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奶奶的脊背     
正奶奶的背脊像什么呢?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有些忧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张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
独处     
我喜欢热闹,但更喜欢独处。这样说其实也不对,不该把二者对立或者分裂开,有时候谁又能分得清楚热闹和孤独呢?自己所在的环境越热闹,内心的感觉可能越孤独,而躺在床榻上,一个人,一本小册子,静静地读,也会读出人世的热闹。这两种情境经常在我的生活中出现,区别在于前者有冲突分割,后者则令人轻松,自在自由。  相似文献   

3.
耐烦     
正起初,我以为"耐烦"只属于我们豫东中原的,是方言乡语。奶奶喜欢菊花,喜欢田里的庄稼,喜欢喝粥,喜欢穿旧式的棉布斜襟的衣裳,喜欢我们这些孩子的热闹。可是,她不说喜欢,她总是笑眯眯的,一脸慈爱地说,我耐烦菊花,耐烦……母亲也是这样说,我的那些亲戚邻居们都是这样说。他们对喜欢的植物,可口的食物,欢喜的物什,喜欢的人事,说"耐烦什么什么,耐烦谁谁"。讲起不喜欢的,也要用耐烦,"不耐烦什么什么,不耐烦谁谁"。仿佛"耐烦"就与田里的庄稼泥土一样,是属于他们的质朴和亲厚。  相似文献   

4.
我很喜欢具象地形容各类事物,比如十几年前创立新东方学校,我就觉得“新东方”是一个十分具有感官色彩的词汇,甚至看得到日出的光芒;我还把英语比作大象,不得其法学习英语的人就像盲人摸象,只能片面地学。一次,一位朋友问我:“你怎么形容自己的爱情?”我的答案也算幽默:我的爱情像骆驼。  相似文献   

5.
旧书之喜     
平素没什么别的爱好,就爱看点书。又因为经济较为拮据,于是大多数时候专往旧书摊上淘书。 这于很多同龄人而言,甚难理解。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正是生龙活虎、喜欢热闹的时期,却总喜欢一个人关在书房里看那些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书籍,这似乎不合常理。大伙儿一块儿结伴玩游戏时,我几乎从不参与,因为我对这种浪费光阴的做法很反感。于是有人误解我不合群,说我自视清高,有“恋旧”之癖。  相似文献   

6.
我搞教育搞了九年时间,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中国,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年轻白领,如果你让他们用两个字形容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那么这两个字十有八九会是——迷茫。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仿佛迷茫是常态,不迷茫才是"变态"。迷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搞不清现在应该做什么,担心现在做的事情都没有用。比如,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出路在哪里。考研吧,又不喜欢搞研究,跨专业考研又不知  相似文献   

7.
正雨天,能去哪儿呢?到处一片水乡泽国,我能做的就是坐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尽管满屏热闹,心底却一片孤寂。热闹是他们的,我有什么呢?这时候,我喜欢关了屏幕,泡一杯茶,静静地坐着,听一听轻柔曼妙的轻音乐,看一看百读不厌的经典。日日奔波劳碌的心竟也变得安宁、轻松、舒展。"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这真的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没有在氤氲的茶香里沉淀过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感受的。喝茶去茶馆啊?这是个不错  相似文献   

8.
越走越素静     
正周五下班,老公跟我说,周日他和朋友们有一场聚餐,需要我跟着一起去。我一听,不等他说完,就使劲儿摇头:"不去,不去,你就说我有事情去不了。"说完,我跟躲瘟神似的赶紧就坐电脑前码字儿去了,好像很忙的样子。可能是年龄和心境的原因吧,我越来越不喜欢参加那些热闹的推杯换盏的聚会了,我总觉得那样的场合于我来说就是浪费时间。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说些假惺惺的客套话,稍一忘我,吐个真言,还会惹一堆麻烦。即  相似文献   

9.
正说到独处,我算是最能从中找到快乐的那一类人了。不喜欢热闹的场所,若经过连续的应酬,总要给自己几天时间缓缓,才能恢复精神。别人问我是什么性格,以前我常会说双重性格。那时总觉得,承认自己内向,就好像是没完成家庭作业的小学生,在经受老师的盘问,真是逊到了极点。那时候,别人说起我,总会不吝啬自己的遗憾和同情。我初中毕业时,有一次跟爸爸到一个亲戚家做客,亲戚对我爸说:这孩子成绩不错,就是  相似文献   

10.
张恩慧 《天风》2005,(10):48-49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地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去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喜欢热闹,却往往在最热闹的时候突然感到内心极度的孤寂;喜欢安静,却往往在安静的时候心潮澎湃;喜欢一个人坐在黑夜里对着屋顶发呆,也喜欢在一群人中高谈阔论;追求完整,却偏偏喜欢破坏的感觉;喜欢把秋天的落叶踩得劈  相似文献   

