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情绪图片为材料,在RSVP任务下检验了效价和唤醒度在注意瞬脱对抗效应中的作用。实验发现效价在对抗注意瞬脱中起主要作用,且正性图片的对抗效应优于负性图片,但唤醒度对注意瞬脱的影响不显著,结果支持积极情绪对抗注意瞬脱的观点。ERP结果进一步发现以上效应发生在P3代表的工作记忆巩固阶段。而在P2和N2代表的早期注意阶段,尽管已出现了注意瞬脱和情绪加工,但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睿  杨景  何顺超  李鹏 《心理科学》2018,(2):318-323
刺激的情绪性具有增强记忆的效果,那么,带有情绪信息的刺激对遗忘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有研究从行为及认知神经机制层面探讨了情绪性刺激对定向遗忘效应的影响,但结果并不一致。总结已有文献发现,以情绪性刺激的材料类型、情绪效价、唤醒度和熟悉度为主的客观因素和以被试的情绪状态为主的主观因素均为影响定向遗忘效应产生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原因。这类研究是对有意遗忘研究领域的重要补充,也加深了人们对有意遗忘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中随机选取200张情绪图片,并在不同的主观时间流逝速度下,对其进行效价和唤醒度评分,探讨主观时间流逝速度对不同的情绪维度(效价和唤醒度)以及情绪的不同水平的调节效应是否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主观时间流逝速度增加时,人们对中性和正性情绪图片的评价更加积极,但主观时间流逝速度不能调节人们对负性情绪图片的评价,也不能调节人们的唤醒水平。结果提示"时间飞逝时,我更快乐"效应具有效价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王霞  卢家楣  陈武英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1):1842-1852
语言是传递情绪信息的重要媒介, 探讨情绪语言的加工过程一直是情绪研究的重点。文章聚焦于情绪词加工的ERP研究, 介绍了情绪词加工中的ERP成分、效价与唤醒度的作用关系, 以及情绪词情绪效应的特点。情绪词加工的ERP成分包括非常早期的P1-N1成分, 早期的EPN成分和晚期的LPP成分; 效价和唤醒度均在情绪词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两者的关系还未得到一致结论。相比情绪图片, 情绪词加工所引发的情绪效应更弱, 并且存在积极效价偏向。今后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影响情绪词情绪效应产生的相关因素; 进一步区分情绪标注词和情绪负载词, 探讨两类情绪词加工的异同。此外, 结合眼动追踪技术探讨自然语境中的情绪词加工机制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对情绪性图片加工的脑电反应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探讨青少年情绪性加工的脑电反应发展性特征。测量并比较了48名分别处于三个年龄阶段(12~13岁, 16~17岁, 19~21岁)的个体在观看三类情绪图片(积极、中性、消极)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 三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对情绪性图片刺激进行加工, 通过主观报告能够明确区分情绪意义, 其评价顺序与成人一致, 同时, ERP的300~900ms时段从顶枕区到整个脑区呈现和成人研究一致的波形特征, 即情绪性刺激引起ERP的晚期成分相对于非情绪性刺激引起更正的波幅; 三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在脑电活动的时程上表现出从后侧脑区向前侧扩散的趋势, 低龄组个体枕区的ERP活动程度高于高龄组个体, 而高年龄组个体在额区、颞区、中央区位置的ERP活动比低龄组个体更强。结合主观报告, 上述ERP结果展示了青少年情绪性加工脑电反应的发展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毛新瑞  徐慧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5,47(9):1111-1123
根据双加工理论, 再认提取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加工:熟悉性与回想。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情绪对再认提取具有增强效应, 但是情绪对再认记忆中两种不同加工方式(熟悉性与回想)的增强效应的神经机制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 采用修正的“记得/知道”范式对情绪图片进行再认测验, 旨在探究在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条件下, 情绪信息如何对熟悉性与回想产生增强效应。在行为结果中,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显著高于中性图片, 情绪效价间没有差异; 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要显著高于正性与中性图片。在ERP数据上,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FN400新旧效应有增强作用。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图片的LPC的新旧效应波幅显著高于中性与负性图片; 而正性图片的LPC新旧效应增强作用不显著。