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道教》2008,(3):18-18
台湾高雄道德院翁太明住持一行68人于5月31日抵达四川成都,分别在鹤鸣山道观和青羊宫道观举行祈福禳灾超荐大法会。同时,前往受灾道观表达关怀之情,捐助善款救助灾民及受灾道观。截止6月6日的统计,高雄道德院共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696230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正金华山道观在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的活动中,既坚持标准,又结合特点突破创新,既坚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又提档升级、规范管理,既重视文化传统的挖掘,又注重生态环保,积极服务社会,发挥正能量作用。四川省射洪县有一座金华一山,位于涪江之畔,据射洪旧县志记载,"其山贵重而华美"。山上有座道观,名曰"金华山道观",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杨崇培  相似文献   

3.
正清末道人范云峰在川北高峰山~1兴建道观,派弟子四处传法,一时名震天下。许多军政要员和贤达名流纷纷皈依其名下,教徒遍布海内外,使范云峰及其高峰山道派成为民国道教史上的传奇。新中国成立后,高峰山道观一度湮没无闻。高峰山道观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开放后,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逐渐重新兴盛起来,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5年2月14日凤凰卫视播放的《文  相似文献   

4.
刘晓 《中国道教》2002,(3):58-59
河南方城缺口北有一座群山环抱 ,地势险要 ,风景秀丽 ,怪石林立 ,树林茂密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道家升仙处———北武当山 ,俗称小顶山。与湖北武当山 (六顶山 )相对而言的小顶山是方城山主峰 ,因盛产中国黄石名砚又名黄石山 ,小顶山道观就依山而建。北武当山道观 ,现有二庵 ,三景 ,九宫十三殿。著名的张良三拾履之处遇仙桥和各种剧种所演绎的民间故事《桃花庵》就发生此山中。唐代名状元张九岑其父张才墓距桃花庵百余米。优美的自然风光与道教文化融为一体 ,山之西麓大关口即为中国最早的第一道古长城———楚长城所在地。《汉书·地理志…  相似文献   

5.
五月十五日清晨,我们结束了在射洪县金华山道观的调查,立即乘车前往蓬溪县高峰山道观参访。车行驶在山岭陡坡的路上,使过去少有冒险经历的我、时有一种惊险之感。四川的风景本来就美不胜收,隔窗远眺五月的川北,更觉“江山如画”,真是融奇特、秀丽、典雅为一体。山下的田野里,金黄与青绿相间,农村已进入了麦收季节,那青绿色的田间,是麦子收割后插上的秧苗……。我们到达高峰山的时间,是上午十时前后,半山腰正遇到欢声笑语收割小麦的高峰山道众。现在的高峰山道士仍然保持着道教  相似文献   

6.
一、道根深厚 ,师徒情笃陈崇杰 ,俗名陈星余 ,他自幼就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母亲是一位信仰虔诚的道教信徒。他 1 1岁那年正月的一天 ,母亲带他去东蒙山天然道观。当时观里的当家吕信足道长看了这位眉清目秀的小孩后 ,轻轻地说 :“这小孩跟道教有缘 ,若能出家入道 ,则将来必定会为道教干出一番大事业。”陈星余后来真到了东蒙山天然道观出家入道 ,并拜吕信足道长为师 ,取道名为陈崇杰。陈崇杰在师父吕信足的指导下 ,除了砍柴提水外 ,终日读书识字 ,背诵经文 ,卷不释手。以后 ,又跟其师兼修中医方药、针灸、按摩之术 ,酷爱修炼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7.
天都山位于宁夏海原西安乡之西十五华里 ,为火成岩的石山 ,据有史可查 ,在北宋和西夏时 ,即有天都山。天都山一名 ,始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真宗景德元年 ( 10 0 4年 )五月 ,西凉府潘罗支(吐蕃政权 )遣使入奏 ,愿与王师共击李继迁 (西夏创始人 ) ,帝乃诏泾源路布署陈兴等 ,俟罗支报至 ,即勒所部过天都山策应 ,勿复奏俟朝命(卷五十六 ) ,又见于《宋史陈兴传》等书 ,从以上资料看 ,天都山之名 ,始于宋夏之前。自唐末至北宋 ,陇山左右地区主要有吐蕃、党项等族 ,天都地区有妙娥、延家、熟嵬、章埋蕃族 ,宋初与之和好。咸平五年 ( 10 0 2年…  相似文献   

8.
易心莹     
(1896—1978) 当代知名道士和道教学者,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法名易理轮,亦称易理,字心莹。四川遂宁人。童年出家于青城山常道观,拜全真龙门派碧洞宗之魏甚龄为师。后就塾师诵学儒经,通读《云笈七籤》;民国初年又就学于专收道徒众之成都青羊宫蚕桑学校。中年穷研儒家和道教学理。在任常道观知客和住  相似文献   

9.
一、延庆观悠久的历史延庆观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大纸坊街,同北京白云观、四川常道观并称中国三大名观。延庆观始创于金代,是全真道为纪念其开山祖师王重阳弘教并羽化于此而修建的道观。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竹天水市清水县与北道区交界处,一个以《西游记》中万子山而得名的花石岩道观里,有一位年近八旬的住持、省道协理事范高德道长。范道长陕西宝鸡人,十三岁时,因家境贫寒,于花石岩道观出家入道,他肯干好学,对道教信仰也很虔诚。“文革”中被迫离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光辉的照耀下,由有关部门领导的帮助,范道长于1983年4月带着多年的积蓄又回到了花石岩道观。五年来,他凭着勤劳的双于,艰苦朴素的精神,绿化了光秃秃的花石崖,修复了庙宇,并利用自己从道所学的针灸、按摩、花草栽培等特长为人治病施药。  相似文献   

