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价值问题的处理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哲学命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所遵循的"价值中立"原则,是心理咨询中回避价值干预的根源所在.通过对心理咨询理论的整体审视,提出不能简单地把价值中立原则拓展到整个心理咨询之中,不能忽视心理咨询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纯粹的"价值中立"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客观性问题一直是知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女性主义知识论者把客观性问题看作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她们把主流知识论中的客观性诊断为价值中立性,并对价值中立的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价值负载的客观性。由于探讨女性主义知识论是全面了解女权运动和知识论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至今,在短短的十余年间,积极心理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收获了丰硕研究成果和产生广泛影响之外,也遭到了很多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心胸狭窄、价值纬度单一、研究结果与现实的差距、特定价值取向与价值中立原则之间的矛盾及美德理论等方面。积极心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不断完善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其构建人类幸福生活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蕴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心理教育的理论建构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视域:心理学的研究视域与教育学的研究视域,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在于对"价值中立"的不同看法。心理教育作为一门以提升心理机能为目标的学科,价值干预是其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目标、作用机制和运作过程等不同侧面都有价值干预蕴涵其中。通过对心理教育中价值问题的研究,可以弥合心理教育领域理论研究的分歧,使心理教育的实践成为充满价值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张田  傅宏 《心理科学进展》2013,(9):1660-1666
在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享有获得治疗权、同意治疗权、拥有隐私权和个人名誉权等权利。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对于来访者权利的保护已经得到了公认,但作为特殊的群体,儿童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权利常被忽视。就中国文化而言,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研究者认为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适应方式是偏向社会取向的,这种社会取向有4个内涵,分别是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和他人取向。因此,当以西方理论为主要指导的儿童心理咨询运用到中国社会时,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这些传统价值取向通过对儿童父母或民众观念的影响,进而冲击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心理咨询的价值悖论与责任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责任伦理角度审视心理咨询中的价值问题,价值是一个不可悬置也不可逃避的问题。一方面,人的生存悖论与人的社会化过程失衡是人的心理失衡或心理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宗旨是促进来访者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意味着价值观的改变。因而改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文化及规范、咨询者价值取向及来访者已有的价值观三者间的冲突和矛盾。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之争实为价值冲突所致。对心理咨询中的价值问题的处理应该遵循普遍性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的价值介入。  相似文献   

7.
王锋 《道德与文明》2006,3(6):43-46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行政是无价值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中立的幻象。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行政的价值蕴涵于行政本身。前现代社会,行政的价值完全被遮蔽;现代性社会,行政价值又以扭曲的形式出现;只是到了后现代社会,行政价值才被人们发现。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价值取向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和大学三年级的学生176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表现出较稳定的发展趋势,即从注重服从权威到注重平等、公正;从强调个人利益到关心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再到看重自我需要和自身发展。我们还发现我国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相对来说不重视个人需要的表达,而强调对外界要求的适应,强调对权威的服从。权威取向的解体大概发生在小学毕业时,而平等取向在小学生身上就有很强的反映。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价值取向,与其在各阶段所认同的影响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价值观念如何与市场经济对接的问题 ,已经充分凸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 ,现阶段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片面性、变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应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 ,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当代工人、农民价值取向现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组所编制的《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QCVO)为工具 ,对全国 6个省市的工人和农民进行价值取向调查。结果发现 ,工人和农民群体价值观总体趋势相似 ,但在正义公理取向、婚姻家庭取向、公共利益取向上存在差异。同时 ,根据研究设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可能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