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全面危机。这场危机使西方产生了五花八门的社会-哲学理论,它们企图对历史的进程和一些战后世界特有的新现象作出分析。这类理论照例是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的,其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抱着明显的否定态度。不久前在法国出现的所谓新哲学,就属于这类理论。同时我们要着重指出,在这种“新哲学”里并没有任何新东西,它既没有解决也没有提出任何哲学问题。因此,“新哲学”的称号是自命的,是凭空虚构的。但是这种哲学在意识形态上负有一定的任务。大量的资产阶级宣传工具利用它的反马克思主义、反苏、反共的趋向性,这不是偶然的。“新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还是本世纪的事。50—60年代西方发生了一场关于“意识形态终结”的辩论,把意识形态研究推向了高潮。这场辩论持续了十几年,参与者主要是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但吸引了各方学者的强烈关注,其影响之大,牵涉的茫围之广,为学术研究所罕见。西方非马克思主义传统意识形态理论的创始者曼海姆(Karl Mannheim、)预示了“意识形态终结”的理论。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1929)中,他提出随着科学合理性和求实态度的流行,当代社会已经丧失了意识形态因素。辩论的直接起因则应该归于美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3.
论道教美学的“至善-至美”观点潘显一古罗马神学美学家普洛丁(Plotinus,205-270)认为,“美也就是善;从这善里理性直接得到它的美。心灵由理性而美,其它各种事物——例如行动与事业,之所以美,都是由于心灵在那些事物上印上它自己的形式。”①几乎...  相似文献   

4.
普鲁西纳因发现感染性蛋白子而获得1997年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但是在西方文献中有一种说法,即将感染性蛋白子(prion)的发现称作为“唯蛋白说”(Protein-onlyhypothesis,译得全面而复杂一点的话,应该是“唯蛋白假说”)的证实。这...  相似文献   

5.
“原始艺术”析论杨志明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意义上的原始艺术(primitiveart,即所谓现存“原始民族”的艺术),作为与史前艺术(prehistoricart)、近现代艺术(modernart,即所谓文明人的“美的艺术”或“纯艺术”,fineart...  相似文献   

6.
在所谓后现代文化中的“乌托邦危机”———其中,正是这个乌托邦观念是怀疑的主题,并且它对完美的追求因每一种狂热的意识形态而受谴责[1]———的种种原因中,不难发现乌托邦观念总是与形而上学维系着这种密切、或许极其密切的关联。在这里,我指的是由海德格尔详细阐述的形而上学概念。许多形而上学的捍卫者仍然拒斥海德格尔的批判,但是实际上始终将形而上学定义为不注重存在本身(das Sein)而重存在过程(dasSeiende),或重理性可以把握的存在的一个客观基础(理性与知识、实践互动时应依附这个基础),这至少构成普遍接受的一个讨论出发点。我…  相似文献   

7.
同资本主义总危机对比起来,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是分外明显的,这种发展不能不影响现代资产阶级的宣传,迫使它寻找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斗争的新工具。近来,社会主义的敌人提出的“民族共产主义”口号,就是这种新的思想工具之一。在这个口号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货色呢? 1.“民族共产主义”是民族主义的形式之一所谓“民族共产主义”号召每个民族按自己的方式,给自己建立“本民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批判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经典命题。资本主义的繁荣以及在经历危机之后继续幸存,是其内在的"抽离"机制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积累的秘密在于"剥削",其历史前提是依靠"剥夺"而实现的资本原始积累,包括城市资本对农业生产的剥夺以及全球资本和世界市场对奴隶和移民劳工的剥夺。资本积累从生成到存在之后并没有走向终结,而是在"驱离"机制的作用下,把过剩人口驱逐到资本主义生产之外的边缘空间。只关注抽离的某一种形式无法真正解放那些被抽离所宰制的人,只有建立跨越边界的联盟,通过废除产生剥削、剥夺和驱离共生关系的资本主义矩阵才能彻底根除这种"抽离"。  相似文献   