11.
哲学按其本义表现为对智慧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探求。在中国哲学中,智慧之思具体展开于性与天道的追问。对性与天道追问内在于中国哲学的不同学派、不同人物之中。从哲学层面看,用"以道观之"来扬弃"以技观之"、"以器观之",既在普遍维度上表现了哲学不同于对世界的知识性的理解这一特点,又体现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品格。中国的现代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历史的联系,现代中国哲学既从新的层面上回到了智慧,又以新的形态延续了智慧的沉思。  相似文献   

12.
劳动自养     
我是长沙县河图观的道教徒,今年六十二岁了。从十五岁出家时算起,在河图观已整整度过了四十七年。河图观,座落在长沙县水塘公社鳌鱼大队,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所女道观,中国道教协会对我观比较重视。这所道观始建于清朝  相似文献   

13.
北京房山县西南40里,有奇峰一座,挺拔秀丽,矗立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央。山腰常有白云缭绕,古名“自带山”;山坡多生莎题草,高可没膝,又名“莎题山”;山上有洞窟九座,閟藏石刻佛教大藏经版4196片,已历千年,故又通称为“石经山”;山顶突起五座高台,僧人以之比拟古印度五天竺圣地,俗称“小西天”。山之两南麓,有千年古刹云居寺,创建于隋唐之际,至辽圣宗时期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该寺坐西朝东,依地形之高下而筑殿堂,错落有致;寺之南北双塔对峙,内  相似文献   

14.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城西北四十华里金华镇境内,有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金华山道观。道观建筑依山造势,鳞次栉比。更有精心雕刻点缀的180米长石雕巨龙,形象逼真,跃然欲飞。将一座原来不高的山体,装点的更加雄伟壮观。据《射洪县志》和有关资料记载;汉代此地名为“烟墩岭”,东晋时有道士陈勋来此结茅为菴,修仙学道。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该山建筑即名“金华山观”。《射洪县志》说:“其山贵重而华美,故观名金华”。唐代此观更名为“九华观”,观中有唐明皇所铸老君像。宋代英宗治平二年(1066年)赐名“玉京观”。元延祐元年(1314年)道士陈若海曾重修金华山道观。  相似文献   

15.
鹤鸣山是一处林壑优美、山环水抱的秀吉之地,其山势似仙家之灵鹤。鹤鸣山道观建筑与所依托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绮丽、幽深而空灵的自然景观所营造出来的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使这里成为修道炼丹、祭祀神灵的胜境福地。  相似文献   

16.
武当复真观大殿1412年敕建,又名太子坡,是武当山保存最为完整的道观。道观大殿内供奉的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塑像,是迄今为止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塑像。武当山复真观塑像的整体布局,体现着道家"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涵,整个塑像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给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17.
惠州市元妙古观,在西湖之北,芳华洲之后,原名天庆观,始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有1352年历史。至天宝七年(公元742年)扩建,改名朝元观,后又改称开元观,香火鼎盛,殿宇巍峨。道观之旁,梅进士第(梅蟠宅)。梅蟠,字子升,归善人(惠阳县人),宋元丰八年进士(公元1087年),博学强记,笔力豪放,不乐士进,人称梅夫子,凡惠州之山水,均有留题,不下千篇,晚年居丰湖之上小岛,自号罗浮山人;舍弃居宅,并入道观,  相似文献   

18.
从位于黄河之滨的佳县南行5公里,再上一道石坡,就到明清时期西北最大古建筑群白云山道观。白云山东临山西吕梁地区、西接陕北黄土高原,松柏树积于一山,浓郁苍绿,四季常春,依山傍水,空气格外新鲜。随着改革开放,这儿又成为西北、华北10省的游览胜地。 白云山庙观建于明万历33年(1605年),重新修建于清雍正2年(1729年),它是明清时期西北最大古建筑群,也是道教最大中心之一。据白云山志记载共建庙堂53座,面积81000平方米,壁画1900余幅,历代碑刻108块,匾额40余块,它保存明清以来所建殿堂楼阁…  相似文献   

19.
宫观     
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宗教仪节的处所,为道宫和道观的合称。古祀神之宫观,始见于《史记·封禅书》汉武帝令在长安、甘泉建观,以候神人。但均非道观。道教宫观盖源于张陵之二十四治。“治”乃五斗米道的传教点区,其治所亦道士祀神修道之所,多设在山中,“置以土坛,戴以草屋”,“治馆之兴,始乎此也”。至晋,或称治、或称庐,或称靖(又作“静”),东晋始称馆,北朝始称观。  相似文献   

20.
会讯     
一、黎遇航会长参访三省七座重点宫观中国道协黎遇航会长率领一个四人小组于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五月三十日参访了陕西、四川和湖北三省七个全国重点道观,并对落实宗教政策的情况作了调查。去年黎会长参加全国政协宗教组落实宗教政策调查组曾到过这三个省,并和省、地、县有关领导商、定了道观移交“纪要”,对照“纪要”,各地在政策落实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尤以四川成都青羊宫和灌县青城山的情况比较好,观景整洁清幽,气象庄严肃穆。武汉长春观虽地处闹市,庙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