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04,(9):22-22
各位嘉宾、主内同工同道们: 我觉得很荣幸,能再次来到香港,并且参加"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开幕式,我相信这个展览将会让更多海内外朋友真实了解中国教会,进而真实了解中国。为此,我们共同预祝《圣经》展圆满成功。 中国基督徒大都拥有自己心爱的《圣经》。中国基督徒是爱读圣经的基督徒,《圣经》在中国基督徒的心灵和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圣经》和其他书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上帝要我们做什么。上帝要帮助人理解上帝的教训,努力地追求认识上帝、理解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2.
沈德溶 《天风》1995,(2):2-3
《天风》是吴耀宗先生于1945年2月在成都创办的,至今已整整五十年。 吴先生为什么要在抗日战争的后期来创办这个刊物呢?他在《天风》的《发刊辞》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抗战已经到了一个最严重的阶段,中国的前途如何?就看我们如何渡过这一个危急的关头。”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四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年,介绍日本反法西斯主义战士户坂润的斗争事迹,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 户坂润(1900—1945年)是日本一位有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关于户坂的哲学,吾中华全国日本哲学会的同志如赵乃章、刘相安等同志都曾发表文章介绍过。记得我也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自1935年至1937年间户坂一方面写了《科学论》、《认识论》、《技术论》等关于原  相似文献   

4.
智霞 《法音》2004,(11):8-10
(2004年10月23日)尊敬的韩中日三国佛教界领导,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佛教界领导和在座的护法居士、各位嘉宾:以慈悲与和平为主题,韩中日三国佛教界人士欢聚一堂,我对此表示感谢,并予以祝贺。今天我们在中国首都北京,以“韩中日佛教黄金纽带的新构想”为主题,为实现亚洲佛教和  相似文献   

5.
早在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就传入台湾,特别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其军队中许多穆斯林官兵及眷属留居台湾,分别住在鹿港、淡水等地,并在鹿港洋子厝建有清真寺,其建筑形式与泉州清真寺相似。台湾伊斯兰教的发展,是在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收复以后,当年国民党政府大批行政人员及军队抵达台湾,其中有一些穆斯林也随之而来。1947年,当时的“中国回教协会”聘任由大陆先后去台的常子春、王静斋、郑厚仁为台湾省回教协会支会筹备员,三人团结台湾各界穆斯林积极开展工作,常子春、郑厚仁于1948年春合资捐购了台北市丽水街十七巷二号的一处日式…  相似文献   

6.
好书鉴赏     
《天风》2018,(1):3-3
《我们所信的三一上帝》作者:寇世远基督徒所信的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三位一体是基督教信仰的一个奥秘,因为'上帝为大,我们不能全知'(伯36:26)。为了使读者能清晰地认识三一上帝的三个位格,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第一至二十篇,主要围绕'圣父'这一主题展开;第二十一至四十三篇,以'圣子'为主线第四十四至五十篇,则侧重'圣灵'。寇世远监督曾是台湾知名牧者,他以圣经为根本,结合中国文化,对三位一体神的教义进行了生动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萌  刘相平 《学海》2014,(6):203-207
钓鱼岛争端是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之间的问题,牵涉到钓鱼岛列屿的领土归属争端、三方渔权主张、其他国际势力干涉等等。自1996年8月起,台湾和日本开始了长达17年的钓鱼岛海域渔权争端的谈判。本文试图通过对台日渔业谈判历史脉络的梳理,对谈判所最终达成的台日渔业协议进行分析,从中一窥中国大陆在其间所起的牵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独一上帝”开始,随即以“全能的父”形容这位独一上帝。我们所信靠的上帝, 既是大有能力的主宰,也是慈爱的天父。人类的父我们说上帝是“父”,有三个主要意思:上帝是创造主、上帝是信徒的父、上帝是耶稣基督的父。第一, 上帝是“父”是指他是创造主,是生命的根源,正如人  相似文献   

9.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坂神大地震。震级7.2级,5466人遇难,遇难者中有平民,有富豪,有政府官员。地震之后,不知是纯属偶然还是有意安排,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和日本的《朝日新闻》做了两份同题问卷:这个世界属于谁?《华盛顿邮报》得到三个答案,依次是:上帝、  相似文献   

10.
徐玉成 《法音》2001,(10):24-28
一、缘起基于赵朴老提出的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构想,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韩日三国佛教界展开了大规模的友好交流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互派访问学者即是其中一个具体交流项目。由此因缘,我于2000年4月至10月赴日从事日本《宗教法人法》专题研究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考察,我对日本宗教现状和日本宗教法制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日本是一个受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有不少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亲。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  相似文献   