9.
荣格“与狼共舞”●(美)刘耀中李以洪现代很多学者都已注意到东方神秘主义同西方神秘主义的密切联系,并力求在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证实这种联系,而且,在属于西方神秘主义传统的诺斯替教和炼金术就与中国和东方的宗教修炼和炼丹术,存在着值得重视的相似性。早在19...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特点,唯一正确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方法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这里涉及的问题背景有: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世界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美国入侵南斯拉夫政治危机问题;“知识经济”的宣传问题;信息产业革命问题;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作为参考的现在西方世界流行的主要观点:IMF、WTO的新自由主义观点,JohnHogen的《科学的终结》,Fukuyama的《历史的终结》,LeisterThorow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两种自由的分与合──一个观念史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以赛亚·柏林在《自由的两种概念》一文中,在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区分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积极自由(Positiveliberty)和消极自由(negativeliberty)的著名区分以来,有许多人被柏林对积极自由的一元论、乌托邦和极权主义的批评所感染,并认为消极自由正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精髓。但是,不管二战之后复兴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家如卡尔·波普、塔尔蒙(J·L.talmon)、柏林、哈耶克对极权主义和乌托邦和反省具有多么坚实的根据所谓消极自由只不过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崛起于本世纪中叶并在当代西方愈益走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近来成为我国知识界的热门话题。从哲学上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哲学发展的关系、现代“哲学革命”与辩证法理论的关系,也为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所关注。诸如:“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思维条件是什么?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是否可以归结为多元化?在思想的传播、接受与构建以及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语言(语词、指称、指谓)、隐喻、符号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看待当代西方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伴随着所谓“意义统一性的失落”、“上帝之…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一世纪末的三二十年到现在,出现了一股世界性的新蒙昧主义。其主要特征是:1.超自然现象(在中国的名称是“特异功能”)大规模、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2.科学和理性遭受大规模的抨击和诋毁;3.传统有神论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复兴。所谓超自然现象,包括传统的神迹、奇迹和各种巫术,比如巫医、算命、风水,各种相术,各种数字迷信等等,也包括新出现的超出人体器官正常功能极限的所谓特异功能,比如耳朵认字,肉眼透视,意念致动等等。所谓科学和理性遭受抨击和诋毁,表现为把当代的军备竞赛、环境污染和所谓的道德滑坡等等归因于科学,否定知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五月风暴”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前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一场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相联结的新型抗议运动。它反映了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决策权集中到少数技术统治论精英手中以后出现的日益加剧的官僚化趋向,以及广大群众都经历着的社会反常状态和异化革新情况,同时,它又使人们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高生产、高消费的繁华景象后面看到了它的局限和矛盾,因而被人们称作“适应于现代资本主义状况的第一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除此之外,“五月风暴”还为诸如生态运动、女权运动、争取参与民主运动等等一系列新型的社会运动在70—80年代的崛起廓清了场地。  相似文献   

15.
把现象学理解为一种统一的哲学运动(尽管运动内部有许多变化)的方法,就是把它看作是对西方文明“危机”的激烈反应,西方文明的特征就是它自诩拥有种种科学。这种“危机”的核心,正如胡塞尔所说,就是科学主义,所谓科学主义就是科学理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传播。目前,它不仅流行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它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紧紧抓住了科学技术日益成为首要生产力这一时代特征,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批判。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现将其批判性理论概述如下: 一、对“技术理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必须作具体分析,它不仅是人类控制自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世界缺什么?这一问题的真义是:“我”成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缺什么?缺“伦理”,缺“本性上是普遍的东西”的伦理!这一缺失历史地根源于对人类文明原初经验和童年记忆的误解和误读,因而必须进行中西方民族精神发展的宏大叙事.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文明的集体记忆,作为一次伦理事件,其深远精神意义使它成为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制礼作乐”的西周维新是中华民族的原初经验,礼崩乐坏是中华民族的童年记忆.带着“伦”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的原初经验和童年记忆,中西方民族开启了各自的精神之旅.20世纪初,中西方哲人以不同的话语形态和问题指向诞生了同一个文明觉悟,这就是“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学会伦理地思考”的“伦理觉悟”.行至当代,中西方民族、中西人的精神世界“同是天涯沦落人”,面临同一个难题:伦理缺失,伦理家园失落.由此,“我们如何在一起”的道德追问,便演化为“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追寻,最后演变为一场关于人类文明前途的信念危机:“我们能否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20 年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初,列宁主义在我国指导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人民主要是通过列宁主义而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样,在本世纪20年代出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便来得很晚了。大致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逐渐有比较全面的介绍。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出版于1982年,可以看作我国学术界评述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开端。一、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初步进行介绍和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之所以引起重视,并且比较全面地介绍到国内来,显…  相似文献   

19.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3年2月11日至同年3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观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区别/杨立群学术交流(哈尔滨).1993,1.63~68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意义/郭正红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临汾).1993,1.48~52马克思主体理论的实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冯景源南京社会科学.1993,1.51~56纯粹主体之消解:兼论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夏耕学术月刊(上海).1993,1.14~19,58马克思关于人之本质学说新解/县辉北方论丛(哈尔滨).1993,1.66~68论马克思“个人能力充分发展是最大生产力”思想的当代意义/韩庆祥学术界(合肥).1993,1.7~10哈贝马斯怎样看待理性的“危机”与“乌托邦”的“终结”/童世骏哲学动态(北京).1993,2.27~30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概览/郭建宁北京社会科学.1993,1.41~46论毛泽东精神/黄学诗理论探索(太原).1993,1.35~37基于实践的“古今中外法”:试论毛泽东的文化发展观/李景源//哲学研究(北京).1993,2.3~8毛泽东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渊源关系举要1杨仁忠,畅胜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对话”辛景亮(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235000)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流派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但是,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宏大视角,科学地分析、预见了人类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曾根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