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实 《学海》1990,(Z1)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认识的主体是指认识的承担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社会的历史的人才能充当认识的承担者,现实的人才是认识的主体。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康德、黑格尔关于认识主体的思想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首先,列宁对黑格尔关于康德先验主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海德格尔关于胡塞尔与黑格尔"殊途同归"的论断,阐述一种新的"胡塞尔黑格尔异同论"。一方面,两者的主题(即绝对主体性)分别体现为被动性和主动性,因此辞同而实异;另一方面,两者除了在方法上存在着直观与思辨的差异之外,在主题和方法之关系方面也有重要区别,即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揭示绝对主体性,但以此方法形成的认识不是这种主体性的完成,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但揭示而且完成绝对主体性本身。因此,这两者之间有一种比"殊途同归"更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称辩证法为"我的方法"和"我的阐述方法",认为辩证法是主体实践活动的思想积淀。黑格尔作为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把辩证法归结为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但是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被神秘化了,被认为是绝对精神的自我演化。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性,恢复了辩证法的合理形态,认为主体性、批判性、革命性是辩证法的本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理解辩证法的科学本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全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研究会、北京市逻辑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联合发起的辩证逻辑讨论会于1984年8月20日至26日在大连举行。参加讨论会的有全国60余所高校、党校、社会科学研究院、所的逻辑工作者80余人,提供论文16篇。会议期间,张世英教授应邀作了题为《黑格尔的<逻辑学>范畴体系和他的认识论》的学术报告,论证了辩证逻辑范畴体系和认识过程的一致,具体分析了黑格尔《逻辑学》范畴体系的性质、合理内核及其局限性,指出了辩证逻辑学就是关于存在和存在的本质的学说以及认识过程的学说,并就如何建立唯物主义辩证逻辑范畴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具体设想。此外,张巨青副教授还介绍了由他主编的  相似文献   

5.
精神现象学在卢卡奇历史哲学中的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今天的黑格尔主义?这至少有四种定义供人们选择。第一、黑格尔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坚持“理性统治世界”这样一种基本信念。第二、黑格尔主义就是维护黑格尔的思想遗产。现在有一种缺乏深思熟虑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黑格尔的思想遗产今天仍然应当被视为“有生命力的”。第三、黑格尔主义就是接受黑格尔提出的“辩证方法”。第四、黑格尔主义就是个人出于偏爱对黑格尔的著作所作的解释。上述四种关于黑格尔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悠然自得地呆在黑格尔哲学这棵大树下乘凉,但并不关心思辨真理,当然也就满足于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主体性的争论在多层次上展开,而解决各种争论的关键,往往要回到主体性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 尽管人们可以在各种引申和派生的意义上使用主体和主体性概念,尽管主体性原则的意义贯穿于认识论、人本学、本体论等领域,但主体性首先是人本学范畴,换言之,我们所讨论的主体性总是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涉及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或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的一种本质规定性。正因如此,许多讨论者正确地将人的主体性同人的本质活动——实践统一起来加以把握。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的认识不应停留于人的主体性在认识活动、实践操作、审美评论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而应上升到对人的主体性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7.
关于卢卡奇哲学的归属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久争不下的热门话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陷入卢卡奇思想的二重性之中,游离子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来认识卢卡奇。在卢卡奇一生的理论活动中,他一贯把劳动、实践概念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阐述,始终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阐释马克思主义。这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出现卢卡奇思想与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错综关系,造成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只有把握卢卡奇在劳动和实践问题上前后思想的变化,尤其是卢卡奇最后赋予劳动、实践概念的真正涵义,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占卡奇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哲学声称把握绝对知识,但又承认哲学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时代,哲学家也不能超越所处身的独特历史条件。为了尝试疏解这个表面冲突,可将作为黑格尔的系统基础的《逻辑学》视为一套庞大的范畴体系;分析康德的范畴论及其理论预设,则有助于显示黑格尔理论的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理性主义者,黑格尔不接受有任何先验而终极的原则可用来建立哲学系统和完整的范畴论,而是认为只能在具体的哲学史发展中把握概念,然后整理出一个系统。因此,哲学只能回顾思想和历史的发展,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这种历史理性才是把握绝对知识的正途。通过理性的历史条件来理解黑格尔的绝对性概念,黑格尔哲学可重新被解释为一种开放的和需要不断更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美学史上,黑格尔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他对“美学”一词作了新的诠释.作为美的艺术哲学,黑格尔对艺术美、音乐美的见解独到,其主张至今发人深省并对音乐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黑格尔关于自然美与主体性的观点,至今仍是音乐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任丑 《道德与文明》2007,(3):97-101
吾淳先生在《荀子与黑格尔伦理思想共同点之比较》一文中认为荀子与黑格尔关于伦理学说的人性论证明、社会学证明、伦理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伦理实现的条件等方面有诸多共同点.事实上,荀子与黑格尔的伦理思想表面上相似,实质上却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1.
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的认识论既要注重认识的客体属性,同时也要深入地研究认识的主体属性。一、认识的主体性的定义和内在根据主体性,作为认识论的一个属性范畴,指的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人性,即处于一定认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的对话关乎思想的历史性。无论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思想,还是黑格尔的思辨-辩证的哲学史,都以赫拉克利特为开端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为对话提供"中介"。黑格尔从辩证法与哲学史的统一出发,把赫拉克利特规定为哲学的开端,但这一"开端"尚未满足哲学的主体性要求。海德格尔则在赫拉克利特的开端性中看到了另一种"尚未",即我们尚未满足开端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差异为我们理解哲学史提供了富有张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主体、主体结构和主体功能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规定性,即主体所具有的特殊本质及其外部表现。因此,要正确理解主体性,首先就要正确把握主体这个范畴。主体,作为与客体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的范畴,其内涵是指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秘作用者。在哲学史上,从与客体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的意义来理解主体是自康德开始的。自康德到黑格尔,所有唯心主义的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都把人理解为有理性的理论活动和有道德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感性活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主体性的思想,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便已正式确立。在以后的哲学发展中,主体性思想也从未泯灭过。所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之后,并不存在所谓“发现”或“重新发现”主体性的事情。不过,尽管哲学发展的每一时期,都有关于主体性的思想或理  相似文献   