以上证据表明: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情况下, 熟悉性再认提取中,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唤醒对记忆强度的提高, 而不仅仅体现在情绪效价对熟悉判断反应倾向的影响。在回想的再认提取中, 情绪效价的调节占据主导地位, 负性情绪图片有显著的情绪记忆增强效应; 正性情绪图片则不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面孔情绪探测任务, 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筛选出高、低特质性焦虑被试, 考察场景对不同情绪效价以及不同情绪强度的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 并探讨特质性焦虑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1)对于不同情绪效价的面部表情, 场景对其情绪探测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快乐面部表情, 在100%、80%和20%三个情绪层级上, 在场景与面孔情绪性一致情况下, 被试对面孔情绪探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一致情况; 对于恐惧面部表情, 在80%、60%、40%和20%四个情绪层级上, 均发现一致条件比不一致条件有着更高的情绪探测正确率。(2)对于高特质性焦虑组, 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中的面孔情绪探测正确率并没有显著差异, 即高特质性焦虑组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场景效应; 而低特质性焦虑组则差异显著, 即出现显著的场景效应。该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情绪强度较低的面部表情, 快乐与恐惧面孔情绪探测都更容易受到场景的影响。(2)相比于中等强度快乐面孔, 场景更容易影响中等强度恐惧面孔情绪的探测。(3)特质性焦虑的个体因素在场景对面孔情绪探测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 高特质性焦虑者在情绪识别中较少受到场景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高中生亲子沟通质量对情绪性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实验一采用亲子沟通量表,筛选出亲子沟通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被试参加点探测任务,要求被试迅速判断情绪性图片出现后呈现的圆点的位置。实验为2(组别:高亲子沟通组、低亲子沟通组)×2(情绪类型:负性和正性)×2(探测点位置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负性和正性刺激的不一致条件反应时均显著短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实验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记录了情绪性图片诱发的信号反应。结果发现,亲子沟通高分组对负性刺激所诱发的注意指向和集中(P2成分)及选择和巩固(P3成分)显著高于低分组。以上结果表明,亲子沟通较好,在注意早期定向和选择中会对负性情绪刺激产生注意偏向。亲子沟通较差,则对情绪性的刺激没有明显的偏向性,类似于“漠不关心”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高中生亲子沟通质量对情绪性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实验一采用亲子沟通量表,筛选出亲子沟通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被试参加点探测任务,要求被试迅速判断情绪性图片出现后呈现的圆点的位置。实验为2(组别:高亲子沟通组、低亲子沟通组)×2(情绪类型:负性和正性)×2(探测点位置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负性和正性刺激的不一致条件反应时均显著短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实验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记录了情绪性图片诱发的信号反应。结果发现,亲子沟通高分组对负性刺激所诱发的注意指向和集中(P2成分)及选择和巩固(P3成分)显著高于低分组。以上结果表明,亲子沟通较好,在注意早期定向和选择中会对负性情绪刺激产生注意偏向。亲子沟通较差,则对情绪性的刺激没有明显的偏向性,类似于“漠不关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王若茵  范宁 《心理科学》2016,39(3):559-565
本研究使用ERP技术对比了效价判断与真假字判断两种任务形式下的汉字情绪启动效应。结果发现,在效价判断任务中高频目标字出现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效价不一致比一致条件下反应时短,诱发了较大的P200;低频目标字出现情绪启动的一致性效应,效价一致比不一致条件下反应时短,诱发了较大的P200与N400。真假字判断任务中高频和低频目标字均出现情绪启动的一致性效应。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依赖于刺激材料的可通达性与注意导向,启动字与目标字的反应竞争关系导致了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