11.
韩思艺 《天风》2024,(3):15-17
<正>中国古代天与上帝观念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在先秦文献《尚书》《诗经》《礼记》《吕氏春秋》等书中出现最多,往往与祭祀、礼拜、美德、罪恶、命运、吉福、灾祸等内容相关。在其中,“天”与“上帝”都是与人交往的位格性的存在。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中华文化中的天与上帝观念也发生转变,宗教性的色彩渐渐淡薄,自然哲学的意义日益明显,天与上帝的信仰逐渐外化为政治秩序,内化为道德良心。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者中田吉信在《海外对中国伊斯兰研究》一文(载日本《东方学》杂志1983年第六十五辑)的第四部分提到中国历史学家罗香林教授以极大兴趣研究《怀宁马氏宗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关于研究“怀宁马氏宗谱”的论述。在国内,这个宗谱已无法查寻,但据罗香林教授所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有一套完整的《怀宁马氏宗谱》。 罗香林教授的论文《族谱中关于中西交通若干史实的发现》,发表于1968年台湾《中  相似文献   

13.
圣辉 《法音》2004,(11):4-7
(2004年10月23日)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长老、各位同道:在鲜花锦簇的金秋北京,在喜庆、祥瑞、和平的气氛中,迎来了第七次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三国佛教代表欢聚一堂,共叙法谊,共商大计,感到由衷高兴与无比喜悦。在赵朴初居士倡议下,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已经迎来第10个年头。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三国佛教友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赵朴初居士和韩国、日本佛教界的大德们。他们顺应时代潮流,践行了“黄金纽带”的构想,共同创立了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这一史无前例的方式。他们的功勋将永载三国佛教友好交流的史册。10年来,我…  相似文献   

14.
在中韩日三国佛教代表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上的讲话(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赵朴初今天,我们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界的代表在此聚会,为世界和平、人民幸福举行祈祷法会,这不仅是我们三国佛教界为人类福祉携手合作的一大事因缘,也是我们三国人民和平友好交流的一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审、博士生导师,《哲学研究》前执行主编刘奔同志于2007年2月7日1时23分去世,享年64岁。刘奔同志1942年4月2日生于日本国长野县,1945年春随父亲以“开拓团”名义移民至中国黒龙江省宝清县,同年秋因战乱与家人失散,被中国人收养。1961年9月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1978年10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81年7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副编审、编审、《哲学研究》副主编、执行主编,为《哲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奔同志作为日本…  相似文献   

16.
学诚 《法音》2002,(11)
公元2002年10月29日,中国佛教代表团全体同仁与韩国、日本三国佛弟子欢聚汉城,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自已故赵朴初居士提出了“黄金纽带”伟大构想之后,三国佛子应声而起,积极回应。在中国、韩国、日本多次聚会,倡导和发扬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祈祷三国及世界灾难不生、福寿绵延。今天,中、韩、日三国佛教界的领袖和广大佛子,同临盛会,发无上心,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相信佛陀的慈光会普照大地,利益群生,三国佛子爱好和平和慈济众生的悲愿会在佛陀的慈力呵护下,如愿所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7.
捅要:台湾逻辑学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共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日据时期(1945年以前),台湾逻辑学萌芽期;第二个阶段:光复时期(1945年-1964年),台湾逻辑学的初建期;第三个阶段:宪政时期的戒严期(1964年-1987年),台湾逻辑学发展期;第四个阶段:宪政时期的民主化期(1987年至今),台湾逻辑学高涨期,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台湾逻辑学的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建树颇丰,其中数理逻辑主要包含:集合论、证明论、模型论、递归函数等;哲学逻辑包含模态逻辑、知态逻辑、规范逻辑、语言逻辑等。而中国古代逻辑与因明学研究虽有成果,但其一直处于缓慢低谷期。本文通过全方位梳理台湾逻辑学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与成果,总结其发展规律与趋势,对大陆逻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金 《天风》2005,(6):34-34
神就是爱(约壹4:16),这是上主永恒不变的属性。也贯穿着整本圣经。这位爱的上主他的慈爱不但在《新约》圣经中彰显,在《旧约》圣经中他的慈爱照样已经显明。我们可从《何西阿书》中来看上帝的慈爱。当以色列民悖逆神的时候,他们随从外邦人拜偶像,在“米斯巴”和“他泊山”敬拜假神。他们离弃了他们列祖的上帝。然而作以色列民“丈夫”的耶和华上帝,却要用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他们为“妻”。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在日本》作者:孙亦平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孙亦平教授作为东亚道教文化研究的拓荒者,用六年的时间著述了近百万字的《东亚道教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道教在东亚的发展与影响。现在,孙亦平教授的《道教在日本》又将我们的视线带入日本,去追寻中国道教在日本的发展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圣辉 《法音》2004,(11):23-26
(2004年10月24日)尊敬的赵书钢副局长,尊敬的徐远杰司长,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刚刚召开了第七次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经过三国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巩固“黄金纽带”、发展“黄金纽带”的预期目的。会上,以“黄金纽带”新构想为主题,中国两岸三地的佛教大德提出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得到韩国、日本佛教界的一致赞同。可以说,这次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取得了重要成果。今天上午,回良玉副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亲切会见了三国佛教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