15.
钟嵘的"直寻说"是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其都不同程度地高扬主体性,注重主体的情感表现,强调以直觉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但二者也有许多差异,如在哲学基调、艺术传达、自然物能否被认识等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通过对他们思想异同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二者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一行 《世界哲学》2006,(6):99-105,111
高全喜同志研读黑格尔的过程深受马克思和科耶夫这两位最权威的黑格尔阐释者的影响,正是沿着黑格尔-马克思-科耶夫这条思想路径,该书作者才得以开拓出自己对黑格尔的理解路径,从而使自己的认识发生转变,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这里将要指出,依照黑格尔,关于矛盾的一般学理(这个学理我们已经在别处介绍过了)如何应用于创立逻辑学的著名的有、无、变三段式。我们自信能够对这个辩证法作下列简略的诠释。首先应该注意黑格尔在同时既从事于范畴在精神前的显现顺序(这包含范畴的某一分类,其进行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又从事于范畴之间的另一类关系(人们可以把这名之为它们的联锁,它说明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是事关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及其主体向度理解的重要理论问题。为反叛第二国际理论家将辩证法庸俗化为缺乏内容奠基的形式方法,青年卢卡奇开辟出"近黑格尔阐释"路径,立足于"总体"范畴确证深入社会历史现实的辩证法。但其与马克思返回黑格尔诉诸于历史辩证法仍有根本区别。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并不缺乏关怀人类生存境遇的主体向度,为此他在《资本论》中洞察到资本的自我活动与"绝对理念"辩证运动的内在相似性,揭示了资本作为"同一的主体-客体"对人之主体性地位与作用的消解。青年卢卡奇则基于劳动本体论指认社会历史的总体由劳动建构,强调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中"同一的主体-客体"通过自我认识能够打破资本主义物化现实,但这一主体解放策略因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备受批评。  相似文献   

19.
一、“自由是什么”和“如何达到自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其实是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规定性。让我们先来粗略地考察一下这个命题的来源。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在《小逻辑》本质论的§158考察了这个问题。他在“本质”论中由偶然性讲到必然性,并争取自由。自由的主体就是概念,思想概念借助于必然性达到自由、进入概念。(参见贺麟:黑格尔的《小逻辑》讲演笔记》,《黑格尔哲学讲演集》第335页)黑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性思想中,古典经济学和康德哲学分别达到了对于人类自由的社会经验与先验理性能力的认识,而黑格尔则试图综合这二者,以"概念演绎"的方式阐明人自身对于经验世界的创造关系,为人的现实自由奠基。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人类创造性的见解,但又强调人类对经验世界的认识和创造关系是不可穷尽的,人的自由只能存在于自觉调整、变革其生产和交往条件的持续进程之中。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也因此既具有超越性,又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