、“东南佛国”之誉的历史名城,迎来了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高僧大德、佛教学者、各界知名人士。4月13日(农历三月十六日),正是观音菩萨六化身之一的准提菩萨诞辰,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州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论坛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约80位高僧大德、佛教学者和知名人士在两天的大会上阐发了佛教“慈悲”、“平等”、“智慧”、“和合共生”的崇高理念,反映了全世界佛教徒致力于人类身心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的信心、意志和期望。…  相似文献   

13.
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即开始了社会公共生活,经过千万年的衍生和发展,各社会群体均形成了自我特定的公共秩序规范体系,表现人类特有的德性与理性之美,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际,社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社会流动的急剧变化,新旧秩序的交融与裂变,迫切需要新的社会公共秩序规约人们的行为,使社会公共生活保持在秩序之中。本文从分析传统到现代,从公共秩序是人类德性之美、人类理性之维、社会和谐之基、人类文明之要几个方面揭示了加强社会公共秩序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主要途径,希望引起人们对公共秩序的高度关注,养成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习惯,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刘延东 《法音》2006,(5):4-5
(2006年4月13日)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来宾,朋友们:阳春时节,西子湖畔,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朋友在此相聚,就建设和谐世界进行探讨,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政协,向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世界各地的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为人类福祉、国际友好、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高僧大德,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家和”才能“万事兴”。国与国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发展,国家的和顺兴…  相似文献   

15.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即将于明年春天在浙江省杭州市和普陀山举办,这是中华佛教界盼望已久的大事因缘。不久前召开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研讨大会,又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确定了“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论坛主题,使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筹备工作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却字字千钧,内涵丰富:和谐世界: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即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就是要发扬佛教“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印证     
今天,我和我的代表团成员们感到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庄严的国际论坛,旨在研讨佛教哲学智慧和当代人心灵的安宁,以及通过心灵和宇宙大同所展现出来的世界和平。因此,我对庄严的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这样一个高层次的佛教国际交流会议的组织者们,选择“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作为大会主题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英明决定。说持续和平和共同繁荣“从心开始”是非常正确的,这意味着一个纯净的心灵将有益于建立和平的世界。安定的心灵产生出安定的民族,从而创造一个安定的世界。为了实现世界和平,我们必须遵守八正道和五戒,并用我们的行动认真地…  相似文献   

17.
江南 《法音》2006,(5):73-73
人民日报杭州4月13日电记者江南报道:阳春时节,西子湖畔,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位高僧大德、著名学者及各界知名人士云集浙江杭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今天在此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她代表中国政府和全国政协向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为人类福祉、国际友好、世界和平做出积极贡献的各位高僧表示崇高的敬意。刘延东指出,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这次论坛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着重讨论佛教界的合作、社会责任及其和平使命,反映了时代的呼声,体现了佛教界关爱…  相似文献   

18.
自从人类跨进20世纪以来,资讯科技与交通网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的地球也似乎变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村庄。在这种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大交融的时代,佛陀的法音也乘此东风传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怎样才能使如来的正法久住世间,为人心的净化、种族的和谐、社会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大家都明白,一个国家、一个团体的未来,关键取决于他们的人才素质的高低。同样的道理,佛教的未来如何,亦取决于现在是否能培养出真正的佛教后继人才。培育人才是一项长期且坚巨的工作,是与众生的慧命、佛教的法运、世界的安定有直…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影响人类社会基本性质的两大变化,一是资本经济全球化,二是社会信息化。正是因为这两大变化,从宏观上,引起了整个社会组织结构、人类社会生产、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从微观上,几乎人类的每一分子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影响,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及质量,而且必须去面对它、适应它。为积极应对这两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说“家”     
家有三层基本含义:居处(house)、人之聚居之处(home)、生活生产共同体(fami-ly)。其生成过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文精神觉醒的两次飞跃:由混沌未分的自然世界到人意识到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分别;由孤立的人类世界到人们意识到自身、内部共同体与外在世界的分别。通过对“国家”和“诸子百家”等词义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家的语用意义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第三次飞跃:在分别之中追求同一性;在同一性之中追求个体的价值实现;追求自我与世界融合的境界。这种融合不是对人类原初混沌状态的回归,而是在明确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别与整体之分别的前提下,认识到自我与世界的同一性。传统人文精神的每一次飞跃都不是对旧义的否定,而是扬弃,对思考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路向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