11.
孤独的芬芳     
正我是一个孤独者,耐得住寂寞,享受独处的快乐。原以为自己也是喜欢热闹的,确实也在尘世中尝到了熙熙攘攘的喧嚣带来的感官刺激,譬如在歌厅、酒宴、赌场……但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喧嚣之后特别寂寞和孤独,好像整个身体都被掏空了似的。好在我长期养成了夜读的习惯,即便深更半夜回家,也要拿起床头书籍读上一番。至于读没读进去,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但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2.
他,是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生。他的学习特别好,我暗自佩服他。突然有一天,我听到了他喜欢我的传言,就在那一刻,我眼中的世界好像都粉了一下,心里也忽悠了一下,那是一种没法形容的感觉啊。于是,我在看他时,心里就狂跳了。我就想:为什么女生那么容易心动呢?  相似文献   

13.
小半生     
的确是小半生过来了,最快的东西一定是光阴,才青涩茫然,小试新春,转眼秋天,柿如红霞。不喜欢热闹了,见一个薄薄的清晨,一个人远行。不特立独行了,一团喜气地活着。从前见了不喜欢的人半字不语,如今再不喜欢也会笑意相迎。实在是因为心态平和得似一湖秋水,不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时过境迁,对错无答案,春风笑过,三千赤壁都成过去,何况这小小的争执呢?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     
一个人,三个字,很有意味。它和两个人不同,两个人,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有了温度。三个人,就有了热闹,到一群人,就彻底热闹了。一个人,是寂寞的,是风景的,是丰子恺的那幅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空灵的,只剩下一钩新月和冷掉的茶,而人,已经孤独于月下寂影里。喜欢一个人,是很小的时候,才十多岁的年龄,我不合群,大过年的,一个人跑到城墙上听一个老头吹箫,那时家乡的城墙还没有拆,风大,到处是土,我穿着碎花衣裳,听他吹箫。  相似文献   

15.
我不喜欢你     
我不喜欢你。你是否敢当着对方的面,做出这样的暗示?甚至,你是否敢当着对方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我指的不是那种爱恋范围内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社交范围内的喜欢或不喜欢。生活里,总会有你不喜欢的人。与之交往时,你会感觉别扭,压抑,烦躁。也许没这么严重,你只是感觉无趣——既无共同爱好,  相似文献   

16.
正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去姥姥家,不仅因为姥姥、姥爷非常疼爱我,还因为姥姥村里每年都在村子中央的大槐树旁搭一个大戏台,请一个小剧团到村子里来唱戏。而像我一样大小的孩子,在姥姥家最热闹的事情就是跟着大人一起看戏。夕阳已经落下,早早地吃完晚饭,和姥爷、姥姥一起来到村中唱戏的地方。戏台比较简陋,设在村中  相似文献   

17.
独思浮嚣的尘世越来越不安静,能静下心来沉思的人越来越少。追逐名利,心中自然难以平静;喜欢热闹,心中自然浮躁。人,要活出自我,活出境界,还是要让这颗悸动的心平静下来,去读书,去思索。人的思想火花产生于三种  相似文献   

18.
九华山散记     
十多年来,每当我走出寺门,迎面而来的全是山的沉寂与空漫,空山给了我孤独的个性,让我凄清,让我超然。我不大习惯在闹市中行走,在闹市里我失去了那份空灵……出世的心应见性于寂莫之中,不习惯热闹的出家人并非清高;甘于寂静,是他们份内的行持。我写这篇文章,避开了热闹的地方,并没有什么深意,我只想写点儿自己熟悉的寂寞与寂寞中我熟悉的人。  相似文献   

19.
金陵·春天     
春风暖融融,好花自然开。心被恩感触,万物俱和谐。我喜欢春天。在我的散文诗歌里,有关春天的文章已不下二十篇,然而每到春天,我总有新的感触,总有想要写点春天的感动……因为春天有花朵、燕子、雪花般的柳絮和大地上缓缓上升的暖流;因为春天有最隆重的春节、最热闹的元宵节、最浪漫的情人节和最美丽的“三·八”妇女节;作  相似文献   

20.
正人在社会热闹场中感到满足或疲惫了,便渴望有享受独处之乐的时空。人又不能总是独处,独处之乐达于充盈后,人便又愿投向社会,倘这种愿望遭到冷淡乃至排拒,则又会产生孤独感。最近读到一位小我十多岁的学者的文章,讲到他当年在东北农村插队时,为寻找一位理想的谈伴,有时不得不步行十几公里,往返于苍莽田原之中。那寻求的艰辛,那交谈的快乐,非笔墨所能形容。我深有同感。去年冬天一个晚上,我忽然觉得有满肚子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