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海》2017,(2):162-167
本文首先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良性循环的关键为切入点,以梳理经济学理论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为手段,总结提炼了不同时代围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观点;然后分析了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实践;最后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文化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用以观察一切问题的主要观点。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系统。随着文化软实力在一国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对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表现形态的研究成为重要课题。英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齐格蒙特·鲍曼在《作为实践的文化》一书中把文化  相似文献   

3.
由全国高等院校博士点著名教授共同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版。以下凡引用该书的话,只注页码),“力图把实践的观点作为中心线索贯穿于全书”,这不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观点,而且立足于“实践的观点是全部马...  相似文献   

4.
论坛荟萃     
黄楠森:关于实践标准观点的若干理论问题实践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首要意义是政治上的。但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也具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意义。这不仅表现在由于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确立而产生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而且表现在实践标准观点本...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物质是第一性的,感觉、思想、意识是第二性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路线,并强调指出:“这就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单行本,第42页)在同一本书的另两处,列宁又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础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同上书第131,134页)毛泽东后来发挥了列宁的这个思想,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公式(《毛泽东选集》第261、273页)。这样,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就有了两个公式,一个从物质到意识(感觉和思想),一个是从实践到认识。长期以来这两个公式就共存于我们的哲学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6.
几天来我们的分组和大会讨论会都开得很好。同志们态度认真,发言踊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百家争鸣的气氛很热烈,学术空气浓厚,发言的水平也比较高,有一定内容。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讨论中的主要分歧在于实践观点和活动观点的争论。我作为百家中的一家,也来补充几点个人的看法。一、对实践观点的几点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7.
发展伦理学的人学蕴涵--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种伦理发展观 ,生态中心主义是排斥人和否定人的 ,是对人的消解。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 ,有其深刻的人学依据。但泛泛地谈可持续发展有可能“失落人”,并导致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发展伦理学的人学实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鲜明地提出“人的可持续发展”观 ,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超越和提升 ,意味着发展伦理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性伦理学是基于人的实践可能性的对人的善生活的哲学说明。德性的观点表明一种基本的真实:德性地生活对于人始终是一种可能性。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的伦理学更明确地诉诸这个可能性前提。对这个基础的说明只有借助对心灵整体及其历史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前提要素的理解才有可能。这些相互联系的观点内涵对人的实践性活动的身心一致的解释,构成一种内德性的、内德性伦理学的观点。这种内在观点的缺乏引向强硬分割心灵而在理解实践活动时不能复原其整体性的倾向。整体心灵的历史性也由此丧失。被剥夺掉其实践生命内容的心被抽象为agency,作为功能性对照物的身也成为消极的、不确定的实践心灵的抽象符号。基于这种方法与观点的德性伦理学讨论不是恰当的德性伦理学讨论。它没有抓住真实。  相似文献   

9.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M·W·瓦托夫斯基提出了一种称为“历史认识论”的认识论观点。历史认识论认为,不仅是我们认识的对象是历史地变化的,而且认识模式本身也是历史地变化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认识模式的变化与我们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实践的形式有关;这些认识模式是:(1)在实践本身的形式内发展,作为这种实践本身的结构成分和调节成分,作为自觉的、有认识的人类活动而发展;(2)在法则、方法和理论的形式中,作为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建立在实践观点基础上的主体性思维方式.这是由实践的本性:目的性、自为性、能动创造性——即主体性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把人从虚幻、抽象的天国拉回到了具体感性的现实世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这种语言观反对将语言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王国来看待,主张语言是建立在整个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现实的交往活动。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点出发,对语言、思维与实在的关系,语言的结构与功能、语言的意义和理解等问题作一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实践中介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介过程论李复平(新疆阿克苏地区医药公司)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实践标志着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践的观点,使哲学在解决一元论的基础问题获得了最终答案,宣告了作为完整的本体论哲学的正式建立。实践表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感性活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然而,过去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宣传和理论研究中,比较注重阐述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这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对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评价客体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具有崭新特质的思维,也即从实践观点出发的“实践思维”。 1 实践观点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区别于自然物的本质性活动,实践特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只有在以生产活动为主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渐产生出人与自然的矛盾、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思维与  相似文献   

15.
实践要素问题是近年来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争论中呈现两大特点:其一是该问题的争论往往渗透到实践定义、认识源泉等其它问题之中,其二是各种不同观点比较零散。为使讨论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对各种观点做一个简要的综述。实践有几个要素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三种观点,可以概括为“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和“五要素说”。三要素说在具体规定实践要素时又分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以夏甄陶的《实践的要素、特性和真理的标准》为代表,认为三要素是指目的、手段和结果。主要依据是马克思的论断,即“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和列宁关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支撑—活动观、社会共享认知观以及实践共同体观是当前情境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迁移观点。这些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情境特性对迁移的影响,并主张在常规的学校教育中突出情境、尤其是社会文化与社会实践情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辩证法基本观点探讨韩卫东(贵州省委党校)彭泽农(四川省委党校)国际关系辩证法是关于国际关系领域内各种矛盾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国际关系学、国际战略理论以及国际斗争实践的方法论基础,它作为历史辩证法的一个分支,是唯物辩证法一般原理在国际关系领...  相似文献   

18.
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理论界公认的观点是,尽管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但在最终或最后的意义上,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观点显然是以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根本区分为前提的,即认为实践检验不是逻辑证明,逻辑证明也不包括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特点,唯一正确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方法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这里涉及的问题背景有: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世界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美国入侵南斯拉夫政治危机问题;“知识经济”的宣传问题;信息产业革命问题;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作为参考的现在西方世界流行的主要观点:IMF、WTO的新自由主义观点,JohnHogen的《科学的终结》,Fukuyama的《历史的终结》,LeisterThorow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首要的和基本观点的唯物主义;是为了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应当永远建立在时代最先进的实践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